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经济增长的持续影响》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liguiju
  • 发布时间:2023-09-17
  • 厄尔尼诺(ENSO)极端天气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影响,但ENSO事件带来的经济创伤是否得以恢复,以及人类活动与极端气候条件耦合下如何影响全球经济尚不清楚。美国新罕布什尔州汉诺威达特茅斯学院领导的一项研究表明,厄尔尼诺现象持续降低了国家经济增长。统计分析显示, 1982-1983年和1997-1998年因厄尔尼诺事件,全球收入分别损失4.1万亿美元和5.7万亿美元。在碳减排情景下,ENSO的增加和气候变暖在21世纪预计造成84万亿美元的经济损失。该项研究结果强调了经济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以及由于这种变化的人为加剧而可能造成的未来损失。(李亚清 编译)

  • 原文来源: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f2983
相关报告
  • 《IMF预测2018年全球经济增长3.9% 》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8-01-26
    • 全球经济或将在2018年继续延续去年的良好势头,经济前景将会变得更加乐观。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而言,调升全球经济增长速度预期是其在2017年最经常做的事情之一。1月22日,IMF在其1月更新的《世界经济展望》的最新预测中,将全球经济2018年和2019年的增速预期提高至3.9%,均比去年10月的预测水平高出0.2%。与此同时,IMF将发达经济体今明两年的增速预期分别上调0.3%和0.4%至2.3%和2.2%。维持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今明两年预期增速4.9%和5.0%不变,但将中国2018年经济增速预期由去年10月的6.5%上调至6.6%。   通过浏览IMF本次经济增长预测报告,记者注意到,美国成为了其中耀眼的“明星”。相比去年10月作出的预测,IMF本次将美国2018年和2019年的增速预估值分别大幅上调0.4%和0.6%至2.7%和2.5%,其中,美国税改政策实施成为了最重要的“助推器”。“预计美国的税收政策变化将刺激经济活动,短期影响主要来自公司所得税降低带来的投资增长。预计在2020年之前,税收政策变化对美国经济增长的影响都将是积极的,到2020年累计影响达到1.2%。”IMF指出。   IMF的分析或将令美国总统特朗普喜笑颜开,毕竟他在推动税改法案通过时的主要论点,就是坚信税改将推动美国经济增长。此外,IMF表示,美国的税改政策和相关财政刺激措施将对美国的贸易伙伴特别是加拿大和墨西哥带来积极的效应。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经济的增长之路也并不会就此一帆风顺。在肯定税改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IMF强调,由于税改政策中的某些条款是临时性的,因此IMF预计,从2022年开始的之后几年美国经济增速将有所放缓。   美国经济增速预测喜人,并且由于当前美国经济仍在全球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的一举一动或将对全球经济产生连锁反应。IMF表示,迄今为止,长期债券收益率和美元对美国税收政策变化的反应似乎有限,目前市场预计货币政策收紧的步伐将比《世界经济展望》基线预测更为缓慢。不过,IMF举例称,若美国通货膨胀出现企稳迹象,这可能将引发金融市场调整,这是由于需求增长将对已经非常低的失业率造成下行压力。“较高的通货膨胀压力加上美联储提高政策利率速度快于基线预测,可能导致美国的期限溢价较大幅度地收缩,美元走强和股价下跌。全球金融状况趋紧将影响全球资产价格和资本流动,导致拥有较高的债务再融资需求和未对冲美元负债的经济体有可能陷入金融困境。”IMF表示。   事实上,在发达经济体中,除美国外,欧元区在2017年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美国复苏势头。而在2018年,欧元区或将继续迎来辉煌。IMF将欧元区今明两年的经济增速预测值调高0.3%,分别达到2.2%和2.0%。与此同时,欧元区内许多经济体的增长率也得到了上调,特别是德国、意大利和荷兰,这反映了内需增长势头的增强及外部需求的上升。   另外,正陷于脱欧谈判的英国也值得特别关注。从目前的情况看,英国脱欧困局对其本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并非一发而不可收拾,不过,脱欧谈判确实仍是困扰英国经济前景的风险因素之一。IMF维持了去年10月对英国2018年经济增速1.5%的预期水平不变,并将2019年该国经济增速水平小幅降低0.1%至1.5%。作为七国集团(G7)成员之一,英国的表现超越了意大利和日本,但落后于其他成员国。   更重要的是,IMF提出了一项关键的风险因素——内向型政策。包括英国与欧盟之间的脱欧谈判和之后的经济贸易协定协商以及北美自贸区协定重谈在内的重要长期商业协议正在进行之中。IMF认为,在这些谈判或其他类似安排的背景下,贸易壁垒增加和监管调整都将给全球投资造成压力,导致生产效率下降,从而拖累发达经济体、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潜在增长。“如不能实现更具包容性的增长以及包括美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对外失衡扩大都可能会导致采取内向型政策的压力增加。”IMF强调。   此外,尽管IMF维持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整体增长预期不变,但具体到各个地区前景差异依然存在。具体而言,新兴和发展中亚洲地区,中国与印度表现亮眼,相比2017年,2018年以及2019年印度经济将出现回暖,今年增长率预计将达到7.4%,与去年10月预期持平。在新兴和发展中欧洲地区,预计2017年的增长率将为5.2%,2018年和2019年的经济活动将继续强于去年10月时的预期水平,“主要带动因素是波兰,尤其是土耳其高于预期的增长。”IMF表示。与此同时,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经济复苏将加强,2018年将增长1.9%,而2019年增长水平预期则提高0.2%至2.6%。IMF认为,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墨西哥前景受益于美国需求增强而出现改善、巴西经济复苏进一步得到巩固、大宗商品价格走强和部分大宗商品出口国融资条件更为有利。
  • 《制药工业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 来源专题:重大新药创制—政策信息
    • 编译者:严舒
    • 发布时间:2014-10-06
    •     全球制药工业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主要推动力之一。2012年全球药物市场估计价值达到8570亿美元。这一数值是非洲最大经济体尼日利亚GDP的两倍。美国、加拿大依旧保持着领先的市场份额,占到全球的41%,欧洲紧随其后,占26.7%,日本11.7%,非洲及亚洲其他地区14.7%,拉美5.9%。再细分来看,撒哈拉以南地区占全球份额小于2%(80~100亿美元)。     基于研究型的制药工业在研发新药、提高药品质量,给患者带来福音的同时,也是全球经济的重要资产。制药工业也是雇员平均附加值最高的高技术部门,远远高于高技术制造业的平均附加值。根据欧洲统计数据,制药工业也是研发投资回报比最高的部门。2012年制药及生物技术的研发投资仅占所有商业研发投资的17.7%。近年来,一些国家的调查显示一句研究型的制药工业在上游及下游研发中的间接雇用是直接雇用的3~4倍。这些间接的雇用中很大一部分比例是高技术含量的职位。 变化趋势:     制药工业在长时间的主宰之后,渐渐出现了来自新兴经济体的竞争,如中国、巴西及印度。相对于新兴经济体的兴盛,以英国为首的老牌发达国家则出现了下滑的趋势,从2007年的第六位下降到2012年的第九位,中国和巴西则分别上升至全球制药市场第三位及第六位。就发展速度来看,美国和英国在2010年之2012年中市场增长了6%和2%,而中国和巴西的市场增长高达21%和38%。研发市场也出现同样的趋势,研发的重点渐渐从吗,美英转向新兴市场。尤其是2012年相对于巴西及中国的16%及21%的市场增长,欧洲五大市场及美国出现负增长,分别下降2%和1%。市场的下滑主要因素是由于世界经济危机及其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