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华化学2024年盈利130.33亿元》

  • 来源专题:绿色化工
  • 编译者: 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5-03-20
  • 3月17日晚,万华化学(600309)发布业绩快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20.69亿元,同比增长3.83%;净利润130.33亿元,同比下降22.49%;扣非净利润133.59亿元,同比下降18.74%。公司总资产2933.33亿元,较期初增长15.92%。公告提到,业绩增收不增利,主要受科研、三费以及投资项目计提减值等影响,主要产品销量及收入仍保持增长。

    万华化学表示,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应对全球经济贸易不确定性影响,不断深化全球渠道布局,通过数智化资源投入,持续提升装置自主运行水平,多套装置完成技改扩能。公司各业务板块主要产品销量及销售收入同比保持增长态势,同时加强贸易业务管控,审慎确认收入,贸易收入同比下降,2024年公司整体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83%。

    虽然公司主要产品销量持续增长,但受市场价格和原料成本波动因素影响,整体毛利同比基本持平;公司科研投入持续增加,销售、管理、财务等三项费用同比增长;同时对部分投资项目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或报废处理,因此,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上年同期下降22.49%。

    目前,万华化学主营业务涵盖聚氨酯、石化、精细化学品及新材料几大板块,其聚氨酯板块拳头产品MDI的市占率已稳居全球首位。2023年,万华化学开始进军电池材料业务。目前,通过收购兼并,实现了电池正极材料的全产业链布局。

    电池材料被视为万华化学的“第二增长曲线”。在2025年的新年致辞中,万华化学董事长廖增太将电池材料业务称为“万华真正意义上的二次创业”,是万华化学实现长远发展的战略性布局。

    据公开报道,目前万华化学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电池制造、电池管理系统(BMS)以及电池回收等领域等方面进行了布局。

    2024年2月,万华化学全资子公司万华化学集团电池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万华电池)出资2.99亿元,收购铜化集团持有的安纳达15.2%股份,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磷酸铁业务为安纳达的主营业务之一,它是生产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的主要原料。万华电池为万华化学2022年11月成立的全资子公司,也是其投资电池产业链的主体。

    同样在2024年2月,万华电池出资1.1亿元收购六国化工5%股权,并在同年5月再度斥资7402万元,收购六国化工子公司湖北徽阳新材料有限公司(下称徽阳新材料)45%股权。

    徽阳新材料正在湖北省当阳市建设28万吨/年电池级精制磷酸项目。磷酸是生产磷酸铁的主要原料,也是万华化学电池材料业务的上游产品。借助于上述资本布局,万华化学打通了磷酸-磷酸铁-磷酸铁锂的产业链。

    今年2月24日,万华化学新一代电池材料产业园在烟台海阳市开工。该项目总投资168亿元,2025年计划投资7亿元,占地面积1850亩,主要建设电池正负极材料生产厂房及相关配套设施,计划2026年6月投产10万吨磷酸铁锂生产线,2032年12月全部投产。

    据当地媒体报道,该项目是山东省第一批源网荷储试点项目、首个绿电产业园示范项目,也是万华化学集团实现二次创业、再造一个万华的战略性项目,将依托海阳市得天独厚的风、光资源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加快推进磷酸铁锂四代、五代产品的开发与量产。


  • 原文来源: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MTU0NzEyMA==&mid=2650357418&idx=3&sn=2b79c93cf7b0d497780b1b3b95a63e34&chksm=86c7b9005b4752f0a6fa681d948ea8a767a9a201ae5d0c4242019b4b37c0351ccc876d597bd0#rd
相关报告
  • 《科莱恩扩大与万华化学集团的合作》

    • 来源专题:现代化工
    • 编译者: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4-07-15
    • ● 首席执行官康睿德拜访万华化学集团 ● 双方就新的增长机会进行了深入交流 ● 科莱恩强调了对中国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承诺 科莱恩首席执行官康睿德及其领导团队在访问战略客户万华化学集团期间,就扩大业务关系进行了会谈。康睿德表示:“我们看到了与万华进一步延续我们成功合作的巨大机会。”科莱恩和万华曾于2022年5月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康睿德及其领导团队受到了万华集团董事长廖增太的欢迎。双方都期待深化合作,其中一个方向就是通过科莱恩催化剂服务CLARITYTM进行数字化转型,该工具能够对催化剂性能进行快速的分析呈现,对于优化工厂运营和提高各种化学工艺流程的效率至关重要。 科莱恩为万华位于蓬莱的世界级丙烷脱氢(PDH)装置提供了行业领先的Catofin® 催化剂技术支持。Catofin具有卓越的可靠性和生产力,能够创造优异的产量,从而提高工厂的整体盈利能力。 廖增太表示:“可持续发展对万华和中国化工行业至关重要。我们很高兴能够与科莱恩在实现双碳目标方面深化合作。”双方就二氧化碳制甲醇技术和行业前景进行了探讨。事实上,科莱恩在二氧化碳制甲醇的技术应用上已经参与多个全球项目的合作, 科莱恩创新的MegaMax®催化剂能够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的过程变得更加容易,有助于生产清洁多用途的燃料和化学品。 康睿德表示:“万华作为中国最大的化工生产商之一,在推动中国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致力于通过我们的创新和可持续解决方案、世界级的运营设施以及数字化客户服务,全力支持万华的发展,同时我们也期待与万华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市场中共同成长。” 康睿德一行首先访问了万华研发中心和万华大学,随后参观考察了蓬莱化工产业园。该产业园拥有风电港口的独特优势, 20家绿色新材料生产企业坐落于此,2023年总产值超过人民币70亿元。康睿德强调:“产业园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万华在所有活动中都表现出了高度的专业精神。”科莱恩愿意为蓬莱化工产业园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示范园区尽一己之力。
  • 《增收不增利!万华化学如何破局?》

    • 来源专题:绿色化工
    • 编译者: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5-04-16
    • 4月14日晚间,万华化学(600309)公布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万华化学2024年实现营收1820.69亿元,同比增长3.83%;归母净利润为130.33亿元,同比下降22.49%;扣非净利润133.59亿元,同比下降18.74%。增收不增利现象明显。 此外,万华化学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7.30元(含税),预计派现金额合计为22.92亿元。派现额占净利润比例为17.59%,这是公司上市以来,累计第26次派现分红。 业绩下滑原因 万华化学在业绩快报中对利润下降做出解释。 一方面,尽管主要产品销量持续增长,但市场价格和原料成本波动剧烈,聚氨酯系列产品毛利率为26.15%,同比下降1.54个百分点,而原料纯苯价格同比上涨14.5%,致使整体毛利同比基本持平。 另一方面,公司科研投入持续增加,销售、管理、财务等三项费用同比上升。同时,对部分投资项目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或进行报废处理,这些因素综合作用,导致净利润大幅下滑。 从季度数据来看,去年第四季度单季度内,万华化学实现营收344.65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79.42亿元,同比下降18.73%;归母净利润为19.40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1.73亿元,同比下降52.83%,第四季度业绩近乎“腰斩”,对全年业绩造成较大负面影响。 4月14日,万华化学还披露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延续颓势。第一季度实现营收430.68亿元,同比下降6.70%;归母净利润30.82亿元,同比下降25.87%。 项目进展情况 聚氨酯业务板块,目前万华是全球最大的MDI和TDI供应商。截至2024年末,公司拥有MDI产能380万吨/年,同时万华福建MDI将技改扩能新增70万吨/年,预计2026年第二季度完成,届时万华全球MDI产能将达到450万吨/年;截至2024年末,公司拥有TDI产能111万吨/年,同时万华福建第二套33万吨/年TDI项目预计2025年5月份建成投产,届时万华TDI总产能将达到144万吨/年。 石化业务板块,2024年,万华蓬莱一期PDH等项目完成建设并实现一次性开车成功,产品质量达到行业领先水平。2025年初,万华烟台25万吨/年LDPE装置一次性开车成功,为公司迈入高端聚烯烃领域打下坚实基础。 在项目推进方面,万华化学取得诸多成果。2024年4月,福建工业园MDI装置完成了产能从40万吨/年至80万吨/年的技改扩能;2024年12月,宁波工业园MDI装置完成了产能从120万吨/年至150万吨/年的技改扩能;2024年9月PC大修后产能为60万吨;2024年5月,特种聚醚项目投产。 尽管2024年万华化学面临业绩下滑压力,但公司通过持续的产能扩张和项目推进,不断夯实长期竞争力。随着部分项目投产以及市场环境的变化,万华化学有望在未来实现业绩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