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非洲女科学家会有人成为下一个爱因斯坦吗?》

  • 来源专题: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监测服务-非洲科技
  • 编译者: wanglx
  • 发布时间:2016-03-31
  • 公元859年,一名摩洛哥女性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且目前仍然存在的大学,但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数据,目前非洲研究人员中女性所占比例不足三分之一。

    从研究领域分布来看,Nation Newsplex发现,女性在非洲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领域的研究活动仅占29%。

    正是这种惨淡的记录,促使非洲和世界的领导人,以及来自100多个国家的决策者,首席科学家和公司高管在塞内加尔的达喀尔齐聚,参加首届全球科学家论坛,探讨优先考虑女性加入大学阶段的STEM项目。

    领导人们承诺到2020年把大学阶段的女性比例提高至30%,到2025年提高至40%。

    此次论坛上,在数百名参会代表中,42岁以下的女性科学家只有6人。

    来自肯尼亚细胞免疫学家Evelyn Gitau,尼日利亚的公共卫生专家Tolu Oni、南非的理论物理学家Amanda Weltman和高血压及心脏病专家Alta Schutte,埃及的环境工程师Sherien Elagroudy和化学科学家Ghada Bassioni成为15个入选下一代爱因斯坦伙伴计划中的6人。他们的研究工作在首届“下一代爱因斯坦论坛”上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选择STEM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年轻的科学家们正走在一条非洲大陆上女性少走的职业道路上。

    也许是因为非洲面临的巨大的社会经济问题,非洲开展的大多数研究都是应用科学,研究的重点是为诸如粮食安全等特定问题寻找解决方案,而不是基于内心的好奇而开展基础科学研究。

    首次全球科学院综合调查显示,在69个国家科学院中,只有12%的成员为女性。数学院女性科研人员所占比例最低,其中数学科学领域只有6%,工程科学领域只有5%。根据全球科学院网络和南非科学院的研究报告,在所调查的30个科学院中,女性成员的比重都在10%或以下,包括坦桑尼亚(4%)、肯尼亚(7%)、乌干达(13%)。古巴科学院拥有最高的女性人员占比,达到27%,是肯尼亚的四倍左右,将近坦桑尼亚的七倍。

    总的来说,国家科学院在职人员中,管理部门女性平均比例是最低的,所有学科平均在17%左右,相比而言,纯自然科学的女性管理人员比例达到20%。在肯尼亚国家科学院,14%的管理人员是女性,乌干达是9%,坦桑尼亚是17%。而美国、瑞士和瑞典国家科学院的这一比均达到47%。

    在下一代爱因斯坦论坛上其他科学家们提议建立更多基金,奖励女性在STEM研究中的贡献,提升她们的福利。

相关报告
  • 《激励非洲未来的女科学家—爱丁堡大学》

    • 来源专题:动植物疫病
    • 编译者:刘小燕
    • 发布时间:2019-06-01
    • 国际兽医疫苗学网络(IVVN)的非洲学校外展计划是一个位于罗斯林研究所的疫苗网络,为在非洲各地的兽医疫苗学工作的科学家提供培训和资源,以便在他们国家的学校举办研讨会,并激励学生们努力成为下一代科学家。在非洲,妇女平均占总体农业科学家的24%,因此该方案的重点是女科学家和女学生。 为非洲女科学家提供的参与培训包括Nicola Stock博士和 Jayne Quoiani 博士,以及罗斯林研究所的公共参与专业人员、复活节布什科学外联中心 (EBSOC),举办了一个新的学校讲习班"狂犬病实验室 ",并为来自尼日利亚、赞比亚、喀麦隆和肯尼亚的女科学家举办为期两天的培训班。这组科学家在课堂上讲授了教学小组的实用技巧,并介绍了移动式“手提箱实验室”,其中包含了提供“狂犬病实验室”研讨会所需的所有设备和试剂。
  • 《华人科学家首获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angst
    • 发布时间:2019-06-20
    • 6月14日,2019年度“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Albert Einstein World Award of Science)揭晓,中国科学院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终身讲席教授王中林斩获这一世界性的大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华人科学家。该奖项评选委员会评价王中林教授在纳米发电机和自供能系统领域做出了开创性的重大贡献,认为这一领域“将对人类和我们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巨大的利益”,“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改变世界”。 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是一项著名的世界性科学大奖,由世界文化理事会(World Cultural Council)设立,每年颁发一次,目的是表彰和鼓励世界科学技术领域的重大研究进展,授予为人类带来福祉的杰出科学家。该奖获奖人由来自50个国家和地区的124位世界著名科学家组成的跨学科委员会选出,委员会成员包括25名诺贝尔奖得主。 王中林院士凭借在微纳能源和自驱动系统领域的开创性成就获得本年度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世界科学奖评选委员会对王中林教授的科学成就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他在纳米发电机和自供能系统研究方面做出了影响深远的开创性贡献,使人类从环境和生物系统中获取能量这一全新的技术成为现实,并认为这一技术“有潜力彻底改变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改变世界”。 评选委员会充分肯定了王中林教授创立的研究领域给世界科技和工业界带来的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认为这些发现和突破已经引发世界范围内学术界和工业界对纳米能源与自驱动系统技术的兴趣与努力,这些应用将对人类和我们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巨大的利益,并且认为他发明的海洋蓝色能源技术,“有可能从海浪中获取大量能源以解决世界未来的能源需求问题”。 选评委员会在认可王中林教授在科技领域贡献的同时,也对他在物理学领域取得的成果予以充分肯定,认为他首先证明了纳米发电机起源于麦克斯韦的位移电流,建立了利用机械能为移动传感器供电的原理和技术路线图;认为他对摩擦带电物理学的阐释解决了一个2600年的科学问题,为摩擦电纳米发电机奠定了理论基础。 最后,评选委员会对王中林的个人品质和学术水平作出了高度评价,认为他是一位“天生的领导者,总是非常善良,鼓舞人心,充满活力,对与他合作的每个人都有积极的影响”。此外,评选委员会对他在学术上取得成绩表示钦佩,认为他对世界纳米技术界产生了巨大影响。目前,王中林已经发表论文1500余篇,包括55篇在NATURE、SCIENCE及其子刊上发表的文章;根据Google Scholar的统计,他的论文被引用次数超过20.6万次,标志学术影响力的H指数为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