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获微小粒子:一种用于纳米操作的多功能工具》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 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20-07-29
  • 纳米颗粒都很小。因为只有千分之一毫米,它们是不可能用肉眼看到的。但是,尽管它们很小,它们在很多方面都非常重要。如果科学家想要近距离观察DNA、蛋白质或病毒,那么能够分离和监测纳米颗粒是至关重要的。

    捕获这些粒子需要将激光束紧紧聚焦到一个能产生强电磁场的点上。这种光束可以像一把镊子一样握住粒子,但不幸的是,这种技术有其自然的限制。最值得注意的是尺寸限制——如果粒子太小,这项技术就无法工作。到目前为止,光镊还不能抓住像单个蛋白质这样直径只有几纳米的粒子。

    现在,由于纳米技术的最新进展,冲绳科学技术研究生院(OIST)量子技术研究室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精确捕获纳米颗粒的技术。在这项研究中,他们克服了自然条件的限制,开发了基于超材料的光镊。超材料是一种具有自然不存在的特殊性质的合成材料。这是这种超材料首次被用于单纳米粒子的捕获。

    “能够操纵或控制这些小颗粒对生物医学的发展至关重要,”OIST的科学家和发表在《纳米快报》上的研究论文的第一作者Domna Kotsifaki博士解释说。Kotsifaki博士继续解释说,捕获这些纳米颗粒可以让研究人员看到癌症的进展,开发有效的药物,并促进生物医学成像。“对社会的潜在应用是深远的。”

    这种新技术具有两种令人期待的能力,一是它可以使用低强度的激光功率稳定地捕获纳米粒子,二是它可以在长时间使用的同时避免光对样品的损伤。原因是研究人员选择使用的超材料。这种超材料对周围环境的变化高度敏感,因此可以使用低强度的激光功率。

    “由于其独特的设计和结构,超材料具有不同寻常的特性。但这使它们非常有用。在过去的几年里,它们创造了一个全新的设备时代,具有新颖的概念和潜在的应用,”Kotsifaki博士解释说。“利用这种超材料,我们在50纳米的金薄膜上用一束离子——微小的带电粒子——制造了一组不对称分裂环。”

    为了测试该技术是否有效,研究小组用近红外光照射该设备,并在其特定区域捕获了20纳米的聚苯乙烯颗粒。

    Kotsifaki博士和他的同事们正在寻找陷阱的硬度,这是对陷阱性能的一种衡量。她解释说:“这种捕获性能是传统光镊的好几倍,是迄今为止我们所知报道的最高的。”“作为第一个使用这种设备进行精确纳米颗粒捕获的团队,它对这一研究领域的进展做出了贡献,这是值得的。”

    研究小组现在计划调整他们的设备,看看这些镊子是否能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具体地说,在未来,这个装置可以被用来创建芯片实验室技术,这是手持的诊断工具,可以提供高效和经济的结果。除了在生物医学上的应用,这项研究还为纳米技术和光在纳米尺度上的行为提供了新的和基本的见解。

相关报告
  • 《纳米工具箱生产新型多功能磁性纳米颗粒》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20-04-07
    • 利用磁性细菌,创新的生物材料很快就能制造出来。德克·舒勒博士教授为首的一批大学的微生物学家拜罗伊特创造了一个新的、模块化系统基因重组细菌,因此这些病原体转化为细胞工厂多功能磁nanoparticles-nanoparticles集成众多有用的属性和功能。 这些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优异的磁性,是生物技术和生物医学领域的潜在新材料。研究人员在《小型期刊》上描述了他们的发现。 从磁小体到多功能纳米颗粒 磁性细菌属于磁旋螺属,它们的游动行为与地球磁场一致。细胞内的磁性纳米颗粒被称为磁小体,它们以链状的方式排列,从而形成了细胞内的罗盘针。 每个磁小体包括一个磁性氧化铁核,它被一层膜包裹着。除了脂质外,这种膜还包括一系列不同的蛋白质。在拜罗伊特大学(University of Bayreuth),微生物学家们有效地将具有生化活性的官能团与这些蛋白质结合起来。这些官能团来自不同的外来生物。 本研究中使用的技术始于涉及膜蛋白生物合成的细菌基因阶段。这些细菌基因与来自其他生物体的外源基因相连,这些外源基因调控各自功能蛋白的合成。 一旦这些基因被重新整合到基因组中,被重新编程的细菌就会产生磁小体来展示这些外来蛋白质。这些细菌被永久地固定在粒子的表面。 在分析中,膜蛋白与四个不同的功能基团(即外源蛋白)结合。这些官能团包括葡萄糖氧化酶,一种由霉菌产生的酶,它已经在生物技术上被使用,例如在糖尿病中作为“糖传感器”。 此外,一种由大肠杆菌产生的染料生成酶(其活性可以很容易地量化)和一种来自水母的绿色荧光蛋白被装载到磁小体的表面。来自lama(羊驼)的抗体片段代表第四官能团,它被用作多用途连接器。因此,这些细菌的基因编码具有所有这些特征,包括极好的磁小体磁化。 利用这一遗传策略,我们对细菌进行重新编程,使其产生磁小体,当受到紫外线照射时,磁小体会发出绿光,同时显示出新的生物催化功能。各种生化功能可以精确地安装在其表面。因此,活细菌的磁小体被转化成具有迷人功能和特性的多功能纳米颗粒。 德克·舒勒博士,贝罗伊特大学微生物系研究带头人和教授 舒勒博士继续说:“此外,当这些粒子从细菌中分离出来时,它们仍然保持着完整的功能——利用它们固有的磁性可以很容易地做到这一点。” 一个应用于生物医学和生物技术的基因工具箱 磁性小体的功能化当然不局限于拜罗伊特大学的微生物学家团队粘附在粒子表面的功能基团。相反,这些蛋白质可以毫不费力地被其他功能取代,从而提供了一个非常多用途的平台。 因此,基因重组为广谱工程磁小体表面铺平了道路。它为“遗传工具箱”提供了基础,帮助创建定制的磁性纳米颗粒,吸收不同的有用特性和功能。所有这些粒子的大小都在3-5纳米。 我们的基因工程方法是高度选择性和精确的,相比之下,例如,化学耦合技术没有那么有效和缺乏这种高度的控制。 Frank Mickoleit博士,研究第一作者和微生物学家,拜罗伊特大学 Mickoleit博士指出了这种新型生物材料的一个决定性的好处,“以前的研究表明,磁性纳米颗粒可能不会对细胞培养造成伤害。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粒子在生物医学中未来应用的重要前提,例如在磁成像技术中作为对比剂或在诊断中作为磁传感器。” “例如,在未来,类似的粒子可能有助于检测和摧毁肿瘤细胞。生物反应器系统是另一个应用领域。装备有微小催化剂的磁性纳米颗粒将非常适合这一目的,并使复杂的生化过程成为可能,”Mickoleit博士补充说。 对于在表面上显示不同官能团的纳米粒子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特别是在生物技术和生物医学领域。 磁性细菌现在可以作为多功能纳米工具箱的平台,激发合成生物学领域的科学创造力。 它将启动进一步有趣的研究方法。 Clarissa Lanzloth B.Sc.,拜罗伊特大学微生物学家 Lanzloth在她在拜罗伊特大学的“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硕士学位论文的结稿中也参与了最新研究。
  • 《等离子体镊子:用于纳米级光学捕获和其他》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21-03-20
    • 自然于2021年3月17日发布关于等离子镊子的内容,文章指出光学镊子和相关的远场操作工具通过提供对小物体的精确操作,对科学和工程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最近,利用表面等离子体激元进行操作的可能性为传统远场光学方法开辟了不可行的机会。使用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技术可以激发比自由空间波长小得多的热点;在这种约束下,等离子体场有助于捕获各种纳米结构和材料,具有更高的精度。对小粒子的成功操作已经促进了大量和不断扩大的应用。本文综述了等离子体镊子技术的原理和发展,包括纳米结构辅助平台和无结构系统。介绍了该技术的施工方法和评价标准,旨在为该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指导。本文重点讨论了等离子体镊子最常见的新应用,即分选和传输、传感和成像,特别是在生物学背景下的应用。最后,我们考虑了该技术的发展前景和新的潜在应用,并讨论了其对科学的影响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