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 无膜通道过滤氨氧化海洋古菌中的阳离子》

  • 编译者: 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5-31
  • 2024年5月29日,牛津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 Nature 期刊发表了题为Membraneless channels sieve cations in ammonia-oxidizing marine archaea的文章。

    亚硝酸菌是一种氨氧化古菌,对全球氮循环至关重要。氮氧化的一个关键步骤是来自稀释海洋环境的铵离子在细胞表面的捕获,然后它们随后进入海洋N.的细胞膜。

    该研究阐明了负责这一过程的分子机制的结构,包括表面层(s层),使用电子冷冻层析成像和亚层析成像平均从细胞。研究人员用单粒子电子低温显微镜结构补充了氨结合s层阵列的原位结构,揭示了这种富含免疫球蛋白和聚糖修饰的s层的详细特征。生化分析表明,细胞表面有很强的铵结合,在s层解体后失去了这种结合。灵敏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在许多氨氧化古菌中发现了类似的s层,具有保守的序列和结构特征。此外,富铵样品的分子模拟和结构测定使研究人员能够检查s层的阳离子结合特性,揭示它如何将铵离子集中在其面向细胞的一侧,有效地充当细胞膜上的多通道筛。这种原位结构研究阐明了铵结合和通道的生物地球化学基本过程,这是许多海洋微生物共同的,是氮循环的基础。

相关报告
  • 《中国城市污染河流中氨氧化古生菌的快速富集和氨氧化性能》

    • 来源专题:农业立体污染防治
    • 编译者:季雪婧
    • 发布时间:2019-11-15
    • 氨氧化是硝化过程中的限速步骤,主要由氨氧化细菌(AOB)和氨氧化古生菌(AOA)主导。本研究从中国深圳沙河的城市污水中提取了高度富集的氨氧化古生菌(AOA)培养物。通过正交分析得出,(氨氧化古生菌)最佳生长条件为37 °C、pH 为7.0且初始氨水浓度为1.0 mM。在此条件下,氨氧化古生菌(AOA)的最高丰度为4.6×107 copies/ng DNA。污染河水中氨氧化古生菌(AOA)的生长显示,在10天的孵化后,在无抗生素的富含氨氧化古生菌(AOA)的培养物中,氨的浓度显著降低,而同时亚硝酸盐浓度增加,达到12.7μg/ L。但是,富含抗生素的氨氧化古生菌(AOA)中氨或亚硝酸盐浓度没有明显变化。本研究表明,氨氧化细菌(AOB)对污染河流中氨的氧化具有重要作用,单独的氨氧化古生菌(AOA)对氨或亚硝酸盐浓度的影响不大。因此,在自然水域中加入高浓度的氨氧化古生菌(AOA)液体并不能改善氨氧化表现。
  • 《碳酸盐中碘含量对元古代海洋表层氧化还原的影响》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mall
    • 发布时间:2017-04-22
    • 元古宙时期承载了真核细胞的出现与真核细胞生物多样性的最初记载。与真核细胞生物息息相关的浅海环境氧含量比现如今的氧含量要低,但低多少仍然存在争议。这里,我们通过对浅海石灰岩和白云岩中碘浓度(被氧化的含碘物质)的测量,首次对元古代时期海表层的氧化还原条件有了一个全面的认知。碘盐对附近区域内氧气可用程度与临近水域的缺氧情况都十分的敏感。 为了对我们方法进行实用性评估,我们利用新第三纪至第四纪时期的碳酸盐样品进行实验,实验发现缺氧环境对成岩作用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同时也会抑制碳酸盐中碘含量的增大。尽管成岩作用过程中的碘含量发生损失,但元古代时期最高碘含量相对太古代时期有所提高,特别是在Lomagundi与Shuram事件(Shuram:新元古代底层名,在这时出现了整个新元古代中最大的碳同位素漂移,人们把这一事件称为Shuram Event)时期,碳同位素在古元古代与新元古代时期漂移程度非常大。对于Shuram事件,通过对新第三纪-第四纪时期的碳酸盐样品观测,发现成岩作用与碘的运移趋势无关。元古代时期碳酸盐碘含量的低值线与显生宙时期一样,都与浅层富氧-缺氧界面有关联。表层水的含氧浓度至少要间歇性的高于临界值才有利于真核细胞生物的生存。 然而,来自于中元古代表层水碳酸盐中低碘含量数据与动态化变层(循环水与非循环水界面)的周期一致,从而缺氧水间歇性混合上升,最终到达海水表层。这些氧化还原反应的不稳定性对早期的真核生物的多样性有较大影响,对动物的进化也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刘思青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