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创推出AM-miniLED技术 抢占OLED车用市场》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制造与应用
  • 编译者: shenxiang
  • 发布时间:2018-09-05
  • 在2018 Touch Taiwan展会上,群创光电发表业界首款主动矩阵式(Active matrix, AM miniLED,为汽车与电视市场注入新气象。与市场上miniLED设计方式主要采用被动式矩阵(Passive Matrix, PM)方式相比,群创采用的AM-miniLED方法可说是miniLED技术革命,可同时缩小LED之间的间距,并降低整体设计成本。

    群创执行副总丁景隆表示,一般小间距的显示屏幕结构简单,电路板正面会镶嵌进多颗LED,而背面就会有许多驱动LED的驱动IC。当LED之间的间距越小,则LED数量就会越多,背后的驱动IC数量也会跟着增加,最后将可能导致背后的驱动IC排不下去,而为了要解决缩小驱动IC,则会延伸出成本问题。

    这也意味着,市面上一般看到PM-LED显示屏幕虽然普遍,但却无法在符合成本效益的情况下,持续缩小LED间距提升性能。丁景隆认为,唯一的路就是透过AM-LED的方式,并采用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 TFT)驱动电路,进而符合成本要求。

    丁景隆分析,该公司AM-miniLED的特点除了采用TFT驱动外,其miniLED也是封装好的,可降低后续制程上的难度;此外,该产品亦可实现于软板上,可做为车载应用曲面背光源,取代OLED在车用市场的发展。

    丁景隆表示,OLED具有物理上的限制,在高温环境材料会产生劣化,但因现阶段汽车产业一直找不到完美的曲面显示方案,故不得不寻求OLED实现曲面显示的可能性。不过,AM-miniLED的出现,将成为一个新的替代方案,提供车厂曲面显示的最佳选择,预计两年后AM-miniLED在车用市场将大幅成长。

    另一方面,在电视市场来看,目前8K领域OLED全球销售不到一成,其关键要素在于成本上的考虑。 丁景隆指出,由于OLED有其技术上的难题有待克服,故需要增加许多研发成本,导致产品价格居高不下,使其商品成本高出LCD电视许多倍。而AM-miniLED的出现,价格刚好位于这两项技术产品的中间位置,不仅具备高分辨率与效能,更可满足成本需求。 他透露,该公司搭载AM-miniLED的电视预计2019年第二季进行商品化。

    丁景隆说,群创有信心以AM miniLED发动一场技术革命战争,并借此成为显示技术的王道。他并正式将群创的AM miniLED技术命名为PixinLED,并对OLED、QLED技术下战书。OLED应用在电视上目前是由乐金集团主导,至于后者则是由三星集团主导的技术。

    丁景隆指出,LG主打OLED TV,现有OLED产能仅能满足全世界TV总需求的1~2%,要想成为主流,必须极高额的投资,又无把握投资后是否具有竞争力,而且OLED的技术本质违反物理。

    至于三星主打QLED TV,商业上转向利用陆厂产能,丁景隆表示,现有的QLED只是一背光技术,冲击力不足以抗衡OLED,画素等级的QLED又极为困难,不易成功。

    而台湾地区在LCD、LED以及IC产业上都具有优势,若能妥善加以整合,台厂将有机会以miniLED杀出活路。丁景隆说,群创将发动一场技术革命,并相信此一技术革命,将让参与者都受惠,但群创会是最大的赢家。

相关报告
  • 《群创推出AM-miniLED技术 抢占OLED车用市场》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设计
    • 编译者:shenxiang
    • 发布时间:2018-09-05
    • 在2018 Touch Taiwan展会上,群创光电发表业界首款主动矩阵式(Active matrix, AM miniLED,为汽车与电视市场注入新气象。与市场上miniLED设计方式主要采用被动式矩阵(Passive Matrix, PM)方式相比,群创采用的AM-miniLED方法可说是miniLED技术革命,可同时缩小LED之间的间距,并降低整体设计成本。 群创执行副总丁景隆表示,一般小间距的显示屏幕结构简单,电路板正面会镶嵌进多颗LED,而背面就会有许多驱动LED的驱动IC。当LED之间的间距越小,则LED数量就会越多,背后的驱动IC数量也会跟着增加,最后将可能导致背后的驱动IC排不下去,而为了要解决缩小驱动IC,则会延伸出成本问题。 这也意味着,市面上一般看到PM-LED显示屏幕虽然普遍,但却无法在符合成本效益的情况下,持续缩小LED间距提升性能。丁景隆认为,唯一的路就是透过AM-LED的方式,并采用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 TFT)驱动电路,进而符合成本要求。 丁景隆分析,该公司AM-miniLED的特点除了采用TFT驱动外,其miniLED也是封装好的,可降低后续制程上的难度;此外,该产品亦可实现于软板上,可做为车载应用曲面背光源,取代OLED在车用市场的发展。 丁景隆表示,OLED具有物理上的限制,在高温环境材料会产生劣化,但因现阶段汽车产业一直找不到完美的曲面显示方案,故不得不寻求OLED实现曲面显示的可能性。不过,AM-miniLED的出现,将成为一个新的替代方案,提供车厂曲面显示的最佳选择,预计两年后AM-miniLED在车用市场将大幅成长。 另一方面,在电视市场来看,目前8K领域OLED全球销售不到一成,其关键要素在于成本上的考虑。 丁景隆指出,由于OLED有其技术上的难题有待克服,故需要增加许多研发成本,导致产品价格居高不下,使其商品成本高出LCD电视许多倍。而AM-miniLED的出现,价格刚好位于这两项技术产品的中间位置,不仅具备高分辨率与效能,更可满足成本需求。 他透露,该公司搭载AM-miniLED的电视预计2019年第二季进行商品化。 丁景隆说,群创有信心以AM miniLED发动一场技术革命战争,并借此成为显示技术的王道。他并正式将群创的AM miniLED技术命名为PixinLED,并对OLED、QLED技术下战书。OLED应用在电视上目前是由乐金集团主导,至于后者则是由三星集团主导的技术。 丁景隆指出,LG主打OLED TV,现有OLED产能仅能满足全世界TV总需求的1~2%,要想成为主流,必须极高额的投资,又无把握投资后是否具有竞争力,而且OLED的技术本质违反物理。 至于三星主打QLED TV,商业上转向利用陆厂产能,丁景隆表示,现有的QLED只是一背光技术,冲击力不足以抗衡OLED,画素等级的QLED又极为困难,不易成功。 而台湾地区在LCD、LED以及IC产业上都具有优势,若能妥善加以整合,台厂将有机会以miniLED杀出活路。丁景隆说,群创将发动一场技术革命,并相信此一技术革命,将让参与者都受惠,但群创会是最大的赢家。
  • 《KLA-Tencor为尖端集成电路器件技术推出全新量测系统》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tengfei
    • 发布时间:2017-04-10
    • 据最新研究显示,2016年全球LED市场产值达148亿美元,年成长3.4%。展望2017年,LED市场竞争依然激烈,厂商将加速转往小间距显示屏幕、红外线及紫外线LED等利基市场以求获利,预估2017年全球LED市场产值将达154亿美元,年成长4%。 2016年全球LED市场产值成长幅度不高,但整体产业却发生剧烈变化。储于超表示,在小间距LED显示屏的需求崛起下,上游LED芯片供给吃紧,使得部分LED芯片与封装器件,出现过去五年来的首度涨价。 至于下游的LED照明产品也出现了不小的涨价幅度,主因是反映原物料成本的上涨,特别是铜,铝等大宗金属原物料在今年下半年出现价格上涨,使得LED照明厂商不得不公告涨价来反映成本。然而,储于超指出,这波LED涨价风潮对厂商的实质获利帮助有限,因此多数LED厂商正积极思考转型策略,加速转进利基市场。 小间距LED显示屏幕市场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2016年小间距显示屏幕受到许多传统LED显示屏幕厂商青睐,主因在于消费者对高画质的需求日渐提高。储于超表示,小间距LED显示屏幕带动了LED使用数量呈几何级数增长,吸引许多中国LED封装厂扩充产能来抢攻这块市场大饼,在庞大的产能竞争压力下,LED业者倾向于移动到间距P1.5毫米以下的市场,用精密度更高的规格来避开价格竞争。 UV-C LED的应用市场将随效率提升而逐渐展开 储于超指出,深紫外光谱的UV-C LED也是LED厂商关注的下一个蓝海市场。UV-C LED拥有杀菌与净化的功能,无论是家电、水处理,或者是空气净化等应用场域都有高度需求。目前UV-C LED芯片的外部量子效率仍低,且价格昂贵,过去多是日本、欧美的研究机构在进行技术开发,不具规模经济效益,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LED厂商开始重视UV-C LED,并投入研发资源,将有助加速UV-C LED的市场发展。 红外线LED元件应用更趋多元 红外线LED是技术相对成熟,且成本低廉的产品,且应用渐趋多元,包括虹膜辨识、VR应用的体感侦测,都有红外线LED的商机存在。储于超表示,近年来红外线激光渐受市场重视,包括手持式设备与车联网也都导入。然而,红外线LED应用成长的关键仍在终端系统业者的采用意愿,及如何应用红外线元件创造出全新的附加价值。 Micro LED产品可望问世 Micro LED是有机会取代OLED面板的次世代显示技术,吸引许多品牌大厂投入研发资源。虽然现阶段Micro LED距离取代现有的TFT-LCD(液晶)及OLED显示器仍相当遥远,且市场上也仍有众多新型显示器技术在竞争,但部分厂商已计划推出市场定位不同于LCD或者是OLED面板的Micro LED显示应用,透过较低的PPI或相对较少的像素数量来加速实现量产。预估2017年将会见到Micro LED相关产品陆续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