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个!中国能建压缩空气储能地下人工硐室实验室投运》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8-27
  • 8月21日

    中国能建数科集团打造的

    压缩空气储能地下人工硐室实验室

    在湖南省长沙市建成

    标志着全球首个大体量

    人工硐室型压气储能试验设施

    正式投入运行

    实验室历时2年打造,占地面积13.6亩,硐室内径为6米,空间达9000立方米,设计承压能力为18兆帕,主要由实验室入口隧道、精密连接隧道和核心主实验硐三部分组成,是压气储能领域全球最大规模、最先进的人工硐室原位试验平台。实验室创新性地模拟了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真实运行环境,配备有高效“打气筒”系统,能够每小时向模拟的“超大储气轮胎”中注入高达10500立方米的常压空气,可在真实的岩体环境中开展储气库长期耐压和充放气循环试验,展现了其强大的实验能力与效率。依托这一世界级试验平台,科研人员可针对材料和结构的密封性能、储气库围岩稳定性及硐室变形、储气库温度场分布及热力学特性、高温高压高湿多场耦合环境下材料的耐压耐温耐老化特性等核心问题开展科学研究,为大容量、超长时、高效率、高安全人工硐室型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建设提供关键核心技术科学实验和工程验证,进一步推动储能产业集群化、规模化、高端化发展,对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助推“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 原文来源:https://www.in-en.com/article/html/energy-2334301.shtml
相关报告
  • 《世界首台大罐式陕西铜川350MW人工硐室压缩空气储能电站正式开工》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1-03
    • 1月2日,陕西省铜川市2025年一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中国能建陕西铜川350兆瓦压缩空气储能电站项目现场举行。中国能建数科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宋玉文参加并致辞,铜川市委副书记、市长郝光耀出席并宣布项目正式开工。中国能建陕西铜川350兆瓦压缩空气储能电站项目位于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是陕西省首座压缩空气储能电站项目。项目采用自主研发的“中国能建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解决方案”,总投资约24亿元,储能容量达1400兆瓦时,储能6小时,释能4小时,计划年运行天数达330天,年最大发电量约9.24亿度。项目采用的透平机、压缩机为目前世界范围内正在实施的单机容量最大、参数最高的多目标宽工况核心设备,标志着中国能建在压缩空气储能领域再攀新高峰。 宋玉文表示,世界首台大罐式350兆瓦人工硐室压缩空气储能电站项目,是全球首例在石灰岩地层建设储气库,打破了常规选址局限,拓展了储气库选择范围,对压缩空气储能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动能源转型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和战略意义。项目建成后,能够直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当地就业,实现工矿废弃地零排放、零污染、绿色园林式再利用的零碳发展,为铜川构建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新活力、新动能、新支撑。 宋玉文强调,中国能建数科集团将以项目正式开工为新起点,秉持“全自主化、全产业链、全国产化、全开放式”的合作理念,携手产业链各方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持续发挥“研投建营数”一体化优势和智能建造、绿色建造经验,打造标杆工程、示范工程,积极融入当地社会发展,助力铜川打造产业转型升级新高地。 陕西省铜川市委市政府领导,耀州区委区政府领导,中国能建数科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等相关单位,中央、省市媒体记者等,共计300余人参加开工仪式。
  • 《我国人工硐室储气库技术取得重要进展》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8-21
    • 北京8月18日电  记者8月18日从中国能建集团所属中国能建数科集团获悉,世界最大人工硐室储气原位试验平台开展的储气密封循环试验日前在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取得成功。这标志着我国全面掌握了人工硐室储气领域相关技术,将加速推动压缩空气储能行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此次试验压力突破人工硐室储气库最高压力等级18兆帕。通过高低压循环、长时保压“双168小时”连续运行验证,储气库密封性、稳定性等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创下超高压力、超严密封、超高可靠、超全感知、超高效率五项世界纪录。 项目负责人纪文栋介绍,高压储气库全系统必须“零缺陷”,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导致气体泄漏。这次试验突破了高压储气系统严苛之极限。 “这项成果来之不易。”中国能建集团首席专家万明忠谈道,为了攻克成套技术,公司数十位研究人员驻扎在深山老林近700天,搭建了实验室。他们白天钻山洞,晚上研究数据、改方案,经过上千次的实验,终于实现了关键技术突破。 据悉,开展试验的人工硐室储气原位试验平台拥有两座超大型试验洞,最大埋深110米,最高试验压力达20兆帕,具备“双洞”同步试验能力,规模与压力参数均居世界之最。实验室筹建于2022年12月,2024年8月投用,其建设攻克了人工硐室型高压力、多介质、长周期气体存储的安全与经济性世界难题。 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中国能建数科集团带领长江设计集团、万华节能集团联合攻关,攻克刚柔复合密封体系、围岩承载理论、全域温度场数据获取、高压空气状态观测等多项技术难题,实现100%自主知识产权。 这项试验开创性地拓展了在超高压条件下,高经济性、高可靠性、高建造效率、高运行可控的深部地下资源利用空间。“深地空间资源的利用十分困难,我们的技术成果将为深地空间资源化利用开辟新路子、拓展新空间,有助于开启储氢、储氦、储油气等能源储备新格局。”中国能建数科集团副总经理李峻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