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智慧图书馆建设现状与发展策略——基于对全国33家图书馆的调研》

  • 来源专题:数智化图书情报
  • 编译者: 闫亚飞
  • 发布时间:2023-10-06
  • 1. 重视智慧图书馆建设

    调查结果显示,31家(93.94%)调研馆表示所在单位及所属政府主管部门的“十四五”规划中涉及了智慧图书馆 建设 的相 关内容。可见智慧图书馆建设已成为“十四五”时期全国图书馆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不仅是图书馆顺应智慧社会建设的应然之举,更是实现图书馆社会化、智能化、专业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安徽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提出到 2025年基本建成全省图书馆网站集群,与国家数字图书馆、长三角城市数字图书馆互开端口、互设界面,逐步实现用户统一认证、资源共享、跨库检索、数据汇聚等功能。《山东省图书馆“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推动基于全省的智慧图书馆云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加强公共数字文化资源供给。

    《厦门市图书馆“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将根据《厦门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专项规划》要求,构建云端图书馆和有声图书馆,开发图书馆智慧大脑,提升业务数据交换、汇聚和整合能力,打造多元化服务应用场景。金陵图书馆提出“1+2+N”智慧图书馆服务体系总体架构,其中,“1”指“云上智慧金图”,“2”指搭载知识内容集成仓储和智慧图书馆管理系统,“N”指在南京市各级图书馆及基层服务点普遍建立线下智慧服务空间。

    2.  聚焦自动化技术,重塑管理生态链

    伴随新技术的发展和读者精准化服务需求的增长,图书馆的业务管理逐渐从人工走向自动化。图书馆业务管理的智慧化功能包含文献的智慧采访、批量验收、智慧编目、书库管理、分配调度、统计分析等。

    智慧化管理技术和设备应用方面,无线射频识 别 技 术 (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生物识别技术和智能机器人在调研馆

    中应用较为普遍。有31家(93.94%)调研馆应用RFID红外感应技术。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2021年开发了图书采分编智能作业系统“采编图灵”,可自动完成图书信息采集、姿态调整、条形码打印粘贴、覆保护膜、RFID标签粘贴、翻页、加盖馆藏章、RFID标签数据读写等10余项操作。南京图书馆将 RFID技术应用于自助服务、智慧典阅、文献资产管理等环节,通过分拣/盘点/服务机器人完成图书盘点、巡架等工作。武汉大学图书馆配置了无线蓝牙盘点枪和盘点车,可实现精准定位、快 速盘点的图书馆资源精细化管理。贵州省图书馆建设智能立体书库,统一采用智能书架系统和融合激光、雷达、无线定位功能的机器人,实现了文献架位信息的实时扫描、记录和更新。

    人脸/语音/指纹等生物识别技术(60.61%)和分拣/盘点/服务机器人技术(51.52%)的应用占比分列第2位、第3位。海南省图书馆部署了防盗门禁系统、自助借还机、自助办证机、智能门禁管理、智能安检设备、网借设备等相关设施。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部署了基于面部识别和与政务大数据关联的在线自助办证系统、新书智能采选系统和图书采分编智能作业系统。

    云计算技术(48.48%)的应用占比居第4位。部分调研馆通过研发新一代原生架构和应用组件提供丰富、多元、深层次的文献数据分析功能及准确、灵活的数据决策服务。山东省图书馆建设了“山东智慧图书馆云”,关联山东省内330余家公共图书馆,实现了地方特色资源的统一揭示与共享。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开发了“慧科研”平台,具备资源智能推送、情报自动监测、学术名片自动生成、通知消息自动收割、智能工具复用等功能。国家图书馆依据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资源全流程管理思路设计了数字资源资产化管理框架,在此基础 上 启 动 了 “全 网 知 识 内 容 集 中仓储系统”“中国战‘疫’记忆库”“民国文献知识化加工”“‘山海经’知识库建设”“影音视听资源知识服务平台”等多项建设项目,为全国性项目的统筹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3. 注重知识深挖,提升数据服务效能

    资源是图书馆的立馆之本和服务之基,在智慧图书馆建设背景下,资源的组织、整合、揭示和创新是图书馆需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面对不同模态(文本、图像、音频、视频)和异源异构的复杂数据,多家调研馆致力于研发信息融合与智能整合技术,以实现数据集成、知识表示、语义关联和知识发现,为不同功能场景下的数据服务提供支撑与保障。

    从智慧资源建设技术应用情况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资源细颗粒度加工和标签标引技术应用最多,其次是知识图谱、VR/AR/虚拟漫游、智能化编目和数字人文。2021

    年,国家图书馆制定了《智慧图书馆知识资源建设指南》及知识资源细颗粒度建设和标签标引项目工作方案,通过线上专题培训等方式全面支持和指导各地图书馆立足地方文化特色,丰富智慧图书馆资源内容。杭州图书馆开发了“杭州印象”知识资源平台,构建人物图谱和时空地图,通过细颗粒度阅读方式从不同角度挖掘、整理地域历史文化。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构建了智慧知识服务平台、面向知识管理的机构数字资产管理与分析平台及专题情报数据管理与智能分析平台,提供面向不同应用场景的智慧微服务。广州图书馆开发了视频资源智能化编目系统,对“纪录片”“广州城市影像”“红色文化档案”“口述历史”等馆藏特色视频资源进行内容标识、关键知识点标签标引建设。这些实践探索引领了图书馆智慧资源的建设方向

    4.  多渠道拓展智慧服务路径

    面向用户的智慧服务是智慧图书馆建设的目标和要求。在智慧图书馆理念引领下,各图书馆积极创新服务手段和服务方式,发展出精准 服 务、加护服务、泛 在 互 联 服 务、感 知 服务、预见服务等新型服务手段,拓展了智慧服务的路径

    在智慧服务领域,33家调研馆均开展了自助借还/自助预约服务,63.64%的调研馆提供智能问答服务,45.45% 的调研馆开展 VR/AR等感知体验服务,42.42%的调研馆开展智能检索/个性化知识推送服务,约1/3的调研馆开展智慧阅读推广服务。国家图书馆采用“5G+VR”技术,集成8K 全景视频拍摄、影视级三维动画制作等技术手段,全方位沉浸式展示国宝典籍《永乐大典》。佛山市图书馆主导研发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微信小程序“易本书”图书共享平台。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2021年开通“粤读通”服务,实现了广州、深圳等21个城市、22家省市级公共图书馆的互联、互通与互认。江西省图书馆通过配置创客空间、视听体验区等为读者提供4D 全景观摩、虚拟照相、虚拟军事体验等特色感知服务。四川省图书馆在2022年春节期间打造了智慧阅读空间,配备电子瀑布流、数字书法机、智能棋艺机、阅读本自助借阅柜等特色阅读设备。

    5. 推动智慧空间环境升级再造

    智慧空间是图书馆提供文献信息服务、促进知识共享创新的重要支撑。伴随资源驱动、场景体验等要素的变化,图书馆在物理空间设计中更加注重体现“以人为本”“绿色环保”等

    理念,创新空间、体验空间等成为图书馆空间发展的新形态。在虚拟空间设计方面,基于数字孪生、情景交互、元宇宙等视角的设计理念受到广泛关注,从虚拟导览、虚拟展厅、虚拟数字人到空间仿真、沉浸式交互,图书馆积极转变观念,深挖空间潜能,探索构建虚拟服务,驱动智慧服务模式升级。

    在智慧空间建设领域,阅览空间是调研馆智慧化改造的首选,其次是创新空间、馆藏空间和学习空间。大部分调研馆设置了24小时自助图书馆和智能书架,方便读者查找和借阅图书。江西省图书馆在馆内大厅屋顶安装三银玻璃,在增加采光的同时降低了空调负荷,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配备智能监控系统,可以精确统计每天进出馆的人数

  • 原文来源: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3uoqIhG8C44YLTlOAiTRKu87-SJxoEJu6LL9TJzd50mZw5Np4_9ls4egbREvk-MW5Me99joceYDNbyunjGyQfH-9EDn7LZeo&uniplatform=NZKPT
相关报告
  • 《数字赋能新时代图书馆高质量发展 | 2023智慧图书馆建设与推广论坛在上海成功举办》

    • 来源专题:数智化图书情报
    • 编译者:闫亚飞
    • 发布时间:2023-09-30
    • 9月22日,由《图书馆报》、上海市图书馆学会主办,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新华万维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承办的2023智慧图书馆建设与推广论坛在上海图书馆东馆成功举办。 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刘小琴,上海市图书馆学会理事长、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馆(所)长陈超,新华万维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图书馆报》总编辑袁虎,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馆长李新碗,上海图书馆副馆长刘炜,南京图书馆副馆长许建业,上海外国语大学图书馆馆长蔡迎春等领导和专家出席论坛。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围绕“数字赋能新时代图书馆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举办2023智慧图书馆建设与推广论坛,正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促进文化服务和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智慧图书馆建设是“十四五”期间图书馆的工作重点与发展方向。随着智慧图书馆理论研究与实践的进步,智慧图书馆建设已经从概念化、目标路径设计走向技术实现、方案实施与业务开展。 刘小琴在致辞中指出,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与推广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个性化的信息服务,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图书馆向智慧化发展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图书馆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升级,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读者的需求。智慧图书馆需要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海量的文献资源进行智能化的管理和分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同时,智慧图书馆还需要借助物联网、传感器等先进技术,实现对图书馆设施、设备、图书等资源的智能化管理,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效率;智慧图书馆也需要借助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手段,为读者提供更加丰富、生动、真实的阅读体验和服务。 陈超在致辞中表示,文化和旅游部正在积极地落实和推进智慧图书馆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明确提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健全现代公共文化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以新一代数字技术为代表的信息化进程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从物联网、大数据、元宇宙、云计算到以ChatGPT为代表的自然语言领域的人工智能突破性的进展,都对我们这个行业产生或者即将产生颠覆性的影响。我们这个学科在几十年的信息化进程中已经被改变,而我们这个行业,我们这个工作的实践也正在被颠覆性的改变。我们如何用好最新的技术真正满足读者的需求、社会的需要,把图书馆建设成既是国家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又是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还任重而道远。智慧图书馆如何做好顶层设计,从建筑、空间、服务到管理全面的实现智慧化,还需要产业链上所有合作伙伴的共同努力。 袁虎表示,多年来,《图书馆报》致力于为图书馆、出版社、资源服务商搭建沟通与合作的平台,为图书馆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专业的内容产品与服务。聚焦行业发展的热点难点,策划推出了一系列专业深度的选题,出版了《全民阅读专刊》《文献保护专刊》等品牌专刊,并打造了文献资源建设研讨会、阅读推广论坛、智慧图书馆论坛等一系列广受赞誉的品牌行业活动,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他认为,作为文化工作者,我们要对从事的这个行业更加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文化传承做出重要指示批示,图书馆对文明的传承、民族精神的传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未来的公共图书馆会成为各个城市的一张响亮的名片,“城市会客厅”这个理念会在越来越多的地方成为现实。《图书馆报》举办本次论坛,就是为大家提供一个面对面沟通交流的平台,希望图书馆人能在这里碰撞出新的火花。 《图书馆报》副总编辑兼执行主编白玉静介绍了“‘万方数据杯’2023智慧图书馆建设与推广主题征文活动”情况并发布获奖名单。为更好地发挥图书馆在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提高智慧图书馆建设与推广的理论水平、服务意识和创新能力,论坛召开前期,《图书馆报》联合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万方数据杯’2023智慧图书馆建设与推广主题征文活动”,活动得到了图书馆界同仁的积极响应,共收到百余篇征文。经过初评、专家终评,最终产生了一二三等奖。 在主旨报告环节,李新碗、许建业、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科研诚信服务事业部副总经理张延明分别作了精彩的报告。 李新碗的报告以“U-Library:‘变革性’教育背景下图书馆发展新机遇”为题,从“大资源”和“大服务”两个维度,阐述U-Library体系与模式,探索大学图书馆未来发展机遇。他表示,通过全球教育环境扫描发现,在新技术和新形势的驱动下,教育体系正在发生着变革性变化。在变革性教育背景下,大学图书馆势必向“大图书馆”U-Library(ubiquitous library)进行演进。 许建业以“从数字赋能到智慧服务:图书馆界如何做好准备”为题作了报告,他从数字赋能的内涵和外延辨识入手,梳理出数字赋能促进图书馆发展的基本形式;概述了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特征和实现路径;从图书馆行业、图书馆员、理论与应用研究、文化主管部门四个维度初步探讨了从数字赋能到智慧服务的转变的相应准备及建议措施。 张延明作了“科研诚信:高校图书馆服务与实践”的报告,介绍了万方数据从科研诚信建设的事前、事中、事后等方面构建服务体系;旨在助力图书馆进一步落实科研诚信建设,丰富图书馆信息素养教学内容、加强图书馆信息情报服务。 刘炜以“大语言模型与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为题作了报告,他介绍,ChatGPT引爆新一轮人工智能(AI2.0)迅猛发展,智慧图书馆建设的中国模式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为图书馆服务平台的更新换代带来全新的可能。首先,可以将AI技术与图书馆服务相结合,实现AI+和+AI的图书馆服务的创新模式,大量的图书馆业务将由全新的AI赋能。其次,重视虚拟数字空间的建设,为用户提供全新的阅读、学习、互动体验。同时,推出对话交互方式和“副驾驶”、“插件”等技术,将会加速平台的迭代更新,不断提升用户体验。最后,创造图书馆智慧服务的新范式,将智能技术融入到图书馆的方方面面,使图书馆服务平台从软件即服务(SaaS)向知识即服务(KaaS)发展,使SaaS服务更加低门槛、更加个性化,从而实现更加高效和智能的服务。 蔡迎春在《面向教育4.0的未来学习中心场景化构建》报告中指出,教育4.0的发展催生了未来学习中心的建设,旨在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协作式和团队化学习。在此背景下,图书馆凭借其积累的智慧图书馆建设基础优势,将在未来学习中心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基于对未来学习中心内涵特征与多元功能的分析,针对外语类院校在人才能力培养方面的特征,提出在未来学习中心方案设计中引入场景化理念,构建适用于各类能力培养的特色化场景,包括语言能力培养场景、跨文化交流场景、跨通融支撑场景和涉外实践体验场景等。同时,设计了从资源、空间、技术和人员等角度对各个场景进行整合和构建,并结合上海外国语大学图书馆的前期实践与探索,进一步提出了未来的建设策略和建议,全面助推学生未来学习方式的变革。 林玲以“致力于服务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为题,介绍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作为一家专业学术出版社,其宗旨是致力于服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研究。它有两个内涵:一是作为国内著名的学术成果发布平台,二是将这些学术成果又反哺给学术研究者作为科研素材。因此社科社的产品具有学术品种的特殊性,与销量本身相比,他们更关注被“看到”和被“使用”。目前,社科社已经基本完成产品的全面数字化,包括碎片化加工和标引,实现纸电同步出版,支持碎片化知识检索和知识发现,并首创国内出版社纸电一体化销售模式。 张丽平以“如何让资源建设与推广相互助力”为题,介绍了作为全球领先的数字图书馆服务商,OverDrive, Inc. (赛阅公司)从2016年开始为中国的公共图书馆、研究机构、中小学校等提供服务,其最受中国读者欢迎的品类是英文原版绘本配音电子书,在服务中国市场的过程中,赛阅在配合图书馆进行资源采购和阅读推广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了一些值得借鉴的做法。
  • 《2019年中国未来智慧图书馆发展论坛》

    • 来源专题:图书情报
    • 编译者:xuxue
    • 发布时间:2019-11-19
    • 2019年11月15日——19日中国未来智慧图书馆发展论坛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隆重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国信息协会教育分会、中国教育装备采购网主办,由南京大学图书馆承办,江苏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和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图书馆发展创新研究中心协办。我院院长李玉海教授受邀参与论坛,并进行学术报告。 本次论坛围绕“跨界融合智慧——新一代智慧图书馆”的主体,针对国家“双一流”建设战略布局和科学技术大发现的背景,以智慧图书馆为切入口,探索未来图书馆发展的无限可能性。论坛参与人员包括来自全国各地共100余所高校图书馆负责人及专家学者共200余人,共同从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等不同角度,探讨未来智慧图书馆发展的理论和实践前沿问题。 论坛邀请了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北理莫斯科大学图书馆馆长朱强;中国信息协会教育分会副会长郭军丽;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罗钧发表致辞;致辞嘉宾对于本次论坛的议题和学术意义都表达了充分的肯定,并对智慧图书馆的未来建设和本次论坛的丰硕成果表达了期待和信心。本次论坛由李玉海院长和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邵波教授联合主持。 学术报告嘉宾及报告内容包括:上海图书馆陈超馆长围绕智慧图书馆的场所的建设、空间的价值、平台的功能塑造,进行了题为《从PSP到CPS,从DL到SHL——关于智慧图书馆建设战略的思考》的报告;CALIS中心副主任、教育部高校图工委秘书长陈凌研究员针对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建设,进行了《数据自管、业务自组、模式自选——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建设的目标与途径》的报告;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馆长陈进教授则在《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报告中强调了智慧图书馆的服务平台和服务体系构建,并介绍了SJTU智慧服务平台功能模块;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邵波教授则从数字化、智能化等,进行了《智慧图书馆建设实际与未来发展趋向》的相关报告;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王琼教授结合国外高校图书馆功能和定位的调查,综合分析了《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嬗变:功能与定位》;而李玉海院长则以《面对一流学科建设的图书馆智慧服务需求挖掘》为题,从一流学科建设目标及评价指标等角度,分析了图书馆智慧服务的可能性,并号召高校图书馆要通过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模式,积极为一流学科建设提供合理的智慧服务;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院长黄如花教授则从信息资源利用和国家治理的关系切入,进行了《图书馆智慧服务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的报告;同时论坛邀请了诸多从事图书馆智慧系统和设备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工作的科技公司负责人进行相关的技术成果应用报告宣讲。 本次论坛报告涉及领域前沿,内容充实,精彩纷呈;李玉海院长在总结发言时表示,本次论坛在“双一流”的背景下,致力于讨论我国智慧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将宏观发展趋势与微观图书馆技术实践紧密结合,对于未来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以及图书馆智慧服务的拓展和挖掘都将产生深远而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