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光机所在光学分辨率光声显微成像(OR-PAM)的图像超分辨重建算法研究上取得进展》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胡思思
  • 发布时间:2025-03-26
  •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高端光电装备部研究团队在光学分辨率光声显微成像(OR-PAM)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OR-PAM凭借其高光学对比度与低声学散射优势,在肿瘤检测、脑科学、眼科等领域广泛应用。然而,传统提升OR-PAM分辨率的方法需增加光学数值孔径,这不仅导致成像工作距离缩短、焦深减小,还会使微小的光学缺陷被显著放大。尽管现有去卷积算法可提升分辨率,但图像信噪比的下降常导致细节丢失甚至产生伪影,制约了其临床应用。

    研究团队提出一种基于稀疏性和反卷积的光声图像超分辨重建算法。该算法主要分为两部分:(1)稀疏重建,构建损失函数引入图像稀疏性约束,通过分裂Bregman算法抑制噪声干扰,增强图像高频成分,突破传统去卷积的频带限制;(2)梯度加速Landweber迭代,基于稀疏重建结果,采用快速收敛的迭代策略恢复高频细节,最终实现高分辨率图像重构。实验数据显示,该算法对小鼠视网膜血管的成像分辨率从6.2μm提升至3.8μm,图像变异系数从0.6提升至2.85,显示出了更高灰度、离散度及细节保留能力。即使在高噪声条件下,其重建效果仍显著优于现有Richardson-Lucy算法,有效避免了噪声伪影问题。

    此项技术的核心优势在于无需改造昂贵的光学硬件,仅通过算法升级即可突破衍射极限。为OR-PAM在眼科疾病筛查(如高分辨率视网膜血管成像助力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筛查)、肿瘤微环境观测(如精准观测肿瘤血管生成与药物代谢过程)以及神经科学(如活体状态下解析脑部微循环网络动态)等医学场景开辟了新路径。

    图1 基于本算法对小鼠视网膜图像进行超分辨率重建。(a) 原始视网膜图像,(b)基于所提出的高分辨率视网膜图像算法,(c)图1(a)、(d)中白色虚线框中视网膜结构的放大细节图1(b)中白色虚线框中视网膜结构的放大细节

    图2 基于提出算法的小鼠视网膜图像分辨率定量对比分析。(a)图1(a)(算法处理前)与图1(b)(算法处理后)水平线位置处的横截面灰度剖面曲线;(b) 对应图1(a)中L1、L2、L3位置处的半高宽(FWHM)对比;(c) 图1(a)与图1(b)垂直线位置处的横截面灰度剖面曲线;(d) 对应图1(c)中L4、L5位置处的FWHM对比

  • 原文来源:https://opg.optica.org/oe/fulltext.cfm?uri=oe-31-1-598
相关报告
  • 《研究人员实现了大视场的高速超分辨率成像》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3-08-18
    • 图:由于显微镜的大视场,可以同时获得多个细胞的超分辨率图像 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一种荧光显微镜,它使用结构照明在宽视场上进行快速超分辨率成像。这种新型显微镜可以以非常高的分辨率同时对多个活细胞成像,以研究各种药物和药物混合物对人体的影响。 来自德国Bielefeld 大学的Henning Ortkrass说:“复方药剂——通常用于慢性病患者或老年人的多种药物组合的效果——可能导致危险的相互作用,并正在成为一个主要问题。”“我们开发了这种显微镜,作为EIC Pathfinder项目的一部分,该项目旨在开发一个平台,可以研究个体患者的复方药剂。” 在Optics Express上,研究人员描述了他们的新显微镜,该显微镜使用光纤传输激发光,在非常大的视野范围内实现非常高的图像质量,具有多色和高速的能力。他们表明,该仪器可用于肝细胞成像,实现高达150 x 150 μm2的视场和高达44 Hz的成像速率,同时保持小于100 nm的时空分辨率。 Ortkrass说:“有了这种新的显微镜,可以在分离的细胞上测试单个药物组合,然后用超分辨率成像,观察细胞膜特征或细胞器的动力学。”“大视野可以提供有关细胞反应的统计信息,可用于改善个性化医疗保健。由于该系统潜在的小尺寸,它也可能用于高分辨率的临床应用。” 图: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荧光显微镜,该显微镜使用结构化照明在宽视场内进行快速超分辨率成像 大视场的高分辨率 这种新型显微镜是基于超分辨结构照明显微镜(SR-SIM)的,它使用光的结构模式来激发样品中的荧光,并实现超过光衍射极限的空间分辨率。SR-SIM特别适合于活细胞成像,因为它使用低功率激发,在产生高度详细的图像时不会损害样品。 为了在宽视场内实现高分辨率,这种新型显微镜从一组原始图像中重建超分辨率图像。这些原始图像是通过使用一组六根光纤以正弦条纹模式照射样品而获得的,该模式被移动和旋转以获得额外的信息。这使分辨率提高了两倍,同时仍能实现快速成像并与活细胞成像兼容。 Ortkrass说:“光纤选择和相移是使用新设计的基于振镜和mems反射镜的光纤开关进行的。”“我们还定制了一个六角形支架,可以将六根光纤的光束对准并重新聚焦到显微镜中,以照亮大视场,并允许精确调整所有光束。这使得该装置可用于全内反射荧光激发(TIRF)-SIM,用于将荧光激发和检测限制在样品的薄区域。” 肝细胞成像 由于肝脏是参与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研究人员使用固定的多色染色大鼠肝细胞样本进行了测试。用新显微镜产生的重建图像使比光的衍射极限更小的微小膜结构可视化。 Ortkrass说:“这个紧凑的系统独特地结合了大视野、快速模式切换速度和多色、节能激励。”“此外,该设置实现了非常高的图像质量,可以调整为执行2D-SIM或TIRF-SIM。” 接下来,研究人员计划将显微镜装置应用于肝细胞的活细胞研究,以观察几种药物治疗后细胞的动力学。他们还计划改进图像重建过程,以实现获得的原始数据的实时重建。
  • 《光收缩材料使普通显微镜具有超分辨率》

    • 来源专题:后摩尔
    • 编译者:shenxiang
    • 发布时间:2021-06-02
    •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电气工程师开发了一种技术,可以提高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从而可以直接观察活细胞更精细的结构和细节。 这项技术把传统的光学显微镜变成了超分辨率显微镜。它包括一种特殊的工程材料,当它照亮样品时会缩短光的波长——这种收缩的光本质上是使显微镜能够以更高的分辨率成像。 将低分辨率的光转换成高分辨率的光,只需在材料上放一个样品,然后把整个东西放在普通显微镜下——不需要任何花哨的修饰。 这项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克服了传统光学显微镜的一大局限:分辨率低。光显微镜对活细胞成像很有用,但不能用来观察更小的细胞。传统的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限制为200纳米,这意味着任何比这一距离近的物体都不会作为单独的物体被观察到。虽然有更强大的工具,如电子显微镜,它有分辨率看到亚细胞结构,但它们不能用来成像活细胞,因为样品需要放在真空室内。 “要的挑战是找到一种分辨率非常高、对活细胞也安全的技术。该研究团队开发的技术结合了这两个特点。有了它,传统的光学显微镜可以用来成像活体亚细胞结构,分辨率高达40纳米。 这项技术包括一种显微镜载玻片,上面涂有一种叫做双曲超材料的光收缩材料。它是由纳米级的银和硅玻璃交替层组成的。当光通过时,其波长缩短并散射,产生一系列随机的高分辨率散斑图案。当样品被安装在载玻片上时,它会被这一系列的散斑光图案以不同的方式照亮。这将创建一系列低分辨率图像,这些图像都被捕获,然后通过重建算法拼接在一起,生成高分辨率图像。 研究人员用商用倒置显微镜测试了他们的技术。他们能够在荧光标记的Cos-7细胞中成像精细的特征,比如肌动蛋白丝——这些特征仅仅用显微镜本身是无法清楚辨别的。这项技术还使研究人员能够清楚地区分间距为40至80纳米的微小荧光珠和量子点。 研究人员说,这种超分辨率技术在高速运行方面有很大的潜力。他们的目标是将高速,超分辨率和低光毒性纳入一个活细胞成像系统。 研究团队现在正在扩展这项技术,在三维空间进行高分辨率成像。本研究表明,该技术可以在二维平面上产生高分辨率的图像。研究团队此前发表的一篇论文显示,这项技术还能够以超高轴向分辨率(约2纳米)成像。他们现在正致力于将两者结合起来。 论文信息:"Metamaterial assisted illumination nanoscopy via random super-resolution speckles." Co-authors include: Yeon Ui Lee*, Junxiang Zhao*, Qian Ma*, Larousse Khosravi Khorashad, Clara Posner, Guangru Li, G. Bimananda M. Wisna, Zachary Burns and Jin Zhang, UC San Die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