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万元”到 “千元”:5G 手机这一年》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husisi
  • 发布时间:2020-06-16
  • 2019 年 6 月 6 日,5G 商用牌照正式发放。时至今日,一年的时间过去之后,从网络到技术,从场景到应用,"5G" 这个概念对于我们来说好像已经不是那么遥不可及,尤其是 5G 手机,门槛也在不断降低,相较于去年同期 5G 手机动辄五六千甚至近万元的售价,如今 5G 手机价格门槛一路下探至千元,让更多用户提前尝鲜到了 5G 的魅力。那么,从万元到千元,5G 手机又都经历了哪些变化呢?

    5G 商用牌照发放 5G 手机大战拉开序幕

    在 5G 未正式商用之前,人们对于即将到来的 5G 手机充满期待,同时也存有疑问:由于需要使用高性能芯片,5G 手机是否会变成大块头?它们的机身厚度是否会翻倍,手机续航时间是否会变短?

    2019 年 7 月第一批 5G 手机陆续发布,我们发现,无论是中兴天机 Axon10 Pro 5G 版,华为 Mate20 X (5G)以及 vivo iQOO Pro 5G 版,它们在外观上和 4G 版本并无区别,而这背后实则是更多技术创新的支撑,例如主板工艺更为复杂的堆叠设计、石墨烯散热材质的应用以及分布式天线设计。这些创新技术的应用,令 5G 手机做到了不变外形,不减电池,同样拥有超强的 5G 性能表现。

    而在消费者最为关心的价格上,业内相关人士曾预测,5G 商用初期,5G 手机价格将普遍偏高,价格基本在人民币 8000 元到 10000 元。但第一批 5G 手机价格并没有那么 “邪性”,5G 手机售价均低于市场预期。

    此后,5G 手机价格下限屡被刷新。11 月 15 日,联想发布旗下第一款 5G 手机联想 Z6 Pro 5G 版,售价仅 3299 元。这个 5G 手机最低价格也仅仅保持了一个月,就被小米 Redmi K30 5G 再次刷新至 1999 元,让人不得不惊叹于 5G 手机的普及速度!

    5G 手机小插曲:NSA 和 SA 之争

    2020 年,SA/NSA 双模 5G 组网已经成为 5G 手机标配,但去年 SA 和 NSA 之争一度成为行业热议话题,很多想购买 5G 手机的人因此变得犹豫。

    一方面,从我国现在的 5G 网络发展情况来看,虽然 SA 模式是 5G 发展的最终目标,但在短时间内还无法实现。NSA 单模手机的使用短时间内也不会受到影响。另一方面,从芯片端来看,NSA/SA 双模手机将逐渐成为 5G 手机主流。

    正如业内人士所说,NSA 手机是当前的苟且,NSA/SA 双模将是长期的中间态,单 SA 的诗和远方还需等待。

    5G 手机走向:全家桶旗舰 + 普及千元机

    2020 年已过近半,主流手机厂商已基本完成了 5G 旗舰手机的更新换代。纵观今年上半年的旗舰手机,你会发现这些旗舰手机 “不约而同”都越来越贵了!

    究其原因,这里既有物料成本的上涨,也有 5G 高端手机研发投入加大。此外,“全家桶”硬件已经成为旗舰手机标配,手机厂商们更加注重产品个性化和差异化,在屏幕的刷新率、分辨率、色准,相机的像素、变焦距离、成像素质、专业性,硬件的运行速度、传输速率等各项性能体验方面进行 “精修”。

    5G 手机能否快速进入普及阶段,关键还在于 “千元机”,而在芯片厂商和手机厂商的双重推动下,5G 千元机开始崭露头角,价格已下探至 1500 元。按照现在的速度,今年下半年,5G 手机价格将会进一步逼近 1000 元关口。

    5G 千元机的出现意味着全民 5G 普及的大门已开启,不过目前 5G 应用和用户需求还存在一些鸿沟,这需要通过技术融合激发创新,找到真正的痛点和增长点,才能加速 5G 应用落地。

相关报告
  • 《今年将建成1.3万个5G基站,2022年底5G产业规模超300亿元》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0-05-07
    • 4月23日,《西安市加快5G系统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印发,力争将西安市打造成为网络基础完备、应用场景丰富,极具特色的5G产业创新发展高地。 《意见》指出,西安将大力推进系统建设,2020年,新建5G基站9000个,累计建成1.3万个,实现核心城区和全运会场馆、重点产业聚集区、交通干线、旅游景点等重点区域5G信号连片优质覆盖。2021年,新建5G基站7000个,累计建成2万个,全市完成5G规模组网,主要城区实现5G网络连续覆盖。 西安将重点推动产业发展,力争在全市构建覆盖5G上、中、下游产业较为完备的产业链。在细分领域形成一批特色产品,实现5G产业集聚发展。在关键器件和芯片、网络设备、智能终端、新材料、天线、应用软件、网络安全等领域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加快科研成果产业化。到2022年底5G产业规模超过300亿元。 为实现上述目标,《意见》提出了编制5G基站建设规划、突破5G核心技术、加强5G重点产品开发、形成5G产业集聚等主要任务。 其中,在突破5G核心技术方面,西安将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研发创新机构和龙头企业,在网络架构、射频芯片及模组、微波器件及天线、测试技术及装备、新材料等5G产业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推进5G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创新。通过基于5G网络的各类场景应用和垂直行业应用,研发一批“5G+集成应用”技术和应用软件。支持网络安全企业加强5G安全标准与产品研发,增强5G产业安全技术支撑能力,培育壮大若干5G网络安全龙头企业。 在加强5G重点产品开发方面,西安将重点发展射频芯片及器件、光模块和激光器芯片、小基站和微基站、有源阵列天线、前传交换机等产品;结合场景应用和垂直行业应用,重点发展基于5G的智能手机、超高清视频、AR/VR、无人机、可穿戴设备及融合应用产品,并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 《总投资超300亿元!广州三年建成8万座5G基站》

    • 来源专题:粤港澳大湾区科技信息监测平台
    • 编译者:mall
    • 发布时间:2020-06-09
    • 5月29日,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公布《广州市加快推进数字新基建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征求意见(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提出到2022年,完成建设5G基站8万座,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1200亿元。   到2022年,全市建成泛在、高性能、精益服务、低使用成本的新型基础设施,渗透于生产、生活、科技、智慧城市各领域,投资乘数效应极大释放,成为激发地域经济活力的强劲引擎,在全国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广州经验,未来打造全国城市级数字新基建典范。   到2022年,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信息基础设施领先城市。成为辐射粤港澳大湾区的全国首批5G商用试点城市和综合型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城区5G网络连续覆盖,5G场景应用生态圈基本形成,5G赋能产业在重点领域实现集群化发展,5G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累计建成5G基站8万座,总投资超过300亿元,培育200家5G应用领域创新型企业。   到2022年,构建全球顶尖的智能化“创新型智慧城市”。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国家级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智杆”“智路”“智车”“智品”“智桩”“智园”“智链”,推动形成50个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应用场景,打造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机器人、智能硬件等8个重点产业集群,建设10个人工智能产业园,培育50家以上人工智能技术、产品制造、应用和服务领域的全国领军企业,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1200亿元。   到2022年,形成全球跨界融合型“智造名城”。形成国内领先的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和各有侧重、协同集聚发展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推动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广州)建成为国家级网络空间核心基础设施,培育1-2家达到国际水准的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300个左右面向特定行业、特定场景的工业APP和工业软件。   到2022年,建成全国智慧充电设施的标杆城市。全市的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数量充足、布局合理,能够满足全市电动汽车的充换电需求。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等公用充电设施服务半径将小于1公里。全市的充换电设施数量突破5万个,充换电站点突破4000个,充换电服务能力达到250万千瓦。   首批选定   10个应用试点示范项目   行动计划提出,广州将支持培育一批应用示范,运用5G、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聚焦工业、交通、教育、医疗、公安、政务、应急、文旅、广电、农业等领域,推动跨界融合发展,每个领域培育不低于两项精品应用。建立数字新基建重点项目库,每年滚动更新,首批开展十个应用试点示范项目,择优对入库项目的研发创新、平台建设、公共服务等基础性建设给予一定补助。其中,对首批10个应用试点示范项目,由市政府统一授牌。对于新建、扩建项目主体,鼓励与市、区合作采取“一事一议”方式灵活建设。   广州将推动政府部门主动开放公共示范应用场景,运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推动交通、教育、公共安全、医疗、环保、司法、社会管理、社区、垃圾分类等重点领域优化升级,支持传统基建的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实现以应用换投资,以投资换市场。   同时,建设智慧城市平台,建设陆、海、空、天智慧城市公共数字底座,制定公共机构数据开放计划,推动建立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等公共机构数据资源清单,有序向社会释放公共数据。   编辑:阿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