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解读!揭示脂多糖调节子的精细化结构或有望帮助开发新型抗生素》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20-08-23
  • 当代谢途径的产物通过诱发该途径中一种关键酶类的活性的下降而减少其自身的产量时,就会发生反馈抑制,诸如此类抑制会控制脂多糖分子(LPS,lipopolysaccharide)的产生,而LPS是某些细菌外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推测,负责调解LPS生物合成的反馈信号通路要么是LPS本身,要么就是其前体1,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上的研究报告中,Clairfeuille等人就通过研究报告,膜蛋白PbgA或许就是科学家们长期寻找的大肠杆菌中的LPS信号转换器,当前的研究工作通过提供与LPS结合的蛋白的高分辨率结构扩展了科学家们对PbgA的理解。

    大肠杆菌有两种不同的膜结构,即内膜(磷脂双分子层)和外膜(LPS排列的外表面),LPS能在大肠杆菌的内表面开始进行组装,其组装的速度受到了LpxC酶的控制,在LPS的产生完成之前,脂质会被翻转到内膜的外表面进行进一步修饰,然后,完整的LPS会通过连接膜的蛋白桥运输到外膜的外表面。研究人员分析了这种通路是如何被调节的,即内膜上的PbgA如何通过与LapB相互作用来调节LpxC的活性,一种蛋白能够引导酶类FtsH去降解LpxC;因此,当LPS的水平较低时,PbgA就会抑制LapB和FtsH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稳定LpxC并促进LPS的生物合成。当LPS分子的水平超过外膜的阈值时,LPS的运输就会停止,这样LPS就会在内膜的外表面发生积聚,这或许就会引发潜在的致命性不规则膜结构的形成,通过感知LPS的积累,PbgA就会释放对LapB–FtsH的抑制,这样LpxC就会被降解从而减少LPS的生物合成并恢复脂质-LPS的平衡。

    研究者表示,携带截断形式PbgA的大肠杆菌仍然能够存活,但却会长期缺乏LPS,在这些突变体中,磷脂会迁移到外膜的外表面从而产生混合膜结构,这种混合膜结构中包含散布在LPS-磷脂膜区间的磷脂双层斑块,而磷脂双层斑块能允许抗生素和洗涤剂进入细胞。此前研究结果表明,当磷脂分子存在于外表面时,一种被称为棕榈酸酯的油脂官能团就会被纳入到LPS中,如今研究者在PbgA突变体的外膜LPS中发现了棕榈酸酯。此外,研究人员还使用X射线晶体衍射学技术以1.9A的分辨率解析了PbgA的结构,他们发现,PbgA属于一个包含EptA蛋白的酶类家族,EptA蛋白能对LPS的脂质A结构域添加磷脂衍生的分子修饰,脂质A由两个磷酸化的糖分子组成,通过修饰这些磷酸基团,EptA就能为细胞提供与脂质A结合的抗生素的耐受性。

    研究者表示,PbgA的外表面能与LPS分子紧密结合,随后他们重新评估了PbgA的低分辨率结构,结果证实了PbgA能与LPS的脂质A结构域结合,尽管磷脂部分占据了结合LPS附近的一个位点,但PbgA已经失去了EptA用来催化LPS修饰的氨基酸侧链,而PbgA是否能够保留酶的活性还有待于进一步确定。PbgA是一种能被改造成为受体的蛋白质,其能在内膜的外表面感知LPS,该结构或许就支持了一种模型,即PbgA–LapB–FtsH–LpxC的调节回路或许能作为一种控制机制,调节LPS的生物合成来满足细胞之间相互连接的双膜的物理需求,实际上,研究人员也证实了PbgA和LapB在膜中发生直接物理相互作用的发现。但是,LPS-PbgA结合如何释放PbgA对LapB-FtsH相互作用的抑制作用或许仍然是个未知数。

    研究者Clairfeuille及其同事通过研究发现,PbgA能通过一个连接域与脂质A基团进行结合,其所使用的的氨基酸序列在任何其它LPS结合蛋白中并未进行报道,这种LPS结合基团的突变或许就会抑制PbgA的功能,在最后一组实验中,研究者证实了基于这种序列的合成肽类能够结合LPS并抑制细菌的生长,而通过合理的设计,研究人员就能改善肽类的抗生素抗生素谱和效力。

    多粘菌素能通过两个磷酸化的糖分子(但PbgA只有一个结合位点)结合脂质A,多粘菌素抗生素粘菌素在临床上常常被用作治疗感染的最后手段,同时其还能增加外膜的通透性,从而使得细菌对更有效的抗生素变得敏感,研究者指出,PbgA衍生的肽类也能使细菌对其它抗生素变得敏感,其能与粘菌素协同作用,且不受EptA催化的LPS修饰的阻碍。PbgA是大肠杆菌中为数不多的没有明确功能的必须蛋白质之一,PbgA也是LPS的信号转到器,其能为开发新型抗生素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希望。

  • 原文来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597-x;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0-02256-x;http://news.bioon.com/article/6777380.html
相关报告
  • 《Nature | 新型抗生素有望战胜超级耐药菌,已开展人体临床试验》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1-04
    • 2024年1月3日,罗氏制药和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在 Nature 期刊同期发表了两篇论文,报道了一种新型抗生素作为临床候选药物的发现和开发,这种新型抗生素是一种栓系大环肽(tethered macrocyclic peptide),称为zosurabalpin,能够有效对抗超级耐药菌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 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已成为全球主要病原体,但其治疗选择有限。50多年来,没有对鲍曼不动杆菌具有抗菌活性的新的抗生素化学类型上市。 在第一篇论文(A novel antibiotic class targeting the lipopolysaccharide transporter)中,研究团队对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具有强效抗菌活性的栓系大环肽类抗生素进行了鉴定和优化。这类分子的抗菌作用机制是,阻断革兰氏阴性菌用于转运外膜脂多糖的蛋白质机器复合物LptB2FGC,从而阻断细菌脂多糖从内膜向外膜的运输。从栓系大环肽衍生的临床候选药物zosurabalpin(RG6006)在体外细胞和小鼠感染模型中有效地治疗了高度耐药的CRAB分离菌,绕过了其对现有抗生素的耐药机制。这种抗生素化学类型代表了一种有前途的治疗模式,可用于目前治疗选择不足的CRAB侵袭性感染患者,并进一步确定LptB2FGC作为抗菌药物开发的可行靶点。 革兰阴性菌非常难以杀死,因为它们的胞质膜被一层外膜包围,阻断了大多数抗生素的进入,外膜的不可穿透性是由于其中存在一种大型两亲性糖脂——脂多糖(LPS)。外膜的组装需要将LPS通过从胞质膜到细胞表面的蛋白质桥进行运输。维持外膜的完整性对于细菌细胞的生存至关重要,而其破坏可能会增加对某些抗生素的敏感性。因此,长期以来一直寻找形成这种跨膜转运蛋白的七种脂多糖转运(Lpt)蛋白的抑制剂。最近发现了一类新的针对鲍曼不动杆菌中LPS转运机制的抗生素。 在第二篇论文(A new antibiotic traps lipopolysaccharide in its intermembrane transporter)中,研究团队检查了这类抗生素的活性机制,表明它们以底物结合状态捕获脂多糖运输复合物,使之难以转运脂多糖,最终导致细胞死亡。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使用结构、生化和遗传方法,表明这些抗生素捕获了LPS转运蛋白的底物结合构象,从而使该LPS转运机制失效。这些抑制剂通过识别由Lpt转运体及其LPS底物组成的复合结合位点来实现这一目标。这项研究确定了一种不寻常的LPS转运的抑制机制,揭示了Lpt转运体的可成药构象,并为将这一类抗生素扩展到其他革兰阴性病原体提供了基础。 总的来说,这两项研究表明,这种新化合物zosurabalpin在应对高度耐药病原CRAB中展现出前景,目前正在进行人体临床试验,以深入开发这一化合物的临床应用。这些研究还识别出了脂多糖转运体的一个特定构象,可作为成药靶标,以开发类似化合物莱定向针对其他革兰氏阴性菌。
  • 《新发现有望开发UTI无抗生素疗法》

    • 来源专题:生物科技领域知识集成服务
    • 编译者:陈方
    • 发布时间:2019-05-09
    • 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证明,尿路感染(UTI)中的细菌依赖于一种新的化学形式的分子纤维素粘附在膀胱细胞上。该发现有望开发无抗生素治疗UTI感染的新方法,论文发表在PNAS上。 该研究团队今年早些时候在《科学》上发文,宣布在大肠杆菌中发现了一种化学结构独特的纤维素形式,称为pEtN(化学基团磷酸乙醇胺)。pEtN是细菌形成生物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种粘稠的分泌物,细菌分泌营养物质并保护自己免受抗生素和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 新研究表明,pEtN在UTI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UTI是世界上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大肠杆菌是主要致病因素之一。实验揭示了纤维素可以像砂浆一样,增强细菌与膀胱上皮细胞的粘附强度。 以前的研究已经表明pEtN和称为curli的细胞表面纤维编织在一起产生大肠杆菌生物膜,并且curli与肾脏感染和败血症有关。此次,研究者想了解pEtN和curli在细菌与宿主细胞粘附过程的所起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于是他们设计了一系列实验来分别测试curli和pEtN对粘合强度的影响。研究者将包含pEtN和curli的大肠杆菌生物膜附着到活细胞单层流变仪(Live-Cell Monolayer Rheometer,LCMR)的顶板上,然后使其与含有膀胱细胞的底板接触。然后,科学家迅速将顶板水平剪切了一小部分,由此产生的粘合应力水平就代表细菌的“粘性”。他们用基因工程大肠杆菌重复实验,其生物膜仅含有pEtN,或者仅含有curli。他们发现,包含curli和pEtN的细菌表现出最高的粘合强度,其次是仅含有curli,最后是仅含有pEtN。分子靶向攻击pEtN可能是传统抗生素的一个很好的替代品,预防细菌粘附有利于打破感染周期,这种治疗方法有利于缓解抗生素耐药性的全球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