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 蟾蜍毒液或可治疗抑郁、焦虑等精神疾病》

  • 编译者: 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5-10
  • 2024年5月8日,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Nature 上发表了题为Structural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5-methoxytryptamines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报告了一种在蟾蜍毒液中发现的致幻剂5-MeO-DMT改造后的类似物与血清素受体5-HT1A的相互作用,揭示了其具有抗焦虑和抗抑郁样活性且没有致幻剂样作用。这项研究揭示了5-HT1A靶向的致幻剂的作用机制,可能有助于未来开发新的神经精神疾病药物。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探索了致幻剂5-MeO-DMT与血清素受体5-HT1A的相互作用机制。他们研究了其结构并修改了化合物中的特定位点,以评估其作为治疗药物的潜力,并在抑郁症小鼠模型中进行了测试。研究团队开发了5-MeO-DMT的一种变体——4-F,5-MeO-PyrT,然后测试了其在小鼠体内的有效性。

    结果显示,与LSD和现有的临床使用的5-HT1A激动剂相比,这种改造后的化合物能产生类似的抗抑郁样活性。重要的是,这一效果不会伴随出现未修改的5-MeO-DMT带有的致幻作用。此外,这种变体对5-HT1A的选择性比对5-HT2A的选择性高800倍,这表明该化合物的治疗益处可能是由与5-HT1A受体的相互作用驱动的,验证了5-HT1A受体作为治疗靶标的潜力。这些发现阐明了5-MeO-DMT类致幻剂调节哺乳动物大脑受体的方式,并为开发神经精神疾病药物提供了的潜在途径。

相关报告
  • 《腺苷酸环化酶7和神经精神疾病:抑郁症的新靶点?》

    • 来源专题:重大新药创制—研发动态
    • 编译者:杜慧
    • 发布时间:2019-04-10
    • 腺苷酸环化酶(AC)是催化从三磷酸腺苷(ATP)产生环腺苷一磷酸(cAMP)的酶。人类表达九种膜状AC和一种可溶性AC。基因敲除或过表达啮齿动物模型的研究表明,AC亚型可能被靶向以实现特定的治疗结果。例如,AC1被作为缓解疼痛的靶点。值得注意的是,以前的研究检查了转基因小鼠以及人类遗传多态性,这表明AC7活性与抑郁症之间存在联系。在本综述中,我们概述了AC亚型的功能,并讨论了针对药物治疗的ACya靶向的最新发展。接下来我们将重点讨论有关AC7分子和动物药理学的现有文献,重点介绍AC7在抑郁症中作用的现有研究。此外,我们讨论了与乙醇作用和免疫系统有关的AC7的其他可能的生理功能。
  • 《新型生物响应材料可治疗心脏疾病》

    • 来源专题:生物科技领域知识集成服务
    • 编译者:刘晶晶
    • 发布时间:2014-06-06
    • 过度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活性有助于有害的组织重塑,因此,MMPs抑制剂已被广泛研究用来治疗疾病。虽然MMP抑制已明确是相关的治疗靶标,但由于受药物系统管理,MMP抑制剂的使用量受到严格限制,目前还未投入临床应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人员发表在《自然-材料》上的论文描述了一种多糖基水凝胶,可以局部注射到组织中,并对MMP高活跃程度做出响应,释放MMP抑制剂(rTMP-3),在靶标位置降低MMP活性。具体而言,rTIMP-3通过静电相互作用装置于水凝胶中,递送到靶标位置时,遇到活性MMP时交联度下降,抑制剂被释放。研究人员进行了猪的活体实验,结果表明这种凝胶可减少心脏左心室在心肌梗死发生后出现有害的组织重构建。由此也说明借助可注射的生物响应水凝胶可实现按需的局部抑制剂递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