《电动车想要弯道超车 固态电池或许就是排水沟》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19-11-07
  • 白热化的市场环境让一些车企不得不淘汰出局,甚至让戴森直接终止该集团的电动汽车项目,商业利润始终是整个行业头痛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戴森后续并没有全然放弃自己在电动车领域的步伐,而是一心开发固态电池,这其中有什么奥妙呢?

    离安全更进一步

    谈及大力发展固态电池,我脑海中立马浮现有该规划的品牌便有福特、爱驰、宝马等等,乃至丰田已宣称将在2025年前实现全固态电池的实用化,可见车企们对于固态电池的重视程度。的确,无论谈及新能源还是续航,电池始终是一个绕不过的门槛,通过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并改善输入输出功率密度,希望其达到与加油一样方便、安全、快捷的水准。

    但速度上去了,安全隐患同样增加,而目前所用的液态锂电池存在充放电过程中离子溶出的问题,固态电池则不使用可燃性电解液,避免电池热失控,导致电池起火或者爆炸,具有不可燃、耐高温、无腐蚀、不挥发的特性,把锂离子迁移的场所转到了固态的电解质中。

    日本大力发展

    根据资料显示,2018年夏季,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启动了开发全固态电池的项目,预计2018至2022年度的5年里将投入100亿日元,吸引丰田、日产、本田技术研究所等汽车厂商、松下和杰士汤浅等电池企业共同研发。

    致力于固态小型电池领域实现实用化,而其中丰田在固态电池领域拥有大量专利,占据全球固态电池专利数量13%,是全球拥有专利数量最大的企业。

    后锂电池时代

    就电动汽车的发展时间来看,2025年至2040年是其发展的黄金期,而在各类新型电池体系中,固态电池是距离产业化最近的下一代技术。但是它无法像液态一般渗透到电极的各个角度。

    这就导致电极与固体电解质之间的接触面积小,同时界面电阻非常高,影响到离子传导率,因此能量密度优势在电芯层面相对不够明显,如果说未来不能达到一定规模,降低成本,那么氢燃料电池将会成为车企们另外的选择。

相关报告
  • 《固态电池,如何破局?》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12-17
    • 固态电池作为新一代“颠覆性”电池技术备受瞩目,中国固态电池产业链企业数量超过200家,投资规划总金额超2000亿元。然而,固态电池仍处于商业化初期,面临技术和成本两大挑战。业内人士认为,短期内半固态电池将成为固态电池的主要形态,预计2-3年后可实现大规模装车。全固态电池技术难度更高,尚处于研发阶段。固态电池发展的最大挑战在于电池厂商需摆脱传统电池业务,投入固态电池研发。 2024年前三季度,固态电池行业融资超过100亿元,投资人看重企业是否有核心材料和对材料体系的深刻理解。固态电池企业的估值模型一般采用“a+b”模式,即公司已有的主业和固态电池业务拓展。 固态电池的崛起有望改变新能源产业生态,带来材料、设备、应用等全方位的变化。未来,低空经济、机器人等都可能成为固态电池的应用场景,市场空间不可限量。固态电池将提升汽车续航里程和安全性,有望拉动电动车渗透率的进一步提升。 总体而言,固态电池技术仍处于发展阶段,但未来前景广阔,有望引领新能源产业的新一轮变革。
  • 《华为 | 公布固态电池专利》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11-08
    • 11月5日,华为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了一项硫化物固态电池的专利,题为《掺杂硫化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该专利旨在解决硫化物固态电池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金属锂负极与硫化物电解质间的界面副反应问题,进而提升电池的寿命和稳定性。这一创新技术被业内视为固态电池发展的重要突破,为高效、安全的电池应用提供了新的方向。 创新技术背景:优化界面稳定性 随着新能源市场的快速发展,固态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及安全性,被视为未来电池技术的主流路径。硫化物固态电池在离子电导率、快充性能以及耐高温方面优于氧化物固态电池,但其金属锂负极与硫化物电解质的界面反应却对电池的使用寿命产生不利影响。针对这一技术瓶颈,华为的研发团队提出了一种氮元素掺杂的硫化物材料,显著提升了电解质对金属锂的稳定性。氮元素作为掺杂基团,可与锂结合形成Li?N,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副反应的发生,延长了电池的循环寿命。 华为新专利的技术细节与优势 晶体结构与材料设计:该专利的掺杂硫化物材料采用立方晶型结构,在晶胞中掺入氮元素,能够与锂(Li)结合形成Li?N,这种设计在阻止材料与金属锂的副反应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电池性能提升:掺杂硫化物材料具有较高的离子电导率,并能够显著提升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这种材料可作为硫化物固态电解质使用于锂离子电池中,有助于提高能量密度、延长寿命,并具备更好的安全性和快充性能。 产业快速发展,多方布局固态电池 近期,固态电池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推进。10月24日,“北京亦庄”宣布国内首条全固态锂电池量产线投产,具备年产50安时全固态电池的能力。两天后,江西于都的500MWh全固态电池量产线正式投产并发布产品,这标志着中国固态电池的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速。与此同时,太蓝新能源将联合长安汽车于11月7日发布新的固态锂电池技术,展示固态电池在电动汽车中的应用前景。 产业界的龙头企业也纷纷投入固态电池研发。宁德时代已在10Ah级全固态电池上进行试验,计划在2027年实现小批量量产;清陶能源计划2025年实现10万辆级别的固态电池量产。卫蓝新能源则在北京开工建设固态电池项目,预计2027年可以实现电池在整车上的小规模验证。整体来看,业内普遍预期到2025年半固态电池有望量产并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到2030年全固态电池将逐步实现大规模商用。 市场前景广阔,概念股走势强劲 东方证券指出,全固态电池早期将优先应用于消费电子、高端电动车及航空航天市场,到2030年在动力电池和消费电池中的渗透率将分别达到2%和10%。集邦咨询预测,到2027年前固态电池的产量将达到GWh级别,2030年其应用规模将突破10GWh,而电池的单位瓦时价格预计在2035年有望降至0.6-0.7元,为其大规模推广创造经济基础。 华为专利的发布也带动了A股市场中固态电池相关概念股的表现。据统计,固态电池指数自9月以来涨幅超35%。其中,南都电源的涨幅超过180%,璞泰来、德福科技、容百科技等多家企业涨幅也超过50%。此外,蓝海华腾、万向钱潮、新宙邦等公司均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回应称已布局硫化物固态电池的研发。珠海冠宇作为消费电池供应商,开发了固态电池正极材料,其电池样品能量密度达400Wh/kg,并具备安全性和长寿命优势,预计未来有望在消费电子中实现大规模量产。 技术推动市场变革 华为的硫化物固态电池专利不仅为固态电池技术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也进一步奠定了其在电池领域的研发实力。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扩张和储能系统需求的快速增长,固态电池的市场前景被普遍看好,技术路线逐步清晰。 未来数年,固态电池将逐步替代现有锂电池技术,推动电动汽车和储能系统的高效、安全发展。华为在此领域的技术突破,尤其在材料和界面稳定性上的创新,将为行业带来更高效的电池解决方案,有望成为未来绿色能源应用的关键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