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工业大学:发酵小麦胚芽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妊娠期肥胖:来自肠道微生物组与代谢组学的机制洞察》

  • 来源专题:食品安全与健康
  • 编译者: 王晓梅
  • 发布时间:2025-06-17
  • Fermented Wheat Germ Ameliorates High-Fat Diet-Induced Maternal Obesity in Rats: Insights from Microbiome and Metabolomics


    发酵小麦胚芽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妊娠期肥胖:来自肠道微生物组与代谢组学的机制洞察




    ?? 导读

    2025年5月,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Huang Jihong教授课题组作为通讯作者,在《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期刊上发表了题为《Fermented

    Wheat Germ Ameliorates High-Fat Diet-Induced Maternal Obesity in Rats: Insights from Microbiome and Metabolomics》的研究论文,第一作者为李小琳。



    ?? 摘要

    该研究系统评估了发酵小麦胚芽(FWG)对高脂饮食(HFD)诱导的大鼠妊娠肥胖的缓解作用,并从血清代谢组学和肠道菌群组成角度探讨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相较未发酵小麦胚芽(WG),FWG能更有效地控制体重增长和脂肪沉积,改善糖脂代谢紊乱,降低炎症因子水平。FWG显著重塑肠道微生态,促进如 Corynebacterium 等益生菌的增长,同时抑制 Blautia、Akkermansia、Faecousia 等与妊娠肥胖相关菌群的异常增殖,并可调节核苷酸和氨基酸代谢通路。研究结果提示 FWG 是一种具有潜力的母体代谢干预型功能食品。




    ?? 引言

    全球妊娠期肥胖率不断上升,对母婴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由于妊娠女性运动依从性差、药物干预风险高,亟需安全有效的营养干预手段。小麦胚芽富含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膳食纤维与植物甾醇,但未发酵WG存在稳定性差、口感差等问题。发酵工艺可显著提升其活性成分含量(如2,6-二甲氧基-1,4-苯醌、γ-氨基丁酸),并增强抗炎抗氧化活性,为母体肥胖干预提供新可能。




    ?? 研究内容


    实验设计:妊娠前以HFD诱导母鼠肥胖,将其分为对照(NCD)、高脂对照(HFD)、WG组、FWG组,分别给予相应饮食干预。

    效果评价:


     体重与组织质量:FWG 显著减少体重增长、妊娠体重增加及肝脏和白脂肪质量;

     糖脂代谢:FWG 显著降低血清TC、TG、LDL-C,提高OGTT表现;

     炎症因子:FWG 下调 TNF-α 与     IL-6,调节瘦素与脂联素水平;

     胎儿影响:HFD组胎重增加,FWG组虽未显著改善,但有降低趋势;


    肠道菌群:


     α多样性:HFD显著降低肠道菌群丰富度与多样性,FWG显著改善; 菌群结构:FWG降低与肥胖密切相关的 Blautia、Akkermansia 等菌属丰度,提高 Corynebacterium、Lactococcus 等益生菌;


    代谢组学:


     FWG逆转HFD引起的代谢异常,关键代谢物包括细胞苷、蔗糖、茉莉酸甲酯、伪尿苷、棕榈烯酸等;

     主要调控通路包括嘧啶代谢、氨基酸代谢、脂质与糖类代谢。


    相关性分析:肠道菌群与关键代谢物显著相关,揭示FWG可通过“肠-代谢轴”作用于母体代谢功能,进而改善妊娠期肥胖表型。





    ?? 总结与展望

    本研究首次在妊娠期肥胖模型中验证了发酵小麦胚芽的代谢干预潜力,明确其通过调控肠道菌群与代谢物网络,改善肥胖引发的多维生理紊乱(体重增长、糖脂代谢、炎症反应、胎儿发育等)。FWG作为一种来源于谷物的可持续性原料,具备成本低、食物适配性强的特点,未来有望开发为妊娠期肥胖的营养干预型食品,但仍需进一步进行临床验证及长期安全性评估。




    ??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21/acs.jafc.4c10847

  • 原文来源:https://doi.org/10.1021/acs.jafc.4c10847
相关报告
  • 《湖南农业大学:金花菌多糖对肥胖的缓解作用及其肠道微生物调节机制》

    • 来源专题:食品安全与健康
    • 编译者:王晓梅
    • 发布时间:2024-12-23
    • 金花菌多糖对肥胖的缓解作用及其肠道微生物调节机制 2024年9月11日,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Mingzhi Zhu及通讯作者Xin Zengb、Maiquan Li、刘仲华院士在国际期刊《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JCR一区,IF2023=5.6)发表了题为“Polysaccharides of Aspergillus cristatus attenuate obesity by regulating gut microbiota and gut microbiota-related metabolites”( 金花菌多糖对肥胖的缓解作用及其肠道微生物调节机制)的研究论文。 摘要 本研究探讨了金花菌多糖(ACPS)在高脂饮食(HFD)诱导的肥胖大鼠中的减肥效果及其调节肠道微生物的机制。通过对HFD大鼠进行12周的ACPS干预,结果显示,ACPS显著降低了体重增长、脂肪堆积,并改善了肠道屏障功能和血清代谢参数。此外,ACPS显著调节了肠道微生物群,增加了有益菌(如Akkermansia和Bacteroides)丰度,降低了炎性因子水平。粪便移植实验进一步证实了ACPS调节的肠道微生物在肥胖防治中的重要作用。 引言 肥胖是一种全球流行的代谢性疾病,与肠道微生物群的失调密切相关。肠道微生物在调节宿主能量代谢和脂肪积累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不易消化的膳食多糖因其调节肠道微生物的潜力,成为抗肥胖研究的热点。金花菌是伏砖茶中的一种重要微生物,通过其多糖成分可能在肥胖防治中发挥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金花菌多糖对肥胖的缓解作用,并揭示其调节肠道微生物群的机制。 研究内容 本研究从伏砖茶中分离金花菌(鉴定为Aspergillus cristatus),提取其多糖(ACPS),并在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大鼠模型中进行干预。实验测定了体重、脂肪分布、血清代谢参数及肠道微生物群变化,使用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肠道菌群多样性和组成。通过粪便移植实验验证了ACPS调节的肠道菌群对肥胖防治的贡献。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果表明,ACPS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群,增强肠道屏障功能,缓解了HFD诱导的肥胖。粪便移植实验进一步证明了ACPS在肠道微生物调节中的关键作用。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优化ACPS的制备和应用,拓展其在抗肥胖食品或补充剂中的应用潜力。 图文赏析 原文链接: https://www.sciopen.com/article/10.26599/FSHW.2022.9250128
  • 《饮食代谢和肠道微生物与心力衰竭的关系》

    • 来源专题:心血管疾病防治
    • 编译者:jiafw
    • 发布时间:2018-12-02
    • 对肠道微生物群如何影响人类健康和引起疾病的理解,扩大了我们探究微生物的组成和功能影响人类宿主的洞察力。心力衰竭与内脏循环充血息息有关,可以导致肠壁水肿和肠屏障功能受损,这种情形被认为是通过增加菌群移位和全身血液循环中细菌产物来提高整体炎症状态,来自于饮食代谢的肠道微生物所产生的几种代谢物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心力衰竭、慢性肾病、肥胖和2型糖尿病等疾病有关,这些发现表明肠道微生物组通过产生可直接或间接影响宿主生理的生物活性代谢物而起到内分泌器官的作用。在本综述中,我们讨论了几种新发现的肠道微生物代谢途径,包括三甲胺和三甲胺N-氧化物、短链脂肪酸和二级胆汁酸的产生,它们可能参与了心衰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还探讨了肠道微生物可能成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新靶点,以及针对肠道微生物致病过程的潜在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