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_通过相对自由能计算预测突变对SARS-CoV-2结合的影响》

  • 来源专题:COVID-19科研动态监测
  • 编译者: xuwenwhlib
  • 发布时间:2020-03-01
  • 2月27日_通过相对自由能计算预测突变对SARS-CoV-2结合的影响

    1.时间:2020年2月27日

    2.机构或团队:深圳晶泰科技有限公司;晶泰科技北京人工智能研发中心

    3.事件概要:

    ChemRxiv预印平台于2月27日发表了深圳晶泰科技公司等发表的文章“Computational Prediction of Mutational Effects on the SARS-CoV-2 Binding by Relative Free Energy Calculations”。

    文章显示,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的能力总是与它们与人类受体蛋白的结合能力相关。最初命名为2019-nCoV的SARS-CoV-2和SARS-CoV都被报道利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 (ACE2)作为人类细胞的进入受体。为了更好地理解SARS-CoV-2和ACE2之间的相互作用,该研究通过相对自由能计算,对蛋白-蛋白界面的热点残基进行了丙氨酸扫描诱变。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SARS-CoV和SARS-CoV-2与宿主受体的结合能力相当。自由能计算表明,在物理基础上评估病毒的感染能力是有希望的,而且还可以为抗病毒药物的设计提供有用的信息。

    *注,本文为预印本论文手稿,是未经同行评审的初步报告,其观点仅供科研同行交流,并不是结论性内容,请使用者谨慎使用。

    4.附件:

    原文链接:

    https://chemrxiv.org/articles/Computational_Prediction_of_Mutational_Effects_on_the_SARS-CoV-2_Binding_by_Relative_Free_Energy_Calculations/11902623

  • 原文来源:https://chemrxiv.org/articles/Computational_Prediction_of_Mutational_Effects_on_the_SARS-CoV-2_Binding_by_Relative_Free_Energy_Calculations/11902623
相关报告
  • 《通过相对自由能计算预测突变对SARS-CoV-2结合的影响》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0-03-03
    • ChemRxiv预印平台于2月27日发表了深圳XtalPi公司等发表的文章“Computational Prediction of Mutational Effects on the SARS-CoV-2 Binding by Relative Free Energy Calculations”。 文章显示,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的能力总是与它们与人类受体蛋白的结合能力相关。最初命名为2019-nCoV的SARS-CoV-2和SARS-CoV都被报道利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 (ACE2)作为人类细胞的进入受体。为了更好地理解SARS-CoV-2和ACE2之间的相互作用,该研究通过相对自由能计算,对蛋白-蛋白界面的热点残基进行了丙氨酸扫描诱变。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SARS-CoV和SARS-CoV-2与宿主受体的结合能力相当。自由能计算表明,在物理基础上评估病毒的感染能力是有希望的,而且还可以为抗病毒药物的设计提供有用的信息。 *注,本文为预印本论文手稿,是未经同行评审的初步报告,其观点仅供科研同行交流,并不是结论性内容,请使用者谨慎使用。
  • 《4月19日_ SARS-CoV-2突变对其致病性的影响》

    • 来源专题:COVID-19科研动态监测
    • 编译者:xuwenwhlib
    • 发布时间:2020-04-21
    • 信息名称: SARS-CoV-2突变对其致病性的影响 1.时间:2020年4月19日 2.机构或团队:浙江大学 3.事件概要: 浙江大学在medRxiv预印本平台发表论文“Patient-derived mutationsimpact pathogenicity of SARS-CoV-2”。文章旨在研究不同患者体内病毒的突变对其致病性的影响。 基因测序数据显示SARS-CoV-2存在大量的单核苷酸突变(SNVs),文章对来自11例患者体内SARS-CoV-2病毒的功能特征进行表征,发现不同的病毒分离株具有不同的突变,包括S蛋白中6个不同的突变,其中两个不同的SNVs导致相同的错义突变。当这些病毒株感染Vero-E6细胞时,不同的突变株具有不一样的细胞病变作用和病毒负载能力(差别高达270倍)。 *注,本文为预印本论文手稿,是未经同行评审的初步报告,其观点仅供科研同行交流,并不是结论性内容,请使用者谨慎使用。 4.附件: 原文链接: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4.14.20060160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