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湿的气候可能加剧全球变暖》

  • 来源专题:物理海洋学知识资源中心
  • 编译者: 张灿影
  • 发布时间:2020-05-18
  • 在过去的18000年里,恒河和雅鲁藏布江流域气候变得更加温暖和湿润,这提高了土壤呼吸速率,减少了土壤碳储量。这对地球的未来有着直接的影响,因为气候变化可能会增加热带地区的降雨量,进一步加速土壤碳的呼吸,并向大气中释放更多的二氧化碳。土壤呼吸是指微生物分解和代谢地表及地下的落叶层和其他有机物质时释放的二氧化碳。这相当于大型多细胞动物从蜗牛到人类呼出二氧化碳作为食物代谢副产品的过程。夜间,当光合作用停止,植物燃烧白天产生的一些碳水化合物时,根系也有助于土壤呼吸。该小组的研究是基于对从孟加拉国恒河和雅鲁藏布江河口向海的洋底采集的三个沉积物岩芯的详细分析。在这里,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和海底扇是由喜马拉雅山侵蚀的大量沉积物建造的。这两条河流每年向孟加拉湾输送超过10亿吨的泥沙,是密西西比河的5倍多。通过比较这些岩芯的大量沉积物样品和已知直接从陆地植物中提取的有机分子样品的放射性碳数据,研究人员能够测量沉积物母质土壤年龄随时间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径流速率和土壤年龄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湿润的时期与年轻、快速呼吸的土壤有关;而干燥、凉爽的时期与能够长期储存碳的老土壤有关。湿润期本身与印度夏季风的强度有关,随着印度夏季风的加强,在上一次冰河时代结束后的2600年里,土壤呼吸速率和碳周转率几乎翻了一番,降水量的小幅增加对应着土壤年龄的大幅度减少。土壤中储存的碳量的微小变化还可以在调节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方面发挥巨大作用,也可以调节全球气候,因为土壤是这种元素的主要全球储存库。先前的研究强调了全球变暖对北极永久冻土的威胁,一般认为,北极的普遍融化每年会向大气释放高达6亿吨的碳。而现在研究发现,热带地区也有类似的气候反馈。研究者担心,由于降水量的增加,土壤呼吸的增强,会进一步增加我们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
    相关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233-9
    (郭亚茹 编译;张灿影 审校)

  • 原文来源:https://www.vims.edu/newsandevents/topstories/2020/soil_carbon.php
相关报告
  • 《太平洋环流可能加速致全球变暖加剧》

    • 来源专题:物理海洋学知识资源中心
    • 编译者:cancan
    • 发布时间:2018-09-03
    • 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研究人员13日说,一万多年前冰河消退时,太平洋环流加速,把更多二氧化碳释放入大气,这种情况有可能再次发生,从而加速全球变暖。 发表在英国《自然•地球科学》杂志上的研究显示,太平洋中存在一种环流模式,从南极洲附近水域开始,一路北进抵达阿拉斯加后又返回南极洲。这个过程耗时约1000年,并将深层海水带至表面。 研究发现,冰期最盛时环流速度缓慢,但地球变暖、冰川消退时,其速度加快,而加速的环流将太平洋深处的二氧化碳“翻”起来,在南极洲海面处释放入大气。 研究人员说,大约1.8万年到1.5万年前冰川消退过程中,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了50ppm(1ppm为百万分之一),此后的另一次冰川消退使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又上升了30ppm。两次增加的总幅度略低于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上升幅度。 论文共同作者、俄勒冈州立大学海洋学家布赖恩•哈利指出,作为一种生物泵,浮游生物死后会下沉和分解,将碳带入海底。当环流缓慢时,水停留时间较长,有利于碳沉降积累;但地球开始变暖后,水流速度提升了约三个数量级,于是碳又回到了水面。 研究人员担心,随着气候继续变暖,同样的情况还会再次发生。 论文共同作者、俄勒冈州立大学海洋学家艾伦•米克斯说,海洋吸收了约三分之一化石能源排放的碳,这有助于缓解气候变暖,可如果海洋不再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碳,反而从深海中释放二氧化碳,可能对人类实现减排目标造成不利影响。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1-018-0205-6
  • 《未来海洋变暖加剧热带极端降雨》

    • 来源专题:物理海洋学知识资源中心
    • 编译者:张灿影
    • 发布时间:2021-03-26
    •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是地球上海洋温度和降水最具活力的年际变化自然现象。赤道太平洋暖湿“厄尔尼诺”状况与冷干“拉尼娜”状况之间的不规则波动影响着世界各地的天气状况,对生态系统、农业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气候模型预测,尽管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之间的温差在全球变暖的影响下可能变化很小,但与他们相关的热带降雨之间的差异在未来80年将增加。来自釜山国立大学气候物理中心、韩国极地研究所、夏威夷大学马诺阿分校和加拿大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利用最新的气候模型,研究了与降水有关的机制。所有的气候模型都显示,随着全球变暖,热带降雨不断加剧。有趣的是,海洋温度的年际变化并没有显示出如此明确的信号。研究小组发现,了解这一重要气候特征的关键在于理解热带海洋表面温度和降雨量之间的关系。这有两个重要方面需要考虑:1)降雨发生时,海洋表面温度的阈值;2)降雨对海洋表面温度变化的响应,称为降雨敏感性。在热带地区,强降雨通常与雷暴和铁砧形状的深云有关。在目前的气候条件下,只有当海洋表面温度高于27.5摄氏度或81华氏度时,才会形成这种现象。这一热带强降雨的海洋表面温度阈值在较温暖的条件下会向更高的值转移,并不直接导致降雨变异性的增加。然而,一个温暖的大气可以容纳更多的水分,这意味着当下雨时,降雨将更加激烈。此外,赤道海洋变暖加剧将导致赤道大气向上运动。上升的空气从赤道以外地区吸入潮湿的空气,可以进一步增加降水量。 相关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3247-021-00108-8 (郭亚茹 编译;於维樱 审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