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 | 直接声音打印将改变3D打印技术》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husisi
  • 发布时间:2022-06-10
  • 目前使用的大多数3D打印方法都依赖于光(光)或热(热)激活反应来实现聚合物的精确操作。一种称为直接声音打印(DSP)的新技术平台的开发可能提供第三种选择,该技术利用声波创建新的物体。

    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上的一篇论文描述了这一过程。它展示了聚焦超声波如何在微小的空化区域——本质上是微小的气泡——产生声化学反应。持续数万亿分之一秒的极端温度和压力可以生成预先设计的复杂几何图形,而这些几何图形无法用现有技术制作。

    MuthuKumaran Packirisamy说:“超声波频率已经被用于具有破坏性的工作,如激光消融组织和肿瘤。我们想用它们来创造一些东西。”他是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Mohsen Habibi也是这篇论文的主要作者。

    超精密反应

    正如研究人员解释的那样,DSP依赖于悬浮在液体聚合物溶液中的微小气泡内的波动压力所产生的化学反应。Habibi说:“我们发现,如果我们使用某种频率和功率的超声波,我们可以产生非常局部、非常集中的化学反应区域。”基本上,气泡可用作反应器,驱动化学反应,将液态树脂转化为固体或半固体

    微小气泡内的超声波定向振荡引起的反应很强烈,尽管它们只持续皮秒。腔体内部的温度高达15000开尔文左右,压力超过1000 bar(海平面上的地球表面压力约为1bar)。这种反应时间很短,不会影响周围材料。

    研究人员对一种用于添加剂制造的聚合物进行了实验,该聚合物被称为PDMS。他们使用换能器产生一个超声波场,该超声波场穿过材料的外壳,以液体树脂为固化目标,并将其沉积到平台或其他先前固化的物体上。传感器沿预定路径移动,最终逐像素创建所需的物体。可以通过调整超声波频率的持续时间和所用材料的粘度来操纵微观结构的参数。

    多功能且具体

    作者认为,DSP的多功能性将使依赖高度特定和精密设备的行业受益。例如,聚合物PDM广泛应用于微流体行业,制造商需要受控环境(洁净室)和复杂的光刻技术来制造医疗设备和生物传感器。

    由于超声波穿透不透明表面(如金属外壳),航空航天工程和维修也可以从DSP中受益。这可以让维修人员维修位于飞机机身深处的零件,这些零件对于依赖于光激活反应的打印技术来说是不可控的。DSP甚至可以为人类和其他动物的远程体内打印提供相关医学应用。

    Packirisamy说:“我们证明了我们可以打印多种材料,包括聚合物和陶瓷。” “我们下一步将尝试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最终我们希望使用这种方法复制金属。”

    图:DSP概念和打印结果

相关报告
  • 《探索 | 激光4D打印技术》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4-01-25
    • 4D 打印是3D打印的延伸。在4D打印过程中,当暴露于某些刺激,如热,水,或光时,使用可以改变形状的材料创建固体物体。 在昆士兰大学澳大利亚生物工程和纳米技术研究所(AIBN),研究人员已利用液态金属聚合物打印出了四维结构,这种聚合物可以被诱导用红外激光执行一系列机械任务。 图1 AIBN团队Ruirui Qiao(左)和Liwen Zhang开发了一种制备液态金属聚合物用于4D打印的新方法。固体4D结构可以用红外激光操纵成不同的形状 该团队负责人Liwen Zhang和Ruirui Qiao称,他们实验室开发的独特制作方法使他们能够制作出坚固耐用的4D 设计,同时还能够弯曲、抓取、提升和释放重量五倍的物品,或者恢复到预先编程的形状。 Zhang说:“4D 打印技术是对传统3D 打印技术的改进,它增加了一个新的维度——时间维度。我们的方法使我们能够生产智能液态金属,可以定制,成型,并提示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而不需要电线或电路。” 4D 打印的物品通常是用3D 打印机打印出来的,使用特定的成分赋予成品新的品质和能力。以前的研究已经证明了纳米材料在印刷聚合物中的效用,尽管建立必要的渗透网络的挑战已经导致了形状变化的灵活性和水平受到损害。 目前的工作使用基于镓的球形液态金属纳米颗粒来制备对近红外光有反应的印刷树脂。研究人员将液态金属纳米颗粒与可逆的加成-断裂链转移剂接枝,以实现3D 打印的聚合。重要的是,接枝纳米颗粒可以直接在3D 打印树脂中制备,允许一步打印方法。 产生的物体可以用近红外激光来刺激,以引导材料弯曲、抓取和释放物体。 图2 4D打印出来的固体结构被操纵来完成基本的机械任务,比如抓取和举起重量是自身重量五倍的物体 虽然这项技术还处于早期阶段,4D过程需要60秒来诱导形状变化,大约可重复25种形状。Qiao说,它在软机器人设计或模仿自然运动和互动的技术中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这可能意味着在航空工程和医疗设备领域的许多应用,包括冠状动脉支架、人造肌肉和其他适应和改变体内形状的设备。 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Qiao说,印刷后定制和塑造材料的能力将带来更广泛的制造突破和消费者创新,从气候反应型服装、建筑材料到自组装家具。 Qiao说:“4D打印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它实际上只受到想象力的限制。”
  • 《探索 | 干细胞结合3D生物打印造出眼部组织》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2-12-26
    • 眼睛的外层血—视网膜屏障包括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布鲁赫膜和脉络膜毛细血管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下属国家眼科研究所(NEI)研究人员使用患者干细胞和3D生物打印技术,打印出一种支持视网膜感光的光感受器的眼组织——外层血—视网膜屏障的细胞组合。这一成果为研究老年性黄斑变性(AMD)和其他眼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模型,将促进人们对致盲疾病机制的理解。 外层血—视网膜外屏障由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组成,视网膜色素上皮被布鲁赫膜与富含血管的脉络膜毛细血管隔开。布鲁赫膜调节绒毛毛细血管和RPE之间的营养物质和废物的交换。在AMD中,称为脉络膜小疣的脂蛋白沉积物在布鲁赫膜外形成,阻碍其功能。随着时间的推移,RPE分解,导致光感受器退化和视力丧失。 研究人员在水凝胶中结合了3种未成熟的脉络膜细胞类型:周细胞、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然后,他们将凝胶打印在可生物降解的支架上。几天后,这些细胞开始成熟,形成致密的毛细血管网络。在第9天,研究人员在支架的反面种植了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打印的组织在第42天达到完全成熟。 组织分析、遗传和功能测试表明,打印组织的外观和行为都类似于天然的外层血—视网膜屏障。在诱导应激下,打印组织显示出早期AMD的模式,如RPE下的脉络膜小疣,并进展到晚期干性AMD,其中观察到组织退化。低氧导致湿性AMD样外观伴随着脉络膜血管过度增殖,并迁移到RPE下区域。用于治疗AMD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可抑制血管过度生长和迁移,并恢复组织形态。 研究团队解决的技术挑战包括生成合适的可生物降解支架,以及通过开发一种温度敏感型水凝胶来实现一致的打印图案,这种水凝胶在冷的时候会出现明显的条纹,但当凝胶变暖时会溶解。良好的一致性使研究人员能更精确地量化组织结构。他们还在细胞混合物中优化了周细胞、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