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电力交易机制支持分布式太阳能》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11-13
  • 中国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优化分布式电力交易市场的新模型。

    他们的混合交易模式 (HTM) 以两层市场的形式运作。第一层涉及小型产消者与聚合实体之间的交易,而第二层涉及聚合器与较大的工商企业之间的交易。区块链技术可确保交易的安全性和验证性。

    “许多新兴经济体的分布式能源交易市场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原因是市场机制日趋合理,可再生能源渗透率不断上升,监管要求也随之提高,”学者们表示,“亟待优化分布式能源交易市场机制,促进分布式能源资源开发。”

    HTM 涉及四个参与者:居民用户、工业和商业用户、电力公司和聚合器。聚合器不仅促进交易,还汇集资源。在第一层,居民用户与聚合器交易多余的能源,然后聚合器利用其稳定的供应和市场力量与更大的工业和商业买家进行接触。

    住宅用户可以从聚合器购买电力,或在光伏系统停止发电时使用存储的电力。他们还可以将剩余能源出售给聚合器或将其存储在自己的存储系统中。

    工业和商业用户有三种选择:与DP市场中的聚合器进行交易,根据需求以不同的价格购买电力,将剩余能源存储在聚合器的设备中,或直接与市场上的其他企业进行交易。

    科学家解释说:“工业和商业用户之间的分布式电力交易模式(选择 3)与微电网内的点对点(P2P)交易类似。”

    为了确保电网稳定并满足实时需求,研究人员将两层的交易机制建立在连续双向拍卖 (CDA) 的基础上。CDA 常用于证券交易,允许买卖双方同时竞价。该系统遵循“信用优先、价格优先、时间优先”的规则,优先考虑信用评级最高者,然后是最优价格,最后是最早的出价。

    “在这种模式下,智能合约可以即时自动执行交易,在满足预定义条件时执行交易,从而减少人工干预并确保公平性。区块链技术通过确保每笔交易的可追溯性和真实性,进一步增强了参与者的信任,”研究人员表示。“此外,它还通过在分散式账本上记录交易来简化结算流程,最大限度地降低交易成本并加快付款速度。”

    该组织建议中国和类似市场进行多项政策改革,以支持拟议的模式。这些改革包括推动聚合公司的发展、将大规模和分散的存储整合到市场中,以及加快绿色证书验证。

    他们在最近发表在《人文社科通讯》上的《优化分布式电力交易市场的混合交易模型》中介绍了所提出的模型。这项研究由来自江南大学、厦门大学、东南大学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研究人员进行。

  • 原文来源:https://www.wedoany.com/zh-cn/shortnews/MRPBq3Oa.html
相关报告
  • 《推动储能、分布式发电参与!能源局发文指导电力现货交易!》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11-28
    • 11月25日,国家能源局发布《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征求意见稿)》《电力现货市场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两份文件指导和管理电力现货市场。文件提出:“推动储能、分布式发电、负荷聚合商、虚拟电厂和新能源微电网等新兴市场主体参与交易。” 文件要求:按照“统一市场、协同运行”的框架,构建省间、省/区域现货市场,建立健全日前、日内、实时市场。加强中长期市场与现货市场的衔接。 电力现货市场应先开展模拟试运行、结算试运行,符合条件后进入正式运行。 更为重要的一点,这次电力现货市场确定了参与者的准入和退出机制,文件提出:准入电力市场的发电企业和电力用户原则上不允许退出。满足下列情形之一的,可自愿申请办理退市手续: (一)市场主体宣告破产、退役,不再发电、用电或提供辅助服务。 (二)因国家政策、电力市场规则发生重大调整,导致原有市场主体因自身原因无法继续参加市场。 (三)因电网网架结构调整,导致市场主体的发用电物理属性无法满足所在地区的市场准入条件。 (四)长期不具备发电能力的发电机组向省级政府电力管理部门申请取消准入资格并获得批准。 (五)售电公司退出条件按照国家有关售电公司准入与退出的管理规定执行。 在落实电力现货市场监管方面,文件提出: 电力现货市场主体不得违反公平竞争原则,通过以下滥用市场力、市场串谋等不正当手段制造市场供需紧张或宽松的行情,操纵或影响市场交易价格,谋取不当利益。 (一)市场主体利用市场份额和优势地位,通过物理持留、经济持留等方式操纵市场价格。 (二)市场主体通过合谋、串谋或以私下约定等方式统一开展市场报价,或集中资金进行买入或卖出的电力交易以操纵市场价格。 (三)以散布谣言、传播虚假信息、延迟披露信息等手段影响市场交易价格走向。 (四)通过无故申请机组设备检修或延长检修期限,故意限制自身发电能力,从而减少市场有效供应、提高市场价格。 (五)以远高于市场同类型机组边际成本进行市场申报。 (六)同一集团内的不同发电企业,或不同的发电、售电企业在相同的交易时间段内进行价格和数量相近、方向相反的交易,或同一集团内的不同企业刻意偏离成本与供需形势开展交易,以操纵市场价格。 (七)同一集团内的不同发电企业利用电网阻塞,集中转入或转出中长期交易合同,以赚取现货节点电价价差收益的行为。 (八)以抬高或压低某日或某个时段的交易价格为目的,连续买入或卖出合同,以操纵市场价格。 (九)在跨省跨区交易中随意更改报量报价信息,影响省内市场价格。 (十)其他经认定属于市场操纵行为的情况。 各地电力现货市场规则应对市场操纵行为的认定进行规定。电力现货市场运营机构发现以上事项应当予以记录,保存相关证明材料,并及时报告能源监管机构调查处理。 原文如下: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公开征求 《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征求意见稿)》《电力现货市场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为规范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和运营,加强电力现货市场监管,维护电力现货市场秩序和市场成员合法权益,我们组织有关单位研究起草了《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征求意见稿)》《电力现货市场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欢迎有关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提出宝贵意见建议。请在本公告发布之日起30日内将相关意见建议传真至010-81929144,或通过电子邮件发至fgs_nea@163.com。 感谢参与和支持! 附件: 1.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征求意见稿) 2.电力现货市场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 2022年11月22日
  • 《太阳能热化学分布式供能关键技术取得新进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8-10-09
    • 分布式能源系统具有高效、环保、经济、可靠和灵活等特点,能够实现清洁能源的就地利用和消纳,对于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分布式能源系统直接面向用户需求,与大电网配合,可有效降低电力负荷波动对大电网的影响,减少发生停电事故对用户的影响;对于边防、海岛等能源供应困难地区,多能源互补的分布式能源是解决其能源保障问题的重要手段。可再生能源作为未来能源系统的重要构成,适合通过多能互补分布式供能系统进行利用,可以克服可再生能源分散、不稳定等利用难点。多能源互补的分布式能源系统满足国家能源结构调整与节能减排的战略需求,也是集中式供能系统的有益补充。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分布式供能与可再生能源实验室团队针对多能互补分布式供能开展了系统高效集成、太阳能热化学燃料转化、富氢燃料动力发电、储能与系统调控等关键技术攻关,先后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基于“品位对口、梯级利用”科学用能思想,开展了太阳能与清洁燃料热化学互补系统的高效集成关键技术研究,发展了基于中低温太阳能热化学转化耦合化学回热的分布式供能系统,实现了太阳能及动力余热的高效互补利用。针对太阳能热化学燃料转化过程,构建了多物理场耦合模型,开展了太阳能热化学吸收/反应器结构及运行调控策略的优化分析,旨在提升太阳能热化学吸收/反应器的运行性能。针对太阳能燃料(富氢燃料)的高效利用,开展了富氢燃料发电技术研究,研究富氢燃料发动机的变工况性能,提升了太阳能燃料动力发电的安全可靠性。针对现有分布式供能技术中动力排烟余热驱动吸收式制冷利用过程中存在的温度断层,提出了基于化学回热的高效余热回收形式,实现动力余热到高品位燃料化学能的转化,减小余热回收过程中的不可逆损失。针对太阳能输入与用户负荷不匹配的问题,构建了储能与系统变工况调控模型,研究太阳能辐照强度和负荷变化条件下系统的调控方法,分析了化学储能与物理储能方式对系统变工况性能的调控效果及性能提升机理,优化双储能单元的调控及互补运行策略,旨在提升集成太阳能分布式供能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及可靠性。研究团队在廊坊研发中心太阳能热化学发电实验平台中开展了热化学转化、动力发电及变工况调控等关键技术的实验研究工作,对相关模型及调控策略进行了实验验证,均达到了预期目标。   研究团队提出的太阳能热化学分布式供能系统,集成太阳能热化学燃料转化、化学回热、富氢动力与储能等关键过程。聚光太阳热能及动力余热分别经由一体化太阳能热化学/吸收反应器和固定床反应器驱动热化学燃料转化反应,转化为高品位富氢燃料化学能,并进行高密度、稳定存储,实现了太阳能及动力余热的高效利用。其中,太阳能净发电效率达20%以上,系统能源利用率达80%以上。通过对太阳能热化学分布式供能关键技术的研发,克服太阳能低密度、间歇性、不稳定的固有缺点,突破动力余热回收温度断层、不可逆损失大的局限,攻克太阳能热化学燃料转化、富氢动力发电及变工况调控等一系列从设计到优化、从理论到应用的技术难关,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太阳能热化学分布式供能集成方法与关键技术,获得20余项国际和国家发明专利,并获中国优秀专利奖、还发表多篇高质量学术论文。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在太阳能热化学分布式供能系统中取得的关键技术进展,有助于推动多能互补分布式供能系统及余热梯级回收利用的发展,为多能互补分布式供能系统应用提供可靠、先进的技术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