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晶圆代工厂,集体冲刺IPO》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husisi
  • 发布时间:2023-04-23
  • 2022 年以来,国内晶圆代工厂频频传出 IPO 的消息。

    4 月 19 日, 合肥晶合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晶合集成」) 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发行公告》。公告显示, 晶合集成公开发行股票数量约为 5.02 亿股, 发行价格为 19.86 元/股, 于 4 月 20 日进行网上申购。这意味着, 晶合集成登陆科创板进入倒计时。

    晶合集成业务聚焦于晶圆代工领域, 是集成电路产业链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也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行业和资本密集型行业, 技术更新迭代快、资金投入大、研发周期长, 固定资产投资的需求较高、设备购置成本高, 对企业实力要求极为苛刻。由此, 晶合集成站上融资更便利的资本市场, 是十分重要的战略选择。

    成功登陆科创板, 无疑将给晶合集成加上一层资金实力「BUFF」。而上市募投项目的实施, 将提升晶合集成的技术水平, 并进一步提升市场影响力。

    此外,日前,上海证券交易所披露的信息显示,绍兴中芯集成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芯集成)已进入 IPO 发行阶段,即将登陆科创板。

    合肥晶合:已实现 150nm 至 90nm 制程节点的 12 英寸晶圆代工平台的量产
    晶合集成成立于 2015 年, 发展速度十分迅猛。

    晶合集成主要从事 12 英寸晶圆代工业务,致力于研发并应用行业先进的工艺,为客户提供多种制程节点、不同工艺平台的晶圆代工服务。目前已实现 150nm 至 90nm 制程节点的 12 英寸晶圆代工平台的量产,正在进行 55nm 制程节点的 12 英寸晶圆代工平台的风险量产。

    2020 年度,晶合集成 12 英寸晶圆代工年产能约 26.62 万片;2022 年度,晶合集成 12 英寸晶圆代工产能为 126.21 万片。

    根据 Frost & Sullivan 的统计,截至 2020 年底,晶合集成已成为收入第三大、12 英寸晶圆代工产能第三大的国内纯晶圆代工企业(不含外资控股企业),有效提高了国内晶圆代工行业的自主水平。根据市场研究机构 TrendForce 的统计,2022 年第二季度,在全球晶圆代工企业中,晶合集成营业收入排名全球第九。

    在销售方式和渠道及重要客户方面,报告期内(2020 年、2021 年、2022 年,下同),晶合集成主要的销售方式为直销,面向客户直接进行销售。重要客户包括:联咏科技、集创北方、思特威、奕力科技等。

    其生产经营所需的原材料主要包括硅片、化学品、气体、靶材、零配件以及光阻等,重要供应商包括:GlobalWafers、Applied Materials、中环领先半导体、广钢气体等。

    在主要产品和服务的数量情况方面,报告期内,晶合集成代工的 12 英寸晶圆产品销量分别为 264069 片、602712 片和 1060498 片,呈快速增长趋势,最近三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100.40%。

    值得注意的是,晶合集成的毛利率快速改善,报告期内公司综合毛利率分别为-8.57%、45.13% 和 46.16%,整体盈利能力显著增强。

    中芯集成:「中芯系」的晶圆代工 IPO
    中芯有限成立于 2018 年 3 月,由越城基金、中芯控股和盛洋电器共同出资设立。其中,中芯控股是中芯国际旗下全资的投资公司,越城基金的背后则是绍兴市政府。在中芯有限经营满 3 年之后,公司便开始着手启动 IPO。

    2021 年 6 月,「中芯有限」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同年 7 月,中芯集成向浙江监管局提交 IPO 辅导备案申请文件;2022 年 6 月,中芯集成正式提交科创板 IPO 申报稿。

    中芯集成聚焦模拟芯片和模组代工,在 5 年时间内快速建立了独立完整的研发及生产体系,并形成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成果,承接了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科技重大专项,产品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2020 年至 2022 年,中芯集成分别实现营收 7.39 亿元、20.24 亿元、46.06 亿元,实现了高质量增长。公司建厂和产能建设速度在业内领先,2020 年至 2022 年,公司产能分别为 39.29 万片、89.80 万片及 139.00 万片,扩张迅速。

    在旺盛的市场需求下公司产销两旺,且随着公司技术快速迭代和产品结构优化,高附加值产品占比不断提高,价格持续上涨。招股书显示,2020 年至 2022 年,中芯集成的产销率分别为 97.32%、92.20%、101.72%。而平均销售单价则分别为 2016.60 元/片、2387.95 元/片、2767.82 元/片。

    在功率领域,中芯集成拥有种类完整、技术先进的车规级研发及量产平台。其 IGBT 芯片技术已和国际先进公司同步,在大电流密度和高功率的车规级芯片技术迈入全球最先进行列;IGBT 芯片制造拥有国内最大生产规模;公司的超高压 IGBT 进入了国家电网智能柔性输电系统;车规级 SiCMOS 也已进入工艺和产品认证阶段;功率模组产品布局完整,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智能电网及其他变频领域,具有世界先进水平,成为中国最大规模的车规级模组制造基地之一。公司已成为新能源产业核心芯片及模组的一个支柱性力量。

    在 MEMS 领域,中芯集成拥有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 MEMS 晶圆代工厂,并牵头承担了国家科技部十四五规划重点专项「MEMS 传感器批量制造平台」项目。重点攻克了一系列共性关键技术,产品已广泛进入了智能终端和 5G 通讯等消费类应用,多项先进车载传感器进入了新能源汽车供应链。

相关报告
  • 《市场 | 连十季攀峰 十大晶圆代工厂产值新高》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2-03-16
    • 根据市调机构集邦科技研究显示,全球前十大晶圆代工厂去年第四季产值合计达295.47亿美元,连续十季度创下新高,在产能满载及价格持稳情况下,成长幅度较第三季略收敛。而在半导体产能吃紧情况下,集邦预期今年第一季前十大晶圆代工产值将维持成长态势,主要成长动能是由平均售价上扬带动。 集邦指出,全球前十大晶圆代工厂去年第四季产值续创新高,主要有两大因素交互影响,其一是整体产能增幅有限,目前电视、笔电部分零组件缺货情况已趋缓,但包括电源管理IC、WiFi、微控制器(MCU)等成熟制程周边料况供货紧张,使晶圆代工产能持续满载;其二是平均销售单价上涨,各厂也持续调整产品组合提升平均销售的单价。 去年第四季排名出现变动,第十名由合肥晶合集成拿下,超越原先韩国东部高科。对于第一季展望,集邦认为,第一季前十大晶圆代工产值将维持成长态势,不过主要成长动能仍是由平均售价上扬带动。然而适逢新年假期工作天数较少,部分代工厂进入岁修时期,季增幅度与第四季相较将再微幅收敛。 台积电去年第四季营收达157.48亿美元,市占率维持过半的52.1%,尽管5奈米营收受惠于iPhone新机而强势上涨,但7奈米及6奈米受到中国智能型手机市场转弱影响而减少,成为本季唯一衰退的制程节点,导致台积电第四季营收成长幅度收敛。 第二大厂三星晶圆代工5奈米及4奈米先进制程新产能逐步开出,以及主要客户高通新旗舰产品进入量产,推升去年第四季营收至55.44亿美元。 尽管三星晶圆代工营收突破新高,但先进制程产能的爬坡稍慢仍侵蚀整体获利表现,集邦认为今年第一季改善先进制程产能与良率是当务之急。 联电去年第四季受限于新产能增幅有限,以及新一波合约价格晶圆尚未产出,营收幅度略放缓,季度营收达21.24亿美元。格芯(GlobalFoundries)受惠于新产能释出、产品组合优化、长期合约新价格生效推升平均销售单价表现,第四季营收达18.47亿美元。 力晶集团转投资晶合集成去年第四季排名挤进第十大,营收季增44.2%达3.52亿美元。据集邦调查,晶合集成积极扩产是入列前十大厂排名的主因,并已规划朝向55奈米至28奈米制程发展,以弥补目前单一产品线及客户群受限的问题。由于晶合集成正处于快速爬坡阶段,今年的成长表现将不容小觑。
  • 《募资54.7亿!长飞光纤参股半导体企业拟冲刺科创板》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2-11-07
    • 国内半导体硅片企业杭州中欣晶圆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日前正式递交了招股书,计划募资54.7亿元,拟冲刺科创板IPO。 据公开资料显示,中欣晶圆由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日本磁性控股间接控股,有长飞光纤、中微公司等知名企业参股。 中欣晶圆主营业务为半导体硅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4英寸、5英寸、6英寸、8英寸、12英寸抛光片以及12英寸外延片,此外公司还从事半导体硅片受托加工和出售单晶硅棒业务。 长飞光纤为中欣晶圆第四大股东 中欣晶圆招股书中提到,公司间接控股股东为日本磁性控股,主要从事磁性流体、半导体制造设备、液晶制造设备的生产、研发和销售业务,其通过中欣晶圆开展半导体硅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020年9月,日本磁性控股分别与长飞光纤、共青城兴橙、嘉善嘉和等签署《股份转让协议》,约定以1.1329元/股的价格,共计转让其持有公司全部13.05亿股股份。 数据显示,IPO前长飞光纤持股为5.04%,IPO后长飞光纤将持股3.78%,仍为中欣晶圆第四大股东。 招股书发布时中欣晶圆股权结构 三年半扣非净利亏损超10亿 中欣晶圆成立于2017年,现拥有9条8英寸生产线、2条技术成熟的12英寸生产线,具备年产能240万片/300mm、480万片/200mm、480万片/150mm。 中欣晶圆外延片技术,目前已到达国内先进水平,成为中国大陆能够独立完成12英寸单晶硅棒、抛光片到外延片研发、生产的少数企业之一。公司与台积电、环球晶圆、士兰微、沪硅产业、Global Foundries、Infineon、Onsemi、Fuji Electric、Toshiba等国内外知名半导体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营收方面,中欣晶圆2019年、2020年、2021年营收分别为3.87亿元、4.25亿元、8.23亿元;净亏损分别为1.76亿元、4.24亿元、3.18亿元;扣非后净亏损分别为1.71亿元、4.5亿元、3.44亿元。2022年上半年中欣晶圆营收则为7.02亿元,净亏损为7998.3万元,扣非后净亏损为1.05亿元。三年半来中欣晶圆扣非净利亏损已超10亿,业绩并不算亮眼。 市场方面,当前全球半导体硅片行业市场集中度很高,日本、韩国、德国等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其中日本企业一直在半导体硅片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SEMI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前五大硅片制造商为日本信越、SUMCO、环球晶圆、Silitronic和SK Siltron,它们拿下全球半导体硅片市场86.6%的份额。相较于行业前五大半导体硅片企业,中欣晶圆目前在全球市场份额仍旧较低,2019-2021年市场占有率约为0.46%、0.51%、0.98%。 新建成半导体项目年产值将达50亿 据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消息,丽水中欣晶圆外延项目10月28日基本竣工。该项目总投资40亿元,是2022年浙江省重点建设项目以及2022年丽水市重点建设项目,也是日本Ferrotec集团继中欣晶圆杭州项目之后单体在中国投资的第二大项目,将在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首期建设年产120万片8英寸、年产240万片12英寸外延片。 未来,该项目可扩产至8英寸年产240万片、12英寸年产360万片,全部达产后年产值50亿元左右,有望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硅外延片生产基地,打破国外对我国半导体硅晶圆市场垄断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