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规模新冠尸检结果揭露:新冠是86%尸检病例的根本死因》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22-03-26
  • 根据WHO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3月21日,全球新冠确诊病例470839745,死亡病例6092933。按陆地板块区分,美洲死亡病例最多,其次是欧洲和东南亚;按国家区分,美国、巴西和印度死亡病例分别以964473、657205和516543占据前三。

    新冠导致的死亡一直是医学研究的重点,那么“新冠死亡”应如何定义?在感染者中,直接死于新冠病毒的比例又有多大?下面请跟随德国最新新冠尸检研究来一探究竟。

    首先,我们需明确何为“新冠死亡”。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曾定义“除非确认有明确与新冠无关的他因(如严重创伤),新冠死亡为在疑似或确诊的新冠病例中,由临床相关疾病导致的死亡”[1]。英国国家统计局(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ONS)则定义为“除核酸检测阳性外,经由医生判断新冠导致死亡被称为新冠死亡”[2]。

    尸检是医学领域剖析患者死亡原因的重要手段,各国医学研究者也一直致力于通过尸检来找出新冠病毒与死亡的直接联系,相关的新冠尸检研究并不缺乏,但大多数研究为单个中心进行的中小型队列研究,因此结果不具有代表性。

    德国启用了针对新冠的尸检登记处,致力于收集新冠可尸检样本,研究多中心尸检数据,从而向政策制定者、专业协会和公众报告相关数据。2022年2月,德国RWTH Aachen医学院的研究团队发布了德国首份新冠死亡病例尸检报告,以题为“First reportfrom the German COVID-19 autopsy registry”在线发表在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Europe上(图2),此项研究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最大规模的新冠尸检研究。

    德国RWTH Aachen医学院的研究团队通过对从德国各地收集来的1129例新冠相关死亡病例进行尸检,重点分析对肺脉管系统或神经系统的影响、系统性病毒传播或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进一步探讨新冠病毒与死亡的直接关系。本次研究主要成果如下:

    一、多数病例感染后2周内死亡。本次研究样本为1129例尸检病例,多数死亡病例从首次出现新冠症状(或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到死亡的时间间隔不到2周(中位数2周,四分位距2.6周),超过三分之一的病例从首次出现新冠症状到死亡的时间间隔界于2~5 周之间,超十分之一的病例在首次感染新冠后超过5周死亡,如下图(图3):

    二、男女死亡高峰年龄段不一。本次研究样本的男女比例为1.8:1,研究发现男性新冠死亡在65~69岁和80~84岁这两个年龄段达到峰值,而女性在85岁以上年龄段达到峰值(图4)。该数据进一步证实,高龄人群感染新冠后的死亡风险更大。

    三、新冠是86%尸检病例的根本死因。分析直接导致死亡的事件链后显示,在86.2%的尸检病例中(图5),新冠导致死亡的根本原因中最常见的致死疾病为弥漫性肺泡损伤(DAD)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占全部病例的52.5%,其次是多器官衰竭,占18%;肺部细菌性重复感染,占5.7%;肺栓塞,占4.0%等。在其余14%的尸检病例中,COVID-19是一种伴随疾病。按性别对死因进行分层显示,死因诊断的分布相似,男性和女性死亡病例中未显示显着差异。

  • 原文来源:https://news.bioon.com/article/6797048.html
相关报告
  • 《武汉大规模新冠抗体检测数据发表JAMA子刊》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0-10-30
    • 基于人群的大规模血清学研究能够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新冠疫情的真实规模,以及患者感染后的免疫特点。近日,《美国医学会杂志》子刊JAMA Network Open发表了一项武汉地区人群新冠抗体的血清阳性率的调查结果。研究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团队完成。 这是一项横截面研究,于2020年3月27日-5月26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进行,纳入了35040例18岁及以上的成人,其中男性占49.3%,中位年龄为36岁(四分位距30岁-45岁)。研究团队对他们的新冠病毒特异性IgM和IgG抗体进行了血清检测,并对新冠病毒通过PCR反应进行核酸检测。 结果显示,总体血清抗体阳性率为3.9%。其中,体内IgM和IgG抗体双阳率为0.7%,IgG抗体单阳率为3.2%,IgM抗体单阳率为0.0%。抗体阳性的1360例个体中,大多数(80.9%)都为IgG抗体单阳。只有个别人(0.04%,15例/35040例)体内检测出了新冠病毒核酸序列,并在隔离期间转阴,其密切接触者中没有发现核酸检测阳性的情况。这意味着,血清检测呈阳性受试者的感染大多是此前发生的,而非新近感染者。 从人群特点分布来看,城市地区的血清阳性率高于郊区和农村地区(4.4% vs 2.9%),这与确诊病例的地理分布相一致。女性的血清阳性率高于男性(4.4% vs 3.3%),这也与之前报告的女性确诊率更高一致。随着年龄增长,血清阳性率也更高,60岁及以上的人群的血清阳性率为9.2%。研究团队指出,老年人合并症的比例可能更高,这可能会增加新冠病毒感染的风险并增加病情严重程度。 研究团队表示,尽管总体样本量很大,但一些因素也对结果存在一定影响。比如,受试者未包含未成年人,60岁以上人群也很少,这限制了对老年人和儿童的血清阳性率的估算;同时,大多受试者来自感染率更高的城市地区,也可能会影响血清阳性率的准确度;此外,部分人群抗体水平可能会下降消失,其检测结果也可能是阴性。
  • 《以色列测试超快新冠病毒检测法》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0-08-20
    • 以色列研究人员正在测试通过检测吐出的漱口水超快诊断新冠病毒感染的方法。目前,检测数据显示其准确率达到95%,他们期望采用新装置的检测法能够保持其准确率,以便全球推广用于大规模快速筛选。   超快新冠病毒感染检测装置名为SpectraLIT,其大小如同烟灰缸,采用USB接口供电,对人们吐出的漱口水进行光谱特征分析,1秒钟便可知道结果。SpectraLIT不使用任何化学药品,使用者也不需要任何医疗技能。   以色列最大的医院舍巴医疗中心负责对SpectraLIT进行测试,参与的志愿者有400人,如今测试工作完成了一半。研究人员表示,如果准确率继续令人满意,那么新检测装置在今年年底将向全球推广。   舍巴医疗中心和新视觉成像公司联合组成的创新团队认为,SpectraLIT具有取代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测试的潜力,不仅免除了讨厌的取样和漫长的实验分析,而且准确率更高(超过PCR的80%)、时间更短(从15分钟到1秒),同时成本更低。   测试负责人、舍巴医疗中心埃利·施瓦茨教授表示,该系统非常快速、便宜,并且看起来很可靠。它适合大规模检测,可用在机场、养老院,也可用在家庭。不过,他同时认为,新检测装置主要是在需要大规模筛选时取代PCR测试,了解被检测者是阳性或阴性,如遇到边缘结果或医学专业人员需要病毒量的详细信息时,则要进行PCR检测。   新视觉成像公司首席执行官埃利·阿索欧林介绍说,SpectraLIT工作时让光线照射样本,部分光被样本吸收(或反射),其余的抵达对面的特殊芯片(传感器)并被捕获。此过程的目的是确定样本的“光谱特征”,它由样本的组成成分所决定。人工智能工具帮助研究人员确定冠状病毒阳性患者漱口水的特征。   在此次测试的前几周内,研究人员从众多的新冠病毒感染呈阳性和阴性者那里获得了相关光谱特征数据,并输入到SpectraLIT的芯片中。使用时,被检测者用10毫升特殊漱口水漱口,然后吐入试管中。将样品放在新装置上进行分析,如果检测的漱口液与感染了新冠病毒的样本具有相同的光谱特征,那么被检测者的结果呈阳性,反之亦然。   关于费用问题,开发人员表示被检测者使用的试管和特制漱口水的价格为25美分(约1.8元人民币),检测装置在量产后起价为20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