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子开放式高等教育计划赋能新一代芯片创新者》

  • 来源专题:新一代信息技术
  • 编译者: 张嘉璐
  • 发布时间:2025-08-15
  •   由西门子创投(Cre8Ventures)、Arm与南安普顿大学电子与计算机科学学院(ECS)联合开发的开放式高等教育计划,是一项旨在激发创业精神、加速欧洲顶尖理工院校学生主导半导体创新的新举措。

      该计划整合了西门子创投协作平台与先进的多物理场数字孪生市场、Arm技术开发资源以及ECS"从实验室到产线"的转化能力,构建起连接学术界、产业界与政策制定者的桥梁。学生将获得工业级工具、合作伙伴设计平台及教育资源支持,助力创意从课堂走向商业市场。

      "这一计划为整个生态系统创造显著价值。"西门子数字化工业软件EDA业务欧洲、中东及非洲区副总裁Geoff Lee表示,"学生能借助工业级工具加速学习与创业进程,高校则能拓展课程体系、提升学生参与度并打通商业化路径。我们相信通过与Arm和南安普顿大学的合作,能为欧洲半导体人才缺口提供可扩展的自主解决方案,助力产业界及早接触经过验证的创新成果与新兴人才。"

      该计划为学生提供以下支持:西门子数字孪生市场及顶级EDA工具使用权Arm学术访问计划与初创企业灵活授权方案通过合作伙伴工作坊、设计套件及创业训练营获得实战经验商业化授权通道及原型准备阶段的早期验证将创意转化为投资级初创企业的创业支持通过"技术验证-概念验证-价值验证"的阶梯式创新流程,学生可在项目支持下完成从学术课题到融资初创的跨越,获得市场验证、原型开发及对接西门子与Arm全球企业客户网络的机会。

      该计划获得由Arm发起的非营利组织"半导体教育联盟"(SEA)支持,该联盟汇聚产业界、学术界与政府力量以推动全球半导体教育与创新规模化发展。作为联盟核心成员,西门子与南安普顿大学将助力项目覆盖欧洲更广泛的教育网络。

      "Arm提供的技术资源与开发者社区将帮助学生将创意转化为可行商业方案,"Arm教育与研究高级总监Khaled Benkrid强调,"通过与西门子及南安普顿大学的协作,我们正推动半导体教育与创新规模化发展,加速创业人才培养,为欧洲技术主权与未来竞争力贡献力量。"

      作为创始教育合作伙伴,南安普顿大学ECS学院在人工智能、网络安全、嵌入式系统及半导体领域具有深厚积累,将作为数字孪生仿真与初创孵化的实践教育中心。"这是学生通过产学研合作获取宝贵工业经验的绝佳机遇,"该校电子工程学教授Harold Chong表示。

      目前,西门子创投、Arm与ECS正积极对接欧洲其他顶尖理工院校及《芯片法案》能力中心以扩展计划覆盖范围。此项工作通过培养具备商业思维的半导体人才梯队,有力支持欧盟《芯片法案》实现技术自主的战略目标。

  • 原文来源:https://www.newelectronics.co.uk/content/news/siemens-open-higher-education-program-supports-next-generation-of-chip-innovators
相关报告
  • 《专攻全球最前沿新一代芯片 上海构建新型产业生态圈》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shenxiang
    • 发布时间:2019-04-14
    • “类脑芯片”是一类模仿人脑结构和运行机制的芯片,随着欧盟“人脑计划”等科研计划的实施,这类新一代芯片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前沿科技领域。近日,上海市类脑芯片与片上智能系统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在长阳创谷投入运行,旨在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为上海开展这一国际前沿探索构建充满活力的生态圈。 “这是上海首个由民营企业牵头发起的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市科委基地建设与管理处处长谭瑞琮介绍,“既发挥了民营企业机制灵活的特点,也能为民营企业带来一批高科技项目等资源。”上海近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增强科技创新中心策源能力的意见》提出,“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新型研发机构,支持运行模式和运行机制创新”。类脑芯片与片上智能系统功能型平台运行后,有望为社会力量兴办新型研发机构打造新的样板。 民企有动力建非营利机构 类脑芯片与片上智能系统功能型平台由上海新氦类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运营,这家企业由新智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复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上海杨浦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联合投资成立,新智数字这家民营企业占股60%。 根据功能定位,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是非营利性的新型研发机构,主要从事共性技术研发与转化,提供共性技术服务,不做产品销售,平台收入只用于自身发展,不对投资方进行分配。那么,民营企业为何有动力参与建设这种非营利机构呢?谭瑞琮分析说,投资建设功能型平台,可以让民营企业获得更多高水平的科研资源,如联系高层次科技专家、聘用高水平技术人才、开展高质量产学研合作;同时可以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和其他企业打造创新生态圈,并通过投资、孵化科技项目,在生态链下游创造赢利机会。 新氦类脑智能市场总监马锐介绍,新智数字的主营业务与类脑芯片、片上智能系统密切相关,新氦类脑智能研发的技术可以用于新智数字提供的应用场景。此外,新氦类脑智能与产业界、资本界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能发挥产业资源聚集优势,对培育的优秀项目进行多元赋能,还能向科研团队反馈最新的市场动态。 今年2月,首批项目团队入驻这个功能型平台,将研发类脑芯片、片上智能系统以及其它人工智能技术。在位于长阳创谷的新氦类脑智能公司,项目团队不仅能使用人工智能高速芯片验证实验室、产品设计中心等区域的一流硬件设备,还能与新氦类脑智能研发团队交流合作,得到技术服务。 在人工智能高速芯片验证实验室,记者看到了多台高端芯片设计测试设备。据谭瑞琮介绍,采购这些设备的资金来自市区两级政府,市发改委、市科委、杨浦区政府承担类脑芯片与片上智能系统功能型平台的3年建设和运行经费。以后,市区两级政府将根据平台的服务成效,按规定给予一定的后续补贴支持。 模拟人脑研发颠覆性技术 脉冲神经网络芯片是一种典型的类脑芯片。邹卓博士将在功能型平台的支持下,从事相关研究。这种颠覆性技术旨在模仿人脑的结构和运行机制,有望实现比目前主流芯片能效更高、可塑性更强的计算。 “传统的计算机都是冯·诺依曼结构,与人脑有很大差别。”邹卓解释说,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的计算模块和存储模块是分开的,CPU(中央处理器)执行命令时,要先从存储模块读取数据,这就产生了大量的功耗浪费。人脑的计算频率虽然远不如冯·诺依曼型计算机,但功耗要低几个数量级,仅为20瓦左右,功率密度仅为15毫瓦/立方厘米左右。 这种优势源自人脑的结构:它有850亿—1000亿个神经元,通过海量的突触传递神经信号。这种网状结构具有扁平化、并行化特点,以神经信号传导为中心,从而形成了能耗低、可塑性强等优势。 随着摩尔定律“尺缩”难度日益增大,许多科学家开始模拟人脑,研发脉冲神经网络芯片与系统、存算一体化架构、利用忆阻器实现神经拟态计算等新兴技术。其中,脉冲神经网络芯片与系统是未来神经拟态计算机的基础,它用大规模并行处理单元模拟神经元,并用网络化互联模拟突触。 在这个领域,曼彻斯特大学团队研制的SpiNNaker(脉冲神经网络架构)已具有国际影响力。在欧盟“人脑计划”支持下,这台拥有100万个处理器核、1200个互连电路板的超级计算机去年完成升级,能同时进行200万亿次操作。而在美国,IBM、英特尔等巨头企业也在加紧研发脉冲神经网络芯片及其系统。 如何在这个尚处于探索阶段的前沿领域,加速我国科研团队的研发与成果转化?类脑芯片与片上智能系统功能型平台能助一臂之力。马锐表示,平台致力于打造基于类脑计算与人工智能芯片的产业发展引擎,构建集人才、技术、数据、产品及行业应用场景于一体的产业生态平台,力争最大限度地发挥产业集聚和资源共享功能。
  • 《助力芯片自主创新,芯创空间开启“全维孵化”模式》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19-11-06
    • 科创时代来临,硬科技创业迎来风口。 随着5G、AI、物联网等新兴科技新一轮发展,数据大爆炸时代来临。芯片作为数据存储、计算、互联的基础载体,迎来更大的市场需求和更加严格的技术要求。但目前,中国芯片仍处于进口总额高,高端核心芯片最高,进口依赖度大的被动局面。 在科创办的设立、大基金的加持、资本追捧、全国各地积极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各种因素推动下,芯片创业终于迎来风口。 芯片创业飞上风口 起步晚、底子薄、需求大,中国的芯片在全球市场份额和IDM市场份额仍是弱势。目前,全球市场份额,美国占比超50%,中国29%;IDM(从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到销售自有品牌IC)市场份额,美国46%,中国仅3%,自主研发方面中美之间差距悬殊。 未来,随着我国人工智能以及物联网时代来临,芯片的需求量会更大、性能要求更高,这加速了芯片设计企业的诞生和发展。当前,我国芯片设计业正在不断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芯片设计业作为芯片行业的排头兵,带动着整个行业向前发展。为此,芯片设计企业成为中国芯片产业发展的关键。 如何引入大量芯片设计企业、发挥连通专利技术与市场之间的枢纽作用,“芯片企业孵化器”成为关键一步。 在2019年9月11日举办的第三届“芯动北京”中关村IC产业论坛上,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董事长苗军指出:“小微企业是中关村着力扶持发展的重点。这些企业的活力强,转型快,市场敏锐度高,只要适时给予资金、人才、管理以及合作伙伴导入的支持,就有望使其快速做大做强,进而推动我国IC设计产业的发展。” 开启多维度孵化模式 芯片设计“烧钱耗时不盈利”的属性,导致芯片设计创业门槛过高。 对此,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IC PARK)联合中关村芯园(原北京ICC),以“轻资产 强服务”的运营理念,推出了芯创空间,助力芯片企业的发展。 日前,多家创新创业企业已与中关村芯创空间签署了入孵协议,清华大学核芯互联、南京大学明瞰科技以及来自韩国的MEMS团队等项目都将进入园区孵化器。 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副总经理、芯创空间总经理许正文表示:“芯创空间是一个新型孵化器,面向集成电路产业,打造特色孵化服务体系,通过为企业提供高价值、定制化、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实现园区与项目共成长、企业和孵化平台双赢。” 第一,回归孵化器的本质,做好基础服务,为芯片创业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孵化服务。园区2000平米的孵化空间主要面向小微企业,从小到一两个人的初创公司、多到十几个人的IC设计企业都可在园区进行独立研发或与园区内的大公司展开合作。 第二,营造活跃的创业氛围。许正文表示,创业者就好比婴儿,芯创空间的运营人员就是保姆、育婴员,根据企业的不同需求,提供专业化服务。除了物理空间方面的环形走廊一步直达2000平米的屋顶花园,提供开放式的创业者的思想空间外,芯创空间还举办创业者训练营、头脑风暴会、读书分享会等活动,做到每周小活动、每月大活动。 第三,对接精细需求、聚焦高价值服务。聚焦芯片设计、兼顾上下游应用的初创团队和创业公司,针对缺钱、缺人、缺资源的切实困难,芯创空间通过政府政策、专家团队、芯创基金、芯学院、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人才产业化联盟等平台资源,帮助创业企业走对路、找到钱、招到人、有订单。 第四,针对创业阶段企业需求特点,提供高附加值针对性服务。针对实验室阶段的芯片设计专利技术进行项目评估,完成技术成果走向市场化的初选,让有前景、有市场的专利技术能够投放市场;针对芯片设计的初创团队,通过配置市场化要素,加速其成果转化,更快速投放市场;针对发展成熟的芯片设计企业,扶上马送一程,为其对接投资人资源,实现进一步发展。 许正文直言,良莠不齐的孵化器中,芯创空间坚持初心、努力创新。未来五年,有信心孵化出一批有潜力、高素质的芯片设计企业,在中关村澎湃起中国“芯”。 助创芯者翻越三座大山 回顾过去十年,中国芯片进口花费超10万亿元,可以说,中国的自主芯片发展既是当前形势的迫切需求也是工业生产发展的刚性需要,关系到中国的产业升级和未来发展。芯创空间不仅在理念和模式上大胆创新,踏出芯片企业孵化的第一步,还分别在资本、技术和人才三大创业痛点上,给出解决方案。 资金方面,ICPARK的芯创基金总规模15亿元。第一期已经超额募集资金逾3亿,主要投资早期、高成长阶段的优秀创业企业和中小企业,解决企业前期发展中资金紧缺的问题。同时,投资不寻求控股,一般持股在3%-10%之间,坚持与企业共同成长。 技术方面,依托中关村芯园,提供专业技术服务。提供芯片设计所需的国际主流EDA工具、IP核、MPW以及检验检测服务,还为每个创业项目至少配备一位导师,一对一针对性辅导。 人才方面,“芯学院”通过培训手段,联通IC人才学校和企业间的最后一公里。一方面,芯学院给在职IC人才提供再提升的途径,使园区员工可以边工作边学习;另一方面,芯学院与在京六所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建立了紧密联系,使园区成为高校的实训基地。 芯片是后工业时代的粮食,也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倍增器。芯创空间作为芯片企业的孵化器,核心意义就是解决芯片企业发展中的问题,为芯片企业保驾护航,成为中国芯片设计创业者的摇篮,在中关村培育一颗颗中国“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