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光伏电价征求意见稿三大亮点利好产业发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0-02-17
  • 近日,有部分光伏企业已接到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关于2020年光伏电站政策征求意见稿》的电话通知。根据通知,纳入国家财政补贴范围的一、二、三类资源区新增集中式光伏电站指导价分别确定为每千瓦时0.33元(含税,下同)、0.38元、0.47元,工商业分布式上限价格为0.05元/千瓦时,户用电价暂时未定。

    业内人士认为,此次的《意见稿》对2020年的光伏行业发展是利好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电价下调基本在预期之内

    与2019年的指导电价相比,Ⅰ/Ⅱ类资源区降低了7分/千瓦时,Ⅲ类资源区降了8分/千瓦时,略低于往年0.1元/千瓦时左右的下降幅度。对比2019年的竞价分析可以发现,2020年指导电价的确定以及降价幅度基本与2019年地面电站的平价电价趋势相一致。

    事实上,在全国统一竞价的规则下,指导电价作为上限电价,其影响力远低于此前的标杆上网电价。对此,某行业资深人士表示,此次电价下调基本在预期之内,村级扶贫电站属于年度脱贫攻坚最后一年的兜底政策。

    对于工商业分布式项目,此次征求意见稿将其补贴上限将减至0.05元/kWh,光伏行业人士表示,实际上从去年开始,很多工商业分布式就已经按照无补贴来测算收益率了,他们认为最大的风险不是来自于补贴拖欠,是工商业电价的下调和自发自用电费的拖欠。因此,国家补贴以及部分省的省补,对于工商业分布式来说,主要是提升了抗风险能力。

    二、政策时间利好电站项目落地建设

    2019年,有关部门在4月30日才发出正式的价格文件,5月30日出竞争管理文件,电站业主6月30日完成竞价上报项目,直到7月中旬才完成竞价。由于政策迟迟没有下发,导致一些竞价光伏项目工程延期,或迟迟未能落地。

    而2020年政策下发时间较早,预期4月30日可以完成竞价上报项目,5月中旬就可以完成竞价工作,将有利于光伏项目的落地实施。

    三、户用市场形势向好

    至于最为关注的户用光伏电价,在此次征求意见稿中仍是空白。实际上,关于户用光伏电站的电价一直争议不断。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测算,如果户用补贴总规模为5亿元,按照1000小时测算,若户用电价为7分,全年规模为7GW;电价为8分,全年规模为6GW;户用电价为0.1元,规模为5.5GW。

    虽然此次文件关于户用光伏的电价并未明确,但可以确定的是户用光伏必将成为2020年国内光伏市场的一大亮点。考虑到新冠肺炎疫情对户用市场需求的延后效应,以及主管部门给户用光伏的一个月“缓冲期”,户用光伏的补贴指标有望用到年末。

相关报告
  • 《2025光伏装机27.5GW!浙江发布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10-08
    • 9月29日,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发布关于公开征求《浙江省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 《方案》提出,力争到2025年,浙江光伏产业强省、分布式光伏发电大省地位日益巩固提升,形成以电池片、组件制造为龙头,集光伏应用产品开发、发电系统集成以及专用辅料、设备制造等于一体的产业链体系,光伏产业产值突1破2500亿元,光伏电池、组件产能分别突破90GW和110GW;产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迈上新台阶,形成光伏制造规范公告企业30家以上、年营收超百亿元企业6~8家;实施“风光倍增”工程,全省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750万千瓦左右,分布式光伏装机比重超过50%。 多场景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按照“宜建尽建”原则,推动省级开发区(园区)、物流园区、特色小镇工商业屋顶光伏发电大规模、高比例、高质量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市县实施新建工业厂房屋顶光伏发电安装“全覆盖”。高质量推进30个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推行山区26县“光伏富裕”工程,大力发展户用光伏。 加快利用通讯基站、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公路服务区等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展高效智能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试点,支持发展“光储直柔”新型建筑电力系统。 全面推进光伏在景观照明、路灯、城镇亮化工程中应用。支持光伏组件企业建立废弃光伏产品回收与利用处理网络体系。力争到2025年,全省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达到30%。 支持地方利用荒山荒坡、废弃矿山等资源,建设集中式光伏电站。创新渔光、农光、林光互补复合开发模式,合理合规发展复合光伏电站。加强光伏电站规划布局,鼓励有条件地区利用既有电网设施按多能互补方式,有序建设多类型光伏电站,支持配套建设独立储能电站,力争“十四五”时期全省新增集中式光伏发电装机容量700万千瓦以上。
  • 《风电1.28GW、光伏2GW!广东汕头市发布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10-21
    • 10月19日,汕头市发展和改革局发布关于征求《汕头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规划》提出,以海上风电为引领,打造可再生能源生产高地,因地制宜开发其他可再生能源,完善生物质发电体系,推动氢能生产利用,加强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功能互补示范项目发展,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达到350万千瓦。 统筹优化海上风电开发时序,重点推进近海浅水区项目开工建设,有序推进近海深水区项目开发,加快建设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在建成大唐勒门I海上风电项目基础上,加快开工建设大唐勒门I海上风电扩建项目、华能勒门(二)海上风电场项目,积极推进洋东、海门场址项目前期工作。加快粤东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建设,争取“十四五”期间海上风电资源可开工规划装机容量600-800万千瓦,力争保持每年不低于200万千瓦的可开发容量,重点加快推进粤东近海深水场址三(汕头芹澎场址)项目开发建设。到2025年,陆上风电装机规模达到34万千瓦,海上风电装机规模达到94万千瓦。 依托海上风能资源优势,推动海上风电+制氢储氢运氢融合发展,探索海上风电制氢装置和氢电综合调峰站建设,逐步扩大可再生能源制氢规模,打造绿氢供应基地。探索以氢燃料电池汽车为发展基础,以核心零部件研发与应用为突破,提升氢能产业的研发和制造能力。加快布局建设加氢站,探索“油氢合建站”及“制氢加氢一体化”等新型建站模式,鼓励拓展氢能在储能、岛屿备用电源、通信基站备用电源、农业供氢供氧、燃料电池无人机等多领域多场景的应用,推动氢能应用的规模化发展。积极建设氢能园区示范项目,探索开展风光氢储一体化的低碳园区示范。 加快发展光伏发电,因地制宜布局“渔光互补”、“农光互补”等复合型光伏电站。鼓励各类社会主体投资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支持各区县探索整县区模式开展分布式光伏开发应用。鼓励各区县利用工商业厂房、公用建筑等屋顶建设分布式光伏项目,推进各类新建工业园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开发和建设。到2025年,光伏发电装机达到200万千瓦。 继续推进中心城区雷打石环保电厂扩建工程建设,形成比较均衡、合理的垃圾焚烧电厂布局,推动生活垃圾全市跨区统筹处理。“十四五”新增垃圾发电装机9万千瓦,到2025年底,全市垃圾发电装机规模达到21.65万千瓦。 鼓励在具备条件的加油站配建快速充电桩,探索“加油站+充电桩”模式。加快推进“互联网+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纳入省充电站点统一监控管理平台,实现全市充电设施位置可查询、充电状态可监督、充电服务互联互通共享。“十四五”期间,全市规划建成公共充电站20座,建成公共充电桩约1000个。 加强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着力推动开发区(园区)能源资源梯级利用、原料/产品耦合,推进开发区(园区)供电、供热、中水回用等公共设施共建共享、系统优化。运用现代信息通讯、大数据、人工智能、储能等新技术为依托,采用“互联网+”新模式调动负荷侧调节响应能力。推进行业企业向经济开发区(园区)集聚,提升能源综合利用和梯级利用水平。支持工业负荷大、新能源条件较好的产业园区建设分布式电源,依托光伏发电、微电网和充电基础设施等,结合增量配电网,开展源网荷储一体化绿色供电园区建设。 加强多功能互补示范项目发展,充分发挥火电项目和可再生能源资源优势,积极推进风火储一体化发展。以现有大型(规划)火电厂为依托,统筹本地海上风电消纳和外送,建设风火储多能互补一体化示范项目。充分利用火电的调节能力,合理布局海上风电送出和新型储能,优化调度、联合运行、高效利用,降低可再生能源综合开发成本,提高火电送出通道利用率。 汕头市发展和改革局关于征求《汕头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 为充分发挥能源规划引领作用,汕头市发展和改革局编制了《汕头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现征求社会公众意见。 请将有关意见和建议于2022年11月17日前书面函寄汕头市发展和改革局电力综合科(地址:汕头市跃进路28号市政府9楼,邮编:515037,联系电话:88281146) 汕头市发展和改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