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第二批智慧农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

  • 来源专题:农机装备
  • 编译者: 袁雪
  • 发布时间:2025-04-17
  • 点击上方蓝字 轻松关注我们 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农业农村部关于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快培养新时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慧农业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在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下,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拟开展第二批智慧农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以下简称“基地”)建设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目标 智慧农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以“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助力智慧农业发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为宗旨,第二批拟建设30所左右职业院校和部分本科高校,以三年为周期,通过动态优化智慧农业类专业群、完善课程体系设计、建设校企双元教材、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加强师资培训和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式,培育一批人才培养体系健全、教学教研特色鲜明、实训设施设备先进、运行组织管理科学、技能型人才培养成效突出的高水平智慧农业人才培养基地,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推动构建智慧农业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二、主要内容 1.构建智慧农业核心课程体系和优质教材。适应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和智慧农业行业发展需求,聚焦智慧农业生产领域,围绕智慧农业生产“感知、决策、控制”技术链,对标新专业教学标准,推动智慧农业类专业群数字化改造和智能化升级。校企共建课程开发中心,对接企业岗位标准、典型项目,绘制能力图谱,开发更新课程内容。引导校企合作开发适用于模块化教学、通俗易懂的“活页式”教材、工作手册式教材和数字教材。 2.构建智慧农业高水平教师创新团队。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基地所在院校共建,鼓励智慧农业领域院士团队、技能大师等兼职兼课。选派专业教师到合作企业实岗锻炼,参与企业生产运营和技术创新。组建产教虚拟教研室,联合开展校企、校校联动的教研活动,打造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3.建设智慧农业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校企合作构建场景真实、技术先进、开放共享的智慧农业教学、实训和生产实践基地,运用5G+、人工智能等技术,围绕区域农业产业需求,打造智慧农业虚拟仿真实训项目、生产性实训基地和典型生产实践项目,运用数字化手段加强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评价反馈,形成贯通式、智能化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平台、供需对接平台。 4.建设智慧农业科研与成果转化平台。第二批基地所在院校将择优纳入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同创新区域节点,共享科研项目,开展智慧种植、畜牧、兽医、渔业、灌溉、食品安全和可追溯、收获后处理、加工和贸易等农业各领域关键数字技术创新合作和联合研发,推动农业传感器、农业机器人、农业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攻关和成果应用,提升农业数字化发展支撑水平。增强智慧农业领域推动技术交流合作,推出一批创新示范引领和实际应用能力的科研成果,以科技研发转化带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5.拓宽国际交流与合作渠道。加强智慧农业国际人才培养合作,推动普及智慧农业知识。培育并建立一批面向师生的高质量、长短期智慧农业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通过实践促进师生跨国界学习与研究。 三、工作机制 在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下,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设立项目领导小组和专家委员会。领导小组下设项目执行办公室,具体由农芯(南京)智慧农业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资源协调并提供专业支撑与服务。专家委员会负责专业指导、参与申报评审和评估验收等工作。 四、实施步骤 (一)申报数量与条件 1.第二批拟建设30所左右高等职业院校和部分本科高校。 2.申请单位应为依法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学校(含本科高校、职业院校)等各类主体;申请单位须具备较强的智慧农业教学教研团队、良好的设施设备条件、健全的人才培养体系、规范的管理运行机制。 (二)申报流程 1.申报提交。申报院校按要求认真填写《申报书》(见附件),签章后按要求提交。 2.专家评估评审。专家委员会对申报材料进行综合评审,择优确定入围院校。 3.公示发布。入围院校在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官方平台进行公示,公示期满无异议后将被认定为建设院校单位,并进入实施培育阶段。 (三)培育建设 在专家委员会指导下,对照工作内容,进行为期三年的培育建设。根据工作实际情况,专家委员会将选派专家予以建设指导和过程评测。项目执行办公室负责项目的协调推进、建设资源支撑。 (四)成效评价与推广 1.实行“总量控制、动态评估、成效为先、择优推广”的动态管理原则,专家委员会定期对项目实施进行评估。符合建设条件的,同步纳入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全国智慧农业产业服务网络,承接中心品牌、专家、技术和项目资源,开展本地化智慧农业产业服务。 2.项目执行办公室定期汇集项目实施优秀案例,在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官方平台进行多渠道推广,以充分发挥项目成果的示范作用,并整理精选案例集,报送相关主管部门。 3.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将组织相关会议,推动经验交流和成果共享。 五、工作要求 1.请符合条件的院校积极申报,按期将申报材料提交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拟建设的30所院校应根据项目要求,对基地实施予以高度重视,切实推进基地主要目标的实现和主要任务的完成。 六、有关说明 (一)申请主体自愿申请,如实提供有关材料,不得弄虚作假。 (二)本活动坚持公开公平公正,不收取任何费用。 请有意愿的单位于2025年5月16日前将《智慧农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申报书》及相应辅证材料纸质版1套,报送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同步发送电子版材料至shixh@ nercita.org.cn,逾期不予受理。 联系人:史晓慧、陈天恩 联系电话:010—81128516,18612564868 邮寄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曙光花园中路11号北京农科大厦A座819 电子邮箱:shixh@nercita.org.cn 附件:智慧农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申报书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25年4月15 日 农业科技侠交流群 入群可添加小编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备注:来意-姓名-单位,若二维码添加失败,请公众号后台私信留言“入群”) 投稿、宣传推广、开白等请在本公众号后台回复“1” 转载请注明来源:本文转自农业科技侠数字与智慧农业微信公众号 编辑:张博 来源:农芯南京 声明:本文旨在前沿分享,若有编辑等问题,敬请后台留言
  • 原文来源: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kxNDUyNjQ3OQ==&mid=2247495853&idx=2&sn=0730b23c71f98c7c5a9df6cc5dc87942&chksm=c08a4e69280733c5e26879e56c9aff43d81f08a5071203bf139ba1a61e7c8a7f652e5da2d4cb#rd
相关报告
  • 《关于公布第二批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农场名单的通知》

    • 来源专题:食物与营养
    • 编译者:潘淑春
    • 发布时间:2008-03-27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布第二批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农场名单的通知
  •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二批服务型制造示范遴选工作的通知》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8-05-04
    • 工信厅产业函〔2018〕14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 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国发〔2015〕28号)关于推动发展服务型制造,开展试点示范的相关部署,按照《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工信部联产业〔2016〕231号)要求,在总结首批服务型制造示范遴选工作经验基础上,现就第二批示范遴选工作通知如下: 一、总体安排 第二批示范遴选包括示范企业、示范项目、示范平台和示范城市四个类别。其中,示范项目继续聚焦供应链管理、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总集成总承包服务和信息增值服务四个方向之一,示范企业可包括上述一个或多个方向,示范平台包括面向行业的专业服务平台和面向区域的综合服务平台,示范城市重点针对在发展服务型制造方面有切实举措和突出成效的城市。 二、遴选原则 (一)强调成效。重点考察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方面的成效,包括服务要素投入、服务收入、服务对收入和利润增长的贡献率等指标。 (二)注重创新。重点考察在模式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等方面的举措,以及对企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产生的推动作用。 (三)鼓励融合。重点考察制造业以服务为纽带与产业链上下游融合情况,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情况,以及由此带来的资源效率提升、交易成本和合作风险降低情况。 三、示范企业(项目、平台)申报条件 (一)共性条件 1.申报主体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运营和财务状况良好。 2.申报主体应具备服务型制造特征,符合“服务型制造示范遴选基本条件”(见附件1)明确的方向与要求。 3.申报主体在近两年内(2016年1月1日以后)未发生重大质量、环保或安全事故,没有违法行为或涉嫌违法正在接受审查的情况。 (二)专项条件 1.申报企业应为具有鲜明转型特点的制造业企业。在本行业或细分领域内,其生产技术与工艺、服务能力与水平等应该具有一定优势地位。企业能够围绕核心制造能力开展模式创新并形成竞争力,在战略规划、管理运营、模式创新、信息网络平台建设、服务绩效、生产服务类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果。 2.申报项目应为围绕提升核心制造能力开展的项目,且已投入运营。申报主体须为制造业企业,可为委托开展项目的甲方,也可为对外提供服务的乙方。项目在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升经营效率和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实现了预期目标。项目实施后申报主体的服务型制造特征更加明显,核心能力更加突出,市场地位得到加强。 3.申报平台应为从制造业企业衍生出的服务平台或第三方专业服务平台,也可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业组织等服务机构,平台可以面向行业提供专业服务,也可以面向区域提供综合服务,截至申报日正式投入运营时间须满两年。平台应提供研发设计、知识管理、工业技术、人才、融资、知识产权等专业服务,并在服务体系建设、服务能力提升、服务模式等方面有所创新,能够有效提升制造效率和能力,有效降低企业间交易成本和合作风险。 四、示范城市申报条件 (一)申报对象为直辖市市辖区、副省级城市、地级市。 (二)政府部门在推动服务型制造方面工作力度大、政策举措实、支撑体系健全,能够为其他城市发展服务型制造提供示范经验。 (三)城市内重点制造业企业通过发展服务型制造实现提质增效,并对其他企业产生示范带动作用。围绕制造业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成长迅速,生产性服务业在GDP的占比持续提升。 五、遴选程序及要求 (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以下统称省级主管部门)应遵循政府引导、自愿申请原则,组织初步评审并推荐上报。各省级主管部门原则上可分别推荐企业不超过2个,项目不超过5个,平台不超过2个,城市不超过1个。请相关申报主体按“服务型制造示范遴选申报书”(见附件2)要求填写申报表,编写申报书并提供随附材料。示范城市的申报材料由本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报请所在城市人民政府同意并盖章。 (二)各省级主管部门负责申报材料汇总、审核,并填写“服务型制造示范遴选申报汇总表”(见附件3)。请于2018年7月6日前将申报汇总表、各类申报书和随附材料纸质件(一式2份)及电子版报送我部(产业政策司)。 (三)我部将根据各地申报情况,组织第三方评审,结合必要的实地调研和现场考察等程序,确定服务型制造示范名单,并组织总结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服务转型经验,带动全国服务型制造发展水平整体提升。 六、联系方式 联系人:崔 伟 电 话:010-68205182 邮 箱:cuiwei@miit.gov.cn 附件: 1.服务型制造示范遴选基本条件 2.服务型制造示范遴选申报书 3.服务型制造示范遴选申报汇总表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 2018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