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发电行业推动专业运输设备创新发展》

  • 来源专题:工程机械与高端装备
  • 编译者: 赵卫华
  • 发布时间:2025-04-17
  • 全球风力发电行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不仅推动了清洁能源的进步,也为专业运输设备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随着风力涡轮机组件尺寸的不断增大和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运输行业正通过技术创新,为风力发电项目提供更高效、更环保的解决方案。

    混合动力SPMT:应对环保法规的新选择

    意大利专业运输设备制造商Cometto推出的混合动力自走式模块化运输车(SPMT)ModulMAX SP-E,是应对环保法规的典型代表。这款六轴车辆配备了186千瓦柴油发动机和100千瓦电动机,并配有相应的电池组。在柴油发动机模式下,电池组可通过发动机充电,而在纯电动模式下,车辆可实现零排放运行。

    混合动力SPMT的推出是为了满足丹麦等国家的新法规要求。例如,丹麦规定柴油动力车辆在室内使用时,所有员工必须撤离现场,直到通风和检测合格后才能返回工作。通过切换到纯电动模式,Cometto的混合动力SPMT不仅避免了生产中断,还显著降低了噪音水平,使其低于80分贝,符合丹麦法律对员工工作环境的要求。此外,其电动模式的续航能力甚至超过了合同约定的两倍,为风力发电行业提供了更高的灵活性。

    SPMT与起重机的结合:HH Pick and Carry的创新设计

    丹麦公司N.C. Nielsen开发的“HH Pick and Carry”设备,是全球首款将SPMT与起重机功能结合的创新产品。这款设备的起重能力从200吨到500吨以上,专为风力涡轮机塔筒等大型组件的搬运设计。其底盘支腿可调节宽度,能够处理直径达8-10米的塔筒,同时具备较小的转弯半径,适合在工厂、仓库和港口等狭窄空间内操作。

    HH Pick and Carry的研发源于风力发电行业对重型吊装设备的需求。该设备分为三种型号:塔筒搬运机(Tower Mover)、多功能处理器(Multi Handler)和移动跨运车(Mobile Straddle Transporter),分别针对不同类型的风力涡轮机组件。其灵活性和多功能性使其成为风力发电项目的理想选择,尤其是在港口等空间有限的场所。

    大型生产设施与SPMT的应用

    波兰格但斯克附近的Ostrów岛上,Baltic Towers正在建设欧洲最大的海上风力涡轮机塔筒生产基地。该工厂的巨型车间宽135米,长430米,高36米,计划从2025年第二季度开始生产直径11米、长50米、重500吨的塔筒段,年产能预计为150座塔筒。

    为支持这一项目,Baltic Towers订购了48条Cometto的SPMT轴线,配备四个动力单元。这些SPMT将用于运输钢板、塔筒段甚至整座塔筒,成为生产线的核心设备。这些SPMT对生产流程的高效运行至关重要。

    现场运输的创新解决方案

    在风力发电场的建设中,运输大型设备的挑战尤为突出。德国重型运输公司HKV在沃尔夫斯堡北部的一个风电场项目中,使用Cometto的12轴线SPMT组合运输履带式起重机。通过将起重机的上部、下部结构(105吨)和吊臂(53.8吨)分两次运输,HKV将起重机的搬迁时间缩短了1.5至2天,显著加快了风电场的建设进度。

    Cometto的MSPE 48T模块因其基本宽度仅为2430毫米和电子多向转向系统,特别适合狭窄的场地。此外,车辆的夜间照明系统也确保了夜间运输的安全性。

    全球风电项目的运输需求

    国际重型运输公司Sarens正在全球范围内扩展其SPMT车队,以支持风力发电项目。例如,在中国台湾的海龙海上风电场建设中,Sarens使用Scheuerle K24 SPMT运输重型组件,同时应对季风天气和地震活动的挑战。此外,Sarens还与巴西的Porto do A?u和Prumo公司合作,开发针对大型风力涡轮机组件的新型物流解决方案。

    荷兰重型运输公司Mammoet则与Buss Ports签订合同,负责运输116个超大型单桩基础,用于德国的Nordseecluster和丹麦的Thor海上风电场项目。这些单桩重达1700吨,长96米,将通过SPMT运输至存储区,再装船运往风电场。

    叶片运输的创新设计

    英国重型运输公司Collett & Sons在爱尔兰的Cushaling风电场项目中,首次使用了德国DOLL公司设计的叶片适配器拖车。这种拖车提供了更高的地面间隙、更强的机动性和稳定性,转弯半径比传统拖车小2米,适合运输长达120米的叶片。Collett通过夜间运输和优化路线,成功将90个风力涡轮机组件运至风电场,其中包括创纪录的80米长叶片。

    美国市场的布局

    卢森堡拖车制造商Faymonville集团宣布将在美国阿肯色州的小石城港建立生产基地,计划于2026年投产。该基地将为美国市场提供定制化运输设备,并加强Cometto品牌车辆的售后服务。Faymonville的管理总监Alain Faymonville表示,美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和务实态度是公司布局的重要原因。

    结语

    风力发电行业的快速发展为专业运输设备领域带来了持续的创新动力。从混合动力SPMT到多功能吊装设备,从大型生产设施的支持到复杂现场运输的解决方案,运输行业正通过技术进步,为风力发电项目的成功提供坚实保障。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需求的增长,专业运输设备行业将继续扮演关键角色,推动风力发电迈向更广阔的未来。


  • 原文来源:https://www.cranestodaymagazine.com/analysis/specialised-transport-wind-power-moves/?cf-view
相关报告
  • 《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发布》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1-14
    • 1月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对外印发《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下称《行动计划》)。光伏产业是基于半导体技术和新能源需求而融合发展、快速兴起的朝阳产业,也是实现制造强国和能源革命的重大关键领域。《行动计划》旨在推动光伏产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加快实现智能制造、智能应用、智能运维、智能调度,全面提升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率,推动实现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 《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光伏行业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产业技术创新取得突破。新型高效太阳能电池量产化转换效率显著提升,形成完善的硅料、硅片、装备、材料、器件等配套能力。智能光伏产业生态体系建设基本完成,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水平逐步深化。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取得明显进展,智能光伏产品供应能力增强。支撑新型电力系统能力显著增强,智能光伏特色应用领域大幅拓展。智能光伏发电系统建设卓有成效,适应电网性能不断增强。在绿色工业、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农业、乡村振兴及其它新型领域应用规模逐步扩大,形成稳定的商业运营模式,有效满足多场景大规模应用需求。 在组织实施方面,《行动计划》指出,将加强组织协调和政策协同、形成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合力、支持试点示范和行业特色应用、推动光伏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其中,对于“加强组织协调和政策协同”,《行动方案》明确,将持续深化智能光伏产业发展协调机制,共同研究解决产业发展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各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能职责确定年度工作目标,加强与有关政策、规划衔接,推动行动计划同自然资源、生态环境、财政、税收、金融、贸易、证券监督等部门政策联动,确保各项任务措施落实到位;加强央地合作,深化地方协调工作机制,鼓励地方出台配套支持政策。
  • 《推进绿色发展铜业大有可为 "城市矿产, 创新发展" 论坛举行》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7-11-29
    • 2017-11-24 作者: 赵京燕 来源: 中国矿业报 .   在11月20日至22日举行的2017年中国国际循环经济展览会及论坛期间,由国际铜业协会协办的“城市矿产,创新发展”论坛同期举办。国际铜业协会中国区总裁周胜在致辞中表示:铜与循环经济的关系密不可分,当前的金属乃至所有固废料的回收都面临着挑战,如何既满足我们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求,又促进经济的绿色发展,需要所有人的智慧和努力。期待大家共同推进有利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探讨科学的衡量和评价方法,推广更先进的技术,为行业和国家的绿色发展献计献策。   周胜介绍,1990年以来,全世界生产的5.5亿吨铜,有2/3还在使用。因此,铜金属和其他金属相比最大的一个亮点是,它是少数可以100%重复循环利用的金属。而且,再次加工生产之后的铜在质量和性能表现上没有任何损失和影响。在铜的回收加工过程中,其能源效率也非常高,比原始开采加工的能耗低了80%~90%。这些数量庞大的含铜产品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存在于终端用途中,相当于20年的铜矿产量。当前我们所面临的能源转型,既从传统的以化石燃料为主导的能源结构向新型的可再生能源转型过渡,以及对能源使用效率的提升都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铜的需求量和使用量。据有关方面估计,到2050年,中国的人均累计用铜量将达到历史高峰,循环利用生产的铜将满足全部需求。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周宏春教授认为,我们国家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但是这也给我们带来了发展机遇。我们要以需求为导向,着力行业附加值的下游。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建设过程中,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力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北京工业大学循环经济研究院吴玉锋教授对我国再生铜产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了分析。他提出,全球铜资源相对丰富,但是分布不均,我国铜资源人均量不足,仅为21.9千克/人,远低于世界平均量97.1千克/人。因此,利用铜再生产品就显得尤为重要。再生金属产业的节能环保效应明显,与原生铜相比,科学回收一吨再生铜相当于节能1054千克标准煤,节水395立方米,减少二氧化硫排放0.137吨。铜工业是一个非常关注资源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行业,一直以来,铜工业企业积极投资先进工艺和技术,用来回收开采和冶炼过程产生的大量废热、废水、废料,这些资源的回收既有助于行业的绿色发展,也带来了经济价值。   据介绍,国际铜业协会于1989年成立于美国纽约,是一家非营利性国际组织,致力于研究并推广铜的社会价值和有效使用,使其为国家经济及行业的绿色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品质作出贡献。国际铜业协会于1995年进入中国后,协助中国政府规划和实施可持续性经济发展。在过去的20多年中,国际铜业协会在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开展了大量工作:推广节能变压器、高效电机、高效空调、节能热水器;促进可再生能源包括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太阳能热利用的应用;开发和推广新技术,降低产业链成本,促进资源减量化应用,包括铸铜转子电动机,小管径空调换热器等;研究和推广健康、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应用科学及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