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兼具低热导率和高刚性的新材料》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0-10-21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李昺和张志东等科研人员与合作者发现,二磷化铜(CuP2)晶体兼具高声速和低热导率,与常规低热导率材料低声速、材料较软的特点形成了鲜明反差。相关研究结果10月15日发表于《自然—通讯》。

    据悉,高热导率材料在制冷系统散热、电子元器件热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而低热导率材料则常常用来构建绝热环境。电子、磁振子、晶格均可导热,晶格作为固体材料最基本的导热载体,其声速越大,热导率也越大。

    已有的研究发现层状晶体材料二磷化铜(CuP2)具有与经典半导体材料砷化镓(GaAs)相仿的声速,但热导率却低一个数量级。针对这一反常行为,金属所科研人员利用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散裂中子源(SNS)的衍射仪POWGEN、日本高能同步辐射装置(SPring-8)的BL04B2谱仪、澳大利亚核科技组织(ANSTO)的飞行时间谱仪Pelican和热中子三轴谱仪Taipan,系统研究了该晶体的晶格动力学,从原子层次揭示了这一反常行为来源于Cu原子对的弱键合局域振动模式(rattling振动模)。

    在该研究中,科研人员呈现了完整的晶格动力学图像,为深入理解材料的反常热传导行为提供了保证。这一新材料的发现有望在同时具有良好刚性和绝热性的场合得到应用。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0-19044-w

  • 原文来源:http://news.sciencenet.cn/indexyaowen.aspx
相关报告
  • 《我国科学家发现新型热导率自主调控材料》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1-03-16
    • 中国科学院合肥研究院固体所功能材料物理与器件研究部童鹏研究员课题组与计算物理与量子材料研究部张永胜研究员课题组合作,在六角硫化物中发现了温度驱动的巨大热导率跳变效应,并给出理论解释。该材料体系易于合成、原料环境友好,在热流主动控制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相关研究结果发日前表在期刊《Acta Materialia》上。  目前约90%能源的使用涉及热量的产生与操控。因此有效控制热量传导对于提高能源利用率、实现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材料的热导率大小是决定其热传导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如果材料热导率随温度变化而发生突变,则可根据导热能力的不同实现对热流的自主控制。近年来此类材料已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 研究人员发现六角相硫化物在低温反铁磁至高温顺磁相变处,热导率出现巨大的可逆跳变,变化率最大能超过200%,其远高于已知的典型固态热导率突变材料,如镍钛合金等。为了阐明热导率突变的物理机制,研究人员通过NiS对其电子能带结构计算,结合求解玻尔兹曼输运方程,发现高于相变温度的顺磁态为金属,具有较大的电子热导率。研究人员用少量金属银粘接六角硫化物,通过与基体之间形成的纳米过渡层,金属银对热应力起到了很好的缓冲和释放作用,显著地改善了材料的脆性,同时也提高了材料的机械加工性能和热循环稳定性。 由于六角硫化物体系材料体系易于合成、原料环境友好,因此在热流主动控制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当环境寒冷时,低热导率可以延缓热量散失,起到保温作用;而在炎热的环境下,高热导率有助于热量快速散发,防止器件过热。如可用于维持如电池、芯片的最佳工作温度。该材料也可以与具有相反热导率温度依赖关系的材料联合使用,构筑热二极管。 
  • 《科学家在热电材料的低热导率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姜山
    • 发布时间:2018-02-08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所物质计算科学研究室张永胜研究员课题组,在热电材料低热导率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结果日前发表在国际著名的《物理评论B》 上。   热电材料可以实现热能和电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其转换效率可以用无量纲的ZT值来衡量,ZT值越大,热电转换效率越高。目前报道的热电材料转换效率较低,寻找具有较低热导率的材料是提高热电材料转换效率的一个重要方法。由于矿石材料具有很低的热导率,并且价格低廉而受到科研人员广泛关注,其中两种同构同型的矿石材料CuBiS2和CuSbS2的实验测量热导率值差别很大,室温下CuBiS2的热导率仅为CuSbS2的1/3,因此探索影响材料低热导率的物理机制对设计和寻找新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张永胜研究员课题组的科研人员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了CuBiS2相对于CuSbS2具有较低热导率的物理机制。研究表明,CuBiS2和CuSbS2中的Bi和Sb原子都含有孤对电子,而孤对电子会导致材料有较强的非简谐性,进而两种材料都有较低的热导率。这种孤对电子和原子振动的协同作用导致CuBiS2相对于CuSbS2具有更低的热导率。相关研究表明,孤对电子和原子振动的协同效应对声子非简谐性有着重要影响。   这一研究成果,将为寻求和设计具有超低热导率和高效率的新型热电材料提供了崭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