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管网集团正式上线应用“管网”大模型》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12-02
  • 11月29日,记者从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管网集团”)了解到,国家管网集团“管网”大模型正式上线应用,打造“制程+数据+IT+大模型”体系,并在油气行业首批通过中央网信办行业大模型和算法“双备案”,以人工智能赋能10万公里油气管网建设运营和资源配置优化,为我国油气管网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自2019年成立之初,国家管网集团就将数字化作为公司发展的四大战略之一,提出“数字化让国家管网与众不同”目标。今年以来,国家管网集团为加快发展人工智能的部署要求,加快建设“管网”大模型,采用全国产化算力底座和技术栈,打造具有管网特色的安全可信大模型方案,首批部署200P集中智算算力,上线超过20项应用场景,累计使用次数超过123万次。

    “管网”大模型以普惠类场景触达用户,以价值类场景深入赋能核心业务。AI+办公场景,通过管网千问、制程慧答等面向全体员工的公共服务,将统一业务认知融入日常工作,回答准确率达到80%以上。AI+工程场景,将“智慧问答”嵌入协同设计平台,向参与管网工程的外部设计企业提供便捷设计与建设准则查询服务,提升工作标准和效率。AI+生产场景,对压缩机组潜在故障实时诊断,实现从计划性维检到预知性维检转变,利用语音输入和仪表读数自动识别,释放一线员工工作量约10%。AI+市场场景,结合关键管段的管输能力和上下载量数据,对周转量和管输费进行多维度预测,形成最佳输送路径,快速响应客户托运需求。AI+调控场景,通过天然气“运气先知”对未来15天内管道出气及管存量进行预测,基于智能体技术将大量人工作业转变为智能调控,实现调控运行优化和效率提升,成为油气调控的“智慧大脑”,助力天然气冬季保供。AI+安全场景,通过大模型识别管道本体缺陷特征,推演安全风险扩散趋势,精准识别LNG槽车装运过程中10余种危险行为,实现全天候、全方位监管。

    据了解,以“管网”大模型为突破口,国家管网集团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通过一系列创新探索,打造了一批特色产品、沉淀了一批数据资产,以人工智能赋能公司高质量发展,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贡献管网智慧和力量。

    “未来,国家管网集团还将规划建设80余个应用场景,持续推进大模型深入核心业务、深入基层一线。”国家管网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 原文来源:https://www.wedoany.com/zh-cn/shortnews/rO64GZRd.html
相关报告
  • 《国家能源集团大湾区首家燃气电厂全面建成投产》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10-21
    • 10月18日11时11分,国能惠州电厂二期四套机组顺利完成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正式投入商业运营。继10月7日三套机组建成投产后,该项目实现一个月内“双投”目标,标志着国家能源集团在粤港澳大湾区投资建设的首个燃气电站全面建成投产,首座燃煤燃气一体化电厂正式运营。 作为广东省保障电力供应重点项目和重点建设能源工程,惠州电厂二期新建2×500兆瓦“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于2022年9月28日正式开工建设,是集团公司重组后建成投产的首个燃气热电联产项目。项目开工以来,该厂全面贯彻落实集团公司“一三六”发展战略和“41663”总体工作方针,积极践行集团“两高一低”工程建设要求和“3445”基建管理体系,以创电力行业优质工程为目标,奋力打造具有“时代特征、国能特色、惠州特点、现代水平”的精品燃气示范电站。在工程建设期,全体建设者克服多雨潮湿、高温台风、暴雨洪涝等极端气候影响,夙兴夜寐,奋勇拼搏,高质高效完成项目五通一平、主厂房封闭、燃机安装、余热锅炉吊装、厂用电受电、首次点火、首次并网等里程碑节点,按期打通电力送出、燃气管线、供热管网等厂外工程,为项目顺利建成投产奠定坚实基础。 作为国家能源集团“国产BIM”和“数字化”双示范项目,惠州电厂二期开展基于国产自主可控BIM的火电工程(燃气)数字化关键技术研究和示范应用建设,实现二三维联动、设计审查、碰撞检查、设备拆解、施工5D模拟、施工工艺模拟等BIM应用,国内首创燃气电站渐进式数字孪生交付,形成一套信息模型应用规范、一套基础技术应用研究报告、一系列数字化示范应用,实现国产BIM技术在燃气电站工程全生命周期中的推广应用。项目累计获得省部级奖项7项、协会级16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0项、发明专利1项,授权计算机软件著作权40项,发表5篇科技论文,参编行业级标准1部和集团企业标准6个。 投产后,惠州电厂二期两套燃气机组可实现年发电量39.3亿千瓦时,供热727万吉焦,能源综合利用效率达75.51%,二氧化碳排放量仅为同等装机规模的燃煤电厂的50%左右,具有清洁环保、高效低耗等特点。惠州电厂将有效发挥一期燃煤机组和二期燃气机组“1+1>2”一体化综合优势,通过高、中、低压蒸汽“三联供”,满足大亚湾石化园区热用户多样化需求,提高园区电、热、冷、气等综合能源服务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作为集团首座燃煤燃气一体化电厂,该厂还将进一步优化集团在粤产业布局,提升电力、热力保供能力,更好发挥大湾区能源供应“稳定器”“压舱石”作用。
  • 《海洋大语言模型“瀚海智语”正式发布》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熊萍
    • 发布时间:2025-04-29
    •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联合海洋出版社有限公司和三六零数字安全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360智脑13B和Deepseek-R1-70B大模型为基座成功开发了海洋垂直领域大语言模型——“瀚海智语”(英文名称OceanDS)。“瀚海智语”已顺利通过专家评审,得到与会多位院士和行业专家的高度肯定,于近日正式发布。“瀚海智语”的正式发布,标志着我国在海洋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将为海洋行业的智慧化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比通用大语言模型,“瀚海智语”在海洋领域理论知识、专业术语和行业应用等方面的表现更为出色。 一是“智语精准”,海洋专业测试成绩排名第一。该模型是海洋领域首个业务化垂域大模型,具备高度专业化的AI能力,能够准确高效地完成本领域内容生成、知识问答、信息检索、政策分析、科普宣传等任务;在专业领域试题回答的第三方测试中,“瀚海智语”的成绩较司南榜单排名前三的开源通用大模型相比分别高7.15%、18.22%和25.30%。 二是“学富瀚海”,具备全球内容最丰富的海洋专业中文知识。该模型基于增量式向量数据库技术构建了内容丰富的海洋领域专业知识库,其中包含精选专业图书、专业科技文献以及巨量的公告、标准和政策文件,词元总量超过18亿,为海洋领域形成了一笔宝贵的数字资产;数据库采用元数据加密技术,能够有力保证专业知识的信息安全。 三是“安全易用”,“瀚海智语”注重保护知识产权和人工智能安全,在使用便利性方面做了特别优化。大模型服务系统采用业界领先的风险检测模型内容安全框架搭建,具有成熟稳健、运行稳定、接入形式多样等优势,可为海洋科研、教育、业务和管理等用户提供价值正面、安全合规、灵活易用的专业AI服务。 目前,“瀚海智语”已在多家海洋业务机构、高校和科研单位开展试用并获得高度评价。未来,研究团队将持续推动大模型技术向自然资源相关领域拓展,适时推出面向自然资源各行业的以中文内容为特色的专业大模型,进一步推动行业智慧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