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素养:一种提议的层面分类法》

  • 编译者: 程冰
  • 发布时间:2025-07-23
  • 摘要:

    [目的]提出一种人工智能(AI)素养的分类法,以支持AI素养教育和研究。

    [设计/方法论/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层面分析技术,并面回顾,检查知名的AI分类方案和分类法,回顾以往关于数据/信息/数字素养研究的文献,以及对1,031条关于AI素养出版物的元数据记录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使用KH Coder 3软件应用程序分析来自Scopus多学科数据库的元数据记录。[发现]提出了一个新的AI素养分类法,包含13个高级层面以及每个层面的具体主题列表。

    关键词:人工智能素养,AI素养,分类法,AI素养分类法,AI素养概念化,人工智能

     Shiri, A. (2024),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iteracy: a proposed faceted taxonomy", Digital Library Perspectives, Vol. 40 No. 4, pp. 681-699. https://doi.org/10.1108/DLP-04-2024-0067

相关报告
  • 《人工智能素养概念的理解》

    • 编译者:程冰
    • 发布时间:2024-07-26
    • 人工智能素养是人工智能世界中每个人的必备能力,学者从不同角度丰富其含义。Burgsteiner等提出了人工智能素养的概念,指出人们需要具备理解人工智能基本知识和概念的能力。Long等将信息素养定义为一组能力,除了在道德上了解和使用人工智能之外,个人还需能够批判性地评估人工智能技术,与人工智能进行有效沟通和协作。Ng等对人工智能素养概念进行了补充,指出该素养应成为每个人的基本技能,并包含四个视角,即了解和理解、使用和应用、创造和评估及伦理问题。Cetindamar等关注与数字工作场所相关的人工智能素养,并确定了与技术、工作、人机和学习相关的能力。Kong等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定义,即理解人工智能概念、使用人工智能概念进行评估的能力,以及使用人工智能的概念理解现实世界。Ng等关注如何帮助用户建立概念理解,培养人工智能素养和赋能,将人工智能应用程序集成到自己的职业中来进行创新并作出贡献。Robinson提出人们需要学习如何明智地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具备理性的应用能力,学会区分道德和不道德行为。Steinbauer等提出人们需要具备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在数字世界中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能力。Buder等指出在人工智能的世界中保持工作相关性并支持未来的职业转型需要个人具备高度发展的自我调节学习(SRL-self-regulated learning)技能,并在使用人工智能系统工作的同时保持决策的能力[12]。同时,日常生活和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的相互关联性、复杂性和快速变化已将注意力从以技术为中心的技能转向更广泛的通用能力,如创造力、分析思维、主动自我驱动学习和全球公民意识。 我国对于人工智能相关能力的探讨主题更为广泛且内容更为具象。有研究提出,在人工智能背景下,算法素养是一种需要掌握的技术能力,需要培育人与算法共存的能力。肖恬提出,算法素养是人们面对算法分发信息时的选择、理解、质疑、评估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吴丹等提出,算法素养即具备感知、理解和使用算法的能力,能够正确使用以算法为驱动力的产品并具备对算法社会的适应能力。王罗娜等认为计算思维的概念认识视角大致可分为计算机科学视角、思维过程视角、问题解决视角三类。郑勤华等从智能知识、智能能力、智能思维、智能应用、智能态度五个维度阐述了智能素养的构成。 参考文献来源:刘邦奇,尹欢欢.人工智能赋能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策略、场景与评价反馈机制[J].现代教育技术,2024,34(07):23-31.
  • 《高等院校人工智能素养教育的内容体系与发展理路》

    • 编译者:饶海侠
    • 发布时间:2024-07-26
    •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来临之际,培养具备人工智能素养的的各类人才逐渐得到重视,高校需要与时俱进,构建人工智能素养教育内容体系。2022年2月5日王奕俊、王英美、杨悠然在《黑龙江高教研究》期刊上发表《高等院校人工智能素养教育的内容体系与发展思路》一文。文章从素养连续统和人工智能技术两个层面阐释了人工智能素养,在对高等院校人工智能素养教育内容廓清的基础上提出了高等院校人工智能素养教育的发展理路。 一、研究内容 1.人工智能素养的释义 信息素养、数字素养和人工智能素养存在密切的关系,人工智能素养起源于素养连续统,是素养连续统在智能时代的拓展,更加注重强调伦理和思维的重要性。“知识”、“技能”、“意识”、“伦理”和“思维”是人工智能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2.高等院校人工智能素养教育的内容廓清 人工智能素养包括人工智能知识、人工智能技能、人工智能意识、人工智能伦理和人工智能思维。人工智能知识需要得到基本掌握,包括事实知识、原理知识、技能知识和知道是谁的知识;人工智能技能指的是识别、分析、应用和创造人工智能的能力;人工智能意识指的是对人工智能带来的双重影响的观点和态度,包括人工智能影响意识、需求意识和安全意识;人工智能伦理指的是要形成以人为本的价值认同,合法地、合乎道德地、安全负责地使用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思维指的是发展智能时代的一种高阶思维,核心是认知,强调计算思维和系统思维。 二、研究结论 高等院校人工智能素养教育的发展理路为以下四点。首先,研究与制定人工智能素养标准,为人才队伍的培养与建设提供依据;第二,革新人才培育理念,将人工智能素养教育与专业课程相结合;第三,完善人工智能素养课程建设;第四,提高教师人工智能素养,为人工智能素养教育提供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