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下午,2018第三届未来科学大奖在京揭晓,李家洋、袁隆平、张启发获得生命科学奖,马大为、周其林、冯小明共同获得物质科学奖,林本坚获得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未来科学大奖新闻发布会现场
除了袁隆平先生,其他获奖人公众相对都不太熟悉,尤其是来自台湾的林本坚教授,他在电话连线时获得掌声的热烈程度仅次于袁隆平先生。这不仅仅因为他是首位获奖的台湾同胞,更因为他的工作领域正是近期为民众所热切关注的芯片领域。
生命科学奖与物质科学奖均下出“三黄蛋”
今年大奖最为出人意料的就是,生命科学奖与物质科学奖都产生了三位获奖人,这于未来科学大奖,尚属首次,而就诺奖而言,已是常态。中国的未来科学大奖除了在奖金总额上已经追平诺奖,在获奖者名额上也快速迫近。可见“中国的诺贝尔奖”已是神形皆备、实至名归。
今年的生命科学奖颁给了李家洋、袁隆平、张启发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系统性地研究水稻特定性的分子机制和采用新技术选育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中的开创性贡献。
袁隆平先生已是名满天下,而李家洋、张启发两位教授,大家知道的并不多,这次生命科学奖的颁发,恰好回应了前段时间关于杂交水稻的热议。是啊,包括杂交水稻在内的农作物品种改良优化,饱含了无数科学家的辛劳和汗水,我们除了记住袁隆平,也应该记住和袁先生一样为了中国人民能吃饱饭而做出重大贡献的这些民族英雄。
李家洋是安徽肥西人,植物分子遗传学家,他长期从事高等植物生长发育与代谢途径调控的分子网络研究和水稻品种设计育种,着重于阐明高等植物株型形成的分子机理,并致力于水稻的分子品种设计,培育高产、优质、高抗、高效新品种,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开创性贡献,引领了该领域的国际科学前沿。李家洋领衔的团队经过十余年的艰辛攻关,通过分子设计育种技术,精准选出高产与优质的控制基因“组装”在一起,破解水稻了“高产不优质、优质不高产”的难题。该研究成果“水稻高产优质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及品种设计”也荣获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张启发是湖北公安人,作物遗传育种和植物分子生物学家,他一直致力于水稻基因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开发抗虫、抗旱、少化的“绿色超级稻”,其领衔开发的“抗虫转基因水稻”就是绿色超级稻研究中的一部分。
正是有了千千万万像袁隆平先生一样优秀杰出、任劳任怨的农业科学家,我们国家才能牢牢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确保国家的种业安全、粮食安全。此次未来科学大奖把生命科学奖颁给袁隆平先生和他的同行们,可谓是众望所归。
最让人忍俊不禁的是,在电话连线获奖人时,袁先生第一时间并未接到电话,而是他家里的一位女士先拿起话筒,连声说“你找袁隆平噢,等一哈”。结果没有听清的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项委员会主席骆利群教授把获奖信息连说两遍,引起了现场观众的哄堂大笑。昨天刚好是袁先生88岁的生日,今天的未来科学大奖应该是袁先生今年收到最好的生日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