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西安集成电路产业 产值将突破1000亿元》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01-02
  • 集成电路产业是现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和基础,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城市现代化、科技化水平的重要标志。2017年西安超过杭州、成都,成为全国集成电路设计业规模增长最快的城市。

    6年来整体规模扩大6倍

    集成电路和光电芯片,从制造技术来看都属于半导体领域,是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西安在存储器、移动通信、北斗导航芯片和功率器件的研发方面都具有领先优势。在光电领域,高折射率硅光芯片、微纳光波导光栅耦合器和VCSEL激光器芯片、半极性GaN光电芯片衬底材料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近年来,西安大力发展集成电路及其关联产业,全市目前拥有集成电路企业及相关科研机构200余家,产品涵盖通信、物联网、卫星导航、消费类电子等众多领域,已形成制造业快速发展、设计业与封装测试业协调联动的良好发展格局。过去6年,全市集成电路产业整体规模增长近6倍,复合增长率超过30%,产业规模稳居全国前列。

    2017年上半年,西安100余家光电芯片企业中销售收入在千万以上超过30家,实现产值20多亿元,集成电路产业从2011年的100多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600多亿元,整体规模扩大超过6倍。2017年西安集成电路设计业规模达到70多亿元,同比增长超过百分之百,位居全国城市第5,超过杭州、成都,成为2017年全国集成电路设计业规模增长最快的城市。

    引进国内外高端人才和项目

    专业的服务平台,为推动产业发展和进步提供了良好的支撑作用。国家集成电路设计西安产业化基地,是国家7+1模式的重点布局,西安集成电路设计专业孵化器,是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两大专业机构围绕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提供产业公共服务和专业技术服务,建设专业技术支撑平台,改善产业发展环境。陕西光电子集成电路先导技术研究院是国家首批的专业化光电子创新平台,与西安光电子专业孵化器一起,通过科研投资和孵化布局光电芯片行业领先技术,引进国内外高端人才和项目。

    2017年,西安市光电芯片相关行业在产值过千万以上的超过30家,共实现产值22亿元,同比增长19.7%。西安奇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可以称得上是国内光子集成领域的开拓者,致力于掌握光子集成技术的核“芯”技术,专注于高端PIC(光子集成线路)的芯片、器件、模块及子系统的研发,凭借自主研发的高折射率差、低损耗、低成本和三维光电子集成技术,开发出高密度、多功能、小体积、低能耗的光通讯核心器件,具有多功能、多通道、超高密度和微小尺寸等特点,主要应用在5G高速通信、光纤到户、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产业的光传输系统的应用领域,并提供全球领先的光传输解决方案。

    2025年光电产业产值过700亿元

    根据相关产业规划,到2021年,西安集成电路产业产值将突破1000亿元,其中集成电路设计产业产值过100亿元,制造业产值过500亿元;光电芯片产业3年产值突破100亿元,到2025年实现光电产业产值过700亿元。在3~5年内将形成光电芯片产业集群,形成规模化集群效应,培养一批光通信、光显示、光照明等领域的行业龙头。培育3~5家产值过10亿元、50家产值过亿元的光电企业;形成3~5家产值过100亿元,10家50亿~100亿元,20家10~50亿元,50家产值过亿元的集成电路企业。

    在移动通信、导航和存储器等特色领域,西安的核心芯片技术水平将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 原文来源:http://www.semi.org.cn/news/news_show.aspx?ID=54993&classid=117
相关报告
  • 《2020年绍兴集成电路及相关产业产值破300亿元》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1-02-04
    • 记者30日从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获悉,2020年,绍兴集成电路及相关产业产值突破300亿元,离“千亿”目标又近了一步。 2019年,绍兴集成电路产业被列入浙江省首批“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3年前还是一片“空白”,如今已成为一片广受关注的“芯”高地。崛起的背后,蕴藏着怎样的密码? 从“0”到“1” 2017年底,绍兴布局集成电路产业的设想,曾引发不小争议——没有基础,如何造高楼;高密度的资金技术投入,撑得下去吗? 2018年3月1日,中芯国际集成电路项目签约落户,消息传遍了绍兴的“朋友圈”。从“0“到“1”是如何发生的?回头看,这是多重因素叠加下,绍兴研判形势、准确出击的结果。 中国竞逐世界科技强国路上,科学技术领域的短板已经显现,国内诸多城市意识到芯片的重要性,纷纷开始出政策、找项目、挖人才。 同时,这也是绍兴产业动能转换的内在需求。 2018年初,绍兴提出打好以“两业经”“双城计”“活力城”为主要内容的“组合拳”。 其中,念好“两业经”就需要双轮驱动。然而当时的现实是,绍兴以印染化工为主导的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产品附加值和环境友好度在不断提升,但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尚没有大的起色。于是,一个可以快速提升产业层次、提振发展信心的新兴产业代表门类——集成电路呼之欲出。 第三重因素则是“板块再造”的现实压力。20世纪80年代,“八七一厂”曾作为国家集成电路重点发展的五大支柱企业之一落户绍兴。但由于历史因素,绍兴集成电路发展脉络中断。 另一方面,绍兴虽是国内外不少集成电路企业的零部件供应商,但没有一家处于产业链的核心位置,产值不大也较为分散。彼时,绍兴急需通过引进带动性的“链主型”龙头项目,凝聚关联企业,再造集成电路板块。 2019年,《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出台,绍兴作为全国仅有的两个“集成电路产业创新中心”之一,被写入国家战略。 从78天到22天 2018年5月18日,中芯集成电路制造(绍兴)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这一天,离中芯国际签约落户仅78天,刷新了绍兴重大项目从签约到破土动工时间的新纪录。 此后,中芯国际的发展速度也不负众望:2019年6月19日,主体厂房封顶;2019年11月16日,项目正式投产;2020年第一季度,实现全线量产…… 不光是中芯国际,其它项目也接连短时间落地。 2020年6月,长电集成电路(绍兴)有限公司300mm集成电路中道先进封装生产线项目一期厂房开工建设。据悉,项目从拿地到开工仅用了22天,用时只有浙江省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最多80天”的四分之一。 速度背后,是一整套高效运作的应对机制。 比如特殊项目,实行“一事一议”。在引进集成电路产业项目上,绍兴明确“投资10亿元以上的,量身定制落地方案”。中芯国际是第一个享受“特殊待遇”的企业,项目签约落户后,越城区专门成立推进工作领导小组,每周召集相关部门梳理问题,形成工作清单,倒排时间表督促解决。 中芯集成电路制造(绍兴)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奇说,大家聚在一起“头脑风暴”,每一个环节的问题,都能拿出最省时省力的方案。 同时,当地也致力要素保障,开辟“绿色通道”。实际上,集成电路项目的土地资源消耗大,用能和排污指标都不小。 面对该情况,绍兴创新采用了置换盘活、转移盘活、牵线盘活、回购盘活等多种形式,盘活存量用地近千亩,又通过争取拿到新增排污指标13万吨,成功解决了项目入驻的燃眉之急。浙江芯测半导体有限公司总经理潘苏皖记得,去年公司建设过程中遭遇电力供应不足问题,各级政府召开了3次协调会,帮企业拉起了专门的电力供应线路。 而对于行政审批,绍兴也“能快则快”。绍兴集成电路产业园管委会主任任宇说,在实践中,绍兴对集成电路项目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标准化服务体系,每个问题都有应对之策,能及时解决投资方的后顾之忧,赢得企业信任。 从1家到98家 集成电路“扎根”绍兴,“成绩”如何?2020年的报表,给出了回答。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绍兴滨海新区已集聚集成电路相关规上企业98家。这一年,绍兴市集成电路及相关产业产值突破300亿元。 3年时间,集成电路产业得以迅速扩大,在于解决了“项目从哪里来、资金从哪里来、人才从哪里来”等几个关键问题。 早在2017年下半年,绍兴便一次次赴全国重点城市考察、取经,加强对带动性、引领性集成电路龙头企业的盯引。近两年,绍兴又依托“绍兴周”等活动,赴上海、深圳、西安等城市,广发“英雄帖”。绍兴还主动搭建平台,连续3年举办“集成电路产业高峰论坛”,努力让越来越多的优质企业和高端人才将目光投向绍兴、脚步迈向绍兴。 据了解,绍兴还专门出台集成电路产业、人才专项政策等,在设计研发、新品流片、IP采购、专利申请与授权、人才引进等几乎全环节给予补贴支持,对于企业实现销售突破、产值大幅增长等几乎每一次“进步”都进行奖励。另外,绍兴还先后组建规模达75亿元的5个专项基金、100亿元的母基金,专项支持集成电路产业重大项目。 不仅如此,从谋划集成电路产业开始,绍兴也致力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比如在构建研究平台上,该市签约复旦科技园绍兴创新中心,推动浙大绍兴微电子研究中心、北大人工智能研究院入驻运营。 眼下,绍兴滨海新区集成电路产业已经形成“引进一个、招来一批、联动一片”的良性循环,构建起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设备及应用的全产业链,和集研发设计、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一体的产业生态圈。
  • 《2022年四川乐山光伏产值将突破1000亿元》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19-10-29
    • 从乐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获悉,乐山围绕产业链招商做大做强多晶硅光电产业。 乐山市围绕构建"3+1"现代产业体系,瞄准光电产业上下游实施产业链精准招商,取得显著成效。2019年签约总投资150亿元晶科25GW单晶拉棒切方项目和总投资60亿元协鑫年产8万吨颗粒硅项目;即将签约落地总投资60亿元横店东磁5GW单晶拉棒、切片、电池片项目和总投资30亿元的永祥新能源2.5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天津中环15GW拉晶切片、西安创联5GW单晶硅棒切片、天合光能5GW电池片等项目也在积极推进中。预计到2022年,乐山市多晶硅光电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全产业链将贡献税收超100亿元。 主要做法是: 一是领导牵头挂帅招商。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带队招商,建立党政"一把手"挂帅、分管领导主抓、区县主体、部门主责、要素部门保障、经合部门牵头的招商引资机制,为今年全年招商引资取得重要突破起到重要促进保障作用。 二是市区两级通力协作。由市经合外事局会同市经信和五通桥区组建专门的招商队伍,强化招商力量,多渠道招大引强。结合机构改革,五通桥区成立营商环境服务管理局,营造良好的政商关系和营商环境,创新服务机制,从项目规划、建设审批、入住等环节全程跟踪服务,让企业"一次都不跑",晶科一期从项目开工、厂房建设、设备安装、生产调试到点火试产用时仅100天,创造行业最快速度。二期项目也正式动工,各项建设正有条不紊地进行。 三是强化政策支持引领。为加快推进乐山多晶硅光电产业发展,打造千亿光电产业集群和"中国绿色硅谷",乐山市出台《乐山市加快多晶硅光电信息产业发展支持政策》。为多晶硅光电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四是加大省市资金支持。目前,乐山市已与上海中平资本、江苏中能、泽业投资合作组建了总规模100亿元(首期45亿元)的乐山市多晶硅光电信息产业基金,投入到晶科、协鑫项目。为多晶硅及光伏产业争取省级专项资金60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