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发展探究》

  • 来源专题:图书情报
  • 编译者: xuxue
  • 发布时间:2018-12-23
  • 近年来, 大数据分析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 越来越成熟, 已经渗透进了各行各业。在大数据时代, 读者的信息素质越来越高, 而读者对于信息获取的速度、准确性及质量等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 在大数据时代下传统的借还书式服务已经满足不了读者的需求了。因此, 高校图书馆需要转变传统的服务模式, 多向读者提供经过数据分析和整理的信息, 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相关报告
  • 《我国智慧图书馆建设现状与发展策略——基于对全国33家图书馆的调研》

    • 来源专题:数智化图书情报
    • 编译者:闫亚飞
    • 发布时间:2023-10-06
    • 1. 重视智慧图书馆建设 调查结果显示,31家(93.94%)调研馆表示所在单位及所属政府主管部门的“十四五”规划中涉及了智慧图书馆 建设 的相 关内容。可见智慧图书馆建设已成为“十四五”时期全国图书馆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不仅是图书馆顺应智慧社会建设的应然之举,更是实现图书馆社会化、智能化、专业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安徽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提出到 2025年基本建成全省图书馆网站集群,与国家数字图书馆、长三角城市数字图书馆互开端口、互设界面,逐步实现用户统一认证、资源共享、跨库检索、数据汇聚等功能。《山东省图书馆“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推动基于全省的智慧图书馆云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加强公共数字文化资源供给。 《厦门市图书馆“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将根据《厦门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专项规划》要求,构建云端图书馆和有声图书馆,开发图书馆智慧大脑,提升业务数据交换、汇聚和整合能力,打造多元化服务应用场景。金陵图书馆提出“1+2+N”智慧图书馆服务体系总体架构,其中,“1”指“云上智慧金图”,“2”指搭载知识内容集成仓储和智慧图书馆管理系统,“N”指在南京市各级图书馆及基层服务点普遍建立线下智慧服务空间。 2.  聚焦自动化技术,重塑管理生态链 伴随新技术的发展和读者精准化服务需求的增长,图书馆的业务管理逐渐从人工走向自动化。图书馆业务管理的智慧化功能包含文献的智慧采访、批量验收、智慧编目、书库管理、分配调度、统计分析等。 智慧化管理技术和设备应用方面,无线射频识 别 技 术 (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生物识别技术和智能机器人在调研馆 中应用较为普遍。有31家(93.94%)调研馆应用RFID红外感应技术。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2021年开发了图书采分编智能作业系统“采编图灵”,可自动完成图书信息采集、姿态调整、条形码打印粘贴、覆保护膜、RFID标签粘贴、翻页、加盖馆藏章、RFID标签数据读写等10余项操作。南京图书馆将 RFID技术应用于自助服务、智慧典阅、文献资产管理等环节,通过分拣/盘点/服务机器人完成图书盘点、巡架等工作。武汉大学图书馆配置了无线蓝牙盘点枪和盘点车,可实现精准定位、快 速盘点的图书馆资源精细化管理。贵州省图书馆建设智能立体书库,统一采用智能书架系统和融合激光、雷达、无线定位功能的机器人,实现了文献架位信息的实时扫描、记录和更新。 人脸/语音/指纹等生物识别技术(60.61%)和分拣/盘点/服务机器人技术(51.52%)的应用占比分列第2位、第3位。海南省图书馆部署了防盗门禁系统、自助借还机、自助办证机、智能门禁管理、智能安检设备、网借设备等相关设施。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部署了基于面部识别和与政务大数据关联的在线自助办证系统、新书智能采选系统和图书采分编智能作业系统。 云计算技术(48.48%)的应用占比居第4位。部分调研馆通过研发新一代原生架构和应用组件提供丰富、多元、深层次的文献数据分析功能及准确、灵活的数据决策服务。山东省图书馆建设了“山东智慧图书馆云”,关联山东省内330余家公共图书馆,实现了地方特色资源的统一揭示与共享。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开发了“慧科研”平台,具备资源智能推送、情报自动监测、学术名片自动生成、通知消息自动收割、智能工具复用等功能。国家图书馆依据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资源全流程管理思路设计了数字资源资产化管理框架,在此基础 上 启 动 了 “全 网 知 识 内 容 集 中仓储系统”“中国战‘疫’记忆库”“民国文献知识化加工”“‘山海经’知识库建设”“影音视听资源知识服务平台”等多项建设项目,为全国性项目的统筹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3. 注重知识深挖,提升数据服务效能 资源是图书馆的立馆之本和服务之基,在智慧图书馆建设背景下,资源的组织、整合、揭示和创新是图书馆需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面对不同模态(文本、图像、音频、视频)和异源异构的复杂数据,多家调研馆致力于研发信息融合与智能整合技术,以实现数据集成、知识表示、语义关联和知识发现,为不同功能场景下的数据服务提供支撑与保障。 从智慧资源建设技术应用情况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资源细颗粒度加工和标签标引技术应用最多,其次是知识图谱、VR/AR/虚拟漫游、智能化编目和数字人文。2021 年,国家图书馆制定了《智慧图书馆知识资源建设指南》及知识资源细颗粒度建设和标签标引项目工作方案,通过线上专题培训等方式全面支持和指导各地图书馆立足地方文化特色,丰富智慧图书馆资源内容。杭州图书馆开发了“杭州印象”知识资源平台,构建人物图谱和时空地图,通过细颗粒度阅读方式从不同角度挖掘、整理地域历史文化。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构建了智慧知识服务平台、面向知识管理的机构数字资产管理与分析平台及专题情报数据管理与智能分析平台,提供面向不同应用场景的智慧微服务。广州图书馆开发了视频资源智能化编目系统,对“纪录片”“广州城市影像”“红色文化档案”“口述历史”等馆藏特色视频资源进行内容标识、关键知识点标签标引建设。这些实践探索引领了图书馆智慧资源的建设方向 4.  多渠道拓展智慧服务路径 面向用户的智慧服务是智慧图书馆建设的目标和要求。在智慧图书馆理念引领下,各图书馆积极创新服务手段和服务方式,发展出精准 服 务、加护服务、泛 在 互 联 服 务、感 知 服务、预见服务等新型服务手段,拓展了智慧服务的路径 在智慧服务领域,33家调研馆均开展了自助借还/自助预约服务,63.64%的调研馆提供智能问答服务,45.45% 的调研馆开展 VR/AR等感知体验服务,42.42%的调研馆开展智能检索/个性化知识推送服务,约1/3的调研馆开展智慧阅读推广服务。国家图书馆采用“5G+VR”技术,集成8K 全景视频拍摄、影视级三维动画制作等技术手段,全方位沉浸式展示国宝典籍《永乐大典》。佛山市图书馆主导研发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微信小程序“易本书”图书共享平台。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2021年开通“粤读通”服务,实现了广州、深圳等21个城市、22家省市级公共图书馆的互联、互通与互认。江西省图书馆通过配置创客空间、视听体验区等为读者提供4D 全景观摩、虚拟照相、虚拟军事体验等特色感知服务。四川省图书馆在2022年春节期间打造了智慧阅读空间,配备电子瀑布流、数字书法机、智能棋艺机、阅读本自助借阅柜等特色阅读设备。 5. 推动智慧空间环境升级再造 智慧空间是图书馆提供文献信息服务、促进知识共享创新的重要支撑。伴随资源驱动、场景体验等要素的变化,图书馆在物理空间设计中更加注重体现“以人为本”“绿色环保”等 理念,创新空间、体验空间等成为图书馆空间发展的新形态。在虚拟空间设计方面,基于数字孪生、情景交互、元宇宙等视角的设计理念受到广泛关注,从虚拟导览、虚拟展厅、虚拟数字人到空间仿真、沉浸式交互,图书馆积极转变观念,深挖空间潜能,探索构建虚拟服务,驱动智慧服务模式升级。 在智慧空间建设领域,阅览空间是调研馆智慧化改造的首选,其次是创新空间、馆藏空间和学习空间。大部分调研馆设置了24小时自助图书馆和智能书架,方便读者查找和借阅图书。江西省图书馆在馆内大厅屋顶安装三银玻璃,在增加采光的同时降低了空调负荷,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配备智能监控系统,可以精确统计每天进出馆的人数
  • 《初景利:高校图书馆高质量发展路径》

    • 来源专题:数智化图书情报
    • 编译者:闫亚飞
    • 发布时间:2023-09-21
    • 文章认为,新时代高校图书馆肩负新使命和新担当,探究高校图书馆高质量发展思路与路径,有助于明确高校图书馆未来发展战略规划,提升高校图书馆价值和影响力。文章采用系统分析法,阐述高校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意义,设计高校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任务与路径。高校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包含3个方面:从资源驱动到服务驱动,再到创新引领;从传统图书馆能力到新型图书馆能力;做好学术研究与业务研究的有机结合。 高校图书馆高质量发展路径整体设计框架,应重点关注4个方面: (1)图书馆经费支持度。 高校图书馆经费支持度与高校图书馆资源保障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高校图书馆一方面要通过创新服务去高校争取更多的经费支持,另一方面,要苦练内功,转变发展模式,从注重资源种类和数量的增长转向更注重精细化、高效益的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资源保障度。 (2)馆员服务能力。 馆员服务能力的重要评价标准则是用户服务质量,大英图书馆在其《鲜活的知识:英国图书馆2015-2023》报告中指出 “信息用户的期望越来越高”是图书馆的新生主题,如何满足图书馆用户不断变化着的需求,开展以用户为中心的高质量服务,是图书馆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必须重视、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 (3)到馆服务水平。 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借阅文献、使用研习空间等到馆服务,依然是图书馆不可或缺的重要服务。实体图书馆依然受到相当一部分用户的钟爱,到馆服务依然拥有一定体量的用户,因此,对高校图书馆不能因数字网络技术带来的冲击而忽视用户的到馆服务,忽视到馆服务的高质量和用户满意度。 (4)嵌入服务水平。 高校图书馆能否有机、有效地嵌入用户的教学过程、科研过程、管理过程、决策过程,是高校图书馆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重大考验。如北京大学图书馆新的组织架构中,业务部门含有文献资源服务中心、古籍资源服务中心、协同服务中心、研发服务中心等,其深度融入高校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工作,主动建立与校内外用户的关联,实现融合发展,高校图书馆只有切实开展嵌入用户过程的智库服务、智慧服务等深度情报服务,才能充分挖掘高校图书馆资源的潜力,激发用户的信息需求,缩小自身资源与用户之间的鸿沟,实现图书馆资源价值的“最后一公里”。 高校图书馆高质量发展总体路径。高校图书馆高质量发展整体设计框架之下,同时结合高校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任务方向,高校图书馆高质量发展应经历“资源保障—到馆服务—嵌入服务—情报服务—智库服务—智慧服务”六个层次的演进。高校图书馆高质量发展实现的根基是资源保障,图书馆资源支撑图书馆所有服务有序、可持续性开展。在资源保障的前提之下,高校图书馆应首先借助于数字化、网络化手段,依托于场所和空间的建设,为用户打造新时代环境下的到馆服务,同时应结合用户新型需求,从 以“图书馆为中心”转为“以用户为中心”,积极开展嵌入用户科研、嵌入用户真实场景的个性 化服务。在嵌入服务的基础之上,注重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情报功能,为用户提供更为深入系统的情报服务,并力争将情报服务转化成智库服务,从为用户提供信息情报转化成为用户提供决策,最终在数智赋能的场景下,将一般的知识服务进阶为智能智慧服务,从整体上推动高校图书馆实现高质量发展与服务的进阶。 高校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包含3个方面: (1)从资源驱动到服务驱动,再到创新引领。 高校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进阶路径应坚持从用户需求出发,实现从资源驱动到服务驱动,再到创新引领,将高校图书馆构建服务与能力体系的战略规划转化为实际行动。高校图书馆的生存取决于图书馆为到馆用户提供资源保障和基本服务的能力,该能力也是支撑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基础,是图书馆高效开展其他服务的前提条件,而图书馆的地位、价值和影响力取决于嵌入式服务能 力,即为用户提供的个性化、深度服务与创新服务能力。高校图 书馆应为用户的科研、教学、管理、决策提供直接的支撑,而不是间接的支撑。高校图书馆应为不同类型用户提供到馆、电话、网络的立体化服务,能满足不同用户需求的个性化服务,覆盖不同服务模式(查询、借阅、传递、培训、咨询、情报)的多元化服务,具有不同服务深度(文献服务、信息服务、学科服务、数据服务、智库服务、智慧服务)的分层次服务,从 而实现从文献、数据到信息、情 报,并最终到解决方案。新时代图书馆发展要素的关系是“需求为本,资源为基,技术为翼,服务为王”。资源、技术以及服务皆源自需求,图书馆其余各个要素依存的本原和根本就是需求,需求决定图书馆提供服务的具体方向和内容。以用户的需求决定图书馆的资源,以用户的需求开展图书馆服务,需求决定存在,服务决定成败。处理好新时代图书馆发展要素关系才能真正彰显高校图书馆的使命与价值。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图书馆在实践中创造性地探索,在理论上创新性地引领。敢开先河,勇于创新,才是高校图书馆的成功所在。 (2)从传统图书馆能力到新型图书馆能力。 国际图书馆协会与机构联合会在《全球愿景》报告中指出:“我们必须在数字时代更新我们的传统角色:图书馆必须不断适应时代变化以支持在数字时代背景下有意义地学习,并为满足不断变化的用户期望而进一步开展服务、合作与实践。”这要求高校图书馆需将自身能力建设与用户需求进行有机融合,将传统图书馆能力转化成为图书馆新型能力,充分发挥数据型、情报型、智库型、智能型和智慧型图书馆的功能,将图书馆文献管理、馆内服务、参考咨询、信息素养教育等传统能力转化成为知识组织、嵌入式服务、知识咨询、泛信息素养教育等新型能力,将情报研究与分析进阶为智库研究与服务,最终推动图书馆从数字图书馆、移动图书馆向智能图书馆与智慧图书馆的变革。在国内,如南京大学图书馆采用下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优化用户服务,为用户提供智慧化的服务;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通过移动推送系统接入云共享服务体系,为用户提供自由、个性化的服务体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图书馆的服务职责与功能包含教学、科研、临床、管理等四个部分,通过融入教学过程、参与学科规划等提升用户人文精神、信息素养,为用户的科研工作提供支撑与保障。 (3)做好学术研究与业务研究的结合。 高校图书馆高质量发展需要做好学术研究与业务研究的结合与协同。高校图书馆不仅要开展业务工作,还要进行业务研究、学术研究,将业务和学术有机融合。业务工作不应排斥学术研究,失去学术研究的图书馆业务工作便失去了理论基础,失去了方向,失去了发展动力。高校图书馆业务工作的作用更多的是实践探究与摸索,学术界需要为高校图书馆转型变革提供理论研究基础和解决方案,包括思想、方法、技术和方案,同时,图书馆一线的工作者们既要重视业务和实践工作,同时也要重视业务实践工作的开拓创新,将学术和理论研究与业务实践有机结合,促进业务创新以及业务工作的不断发展。 新时代高校图书馆事业进入发展的关键期,若高校图书馆人能够直面困境,积极应对时代变革,增强职业信心,提升专业能力,加快高校图书馆的转型与创新,那么高校图书馆便将迎来最好的时代。反之,若高校图书馆人不能够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寻求变革,而是随波逐流,抱怨失落,消极应对,那么高校图书馆事业便将无法得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高校图书馆高质量发展需要资源保障、用户需求、技术应用、人才队伍、服务能力、馆舍空间、领导重视等多方面的合力。实现高校图书馆的高质量发展,应将高校图书馆的各项投入、各种要素统合成图书馆员的能力,打造优质的图书馆基因,以高质量发展为主旨,明晰高校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内核,建设新发展格局,最终推动新时代高校图书馆事业更好更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