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量子霍尔效应研究从二维迈向三维》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12-19
  • “你说这么薄算二维吗?”复旦大学物理学系教授修发贤拿起一张A4纸:“这个厚度最起码已经到几十微米了,但真正的二维是几个原子层厚,仅有几纳米,是纸张厚度的万分之一。”

    量子霍尔效应是20世纪以来凝聚态物理领域最重要的科学发现之一,迄今已有4个诺贝尔奖与其直接相关。但100多年来,科学家们对量子霍尔效应的研究仍停留于二维体系,从未涉足三维领域。

    修发贤课题组近日在该领域实现突破,在拓扑半金属砷化镉纳米片中观测到了由外尔轨道形成的新型三维量子霍尔效应的直接证据,迈出了从二维到三维的关键一步。

    12月18日,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

    给电子“定规矩” 三维量子霍尔效应真的存在吗

    早在130多年前,美国物理学家霍尔就发现,对通电的导体加上垂直于电流方向的磁场,电子的运动轨迹将发生偏转,在导体的纵向方向产生电压,这个电磁现象就是“霍尔效应”。如果将电子限制在二维平面内,在强大的磁场作用下,电子的运动可以在导体边缘做一维运动,变得“讲规则”“守秩序”。

    但以往的实验证明,量子霍尔效应只会在二维或者准二维体系中发生。“比如说这间屋子,除了上表面、下表面,中间还存在一个空间。”修发贤用手上下比划着。人们知道,在“天花板”或者“地面”上,电子可以沿着“边界线”有条不紊地做着规则运动,一列朝前,一列向后,像是两列在各自轨道上疾驰的列车。那么,在立体空间中呢?

    三维体系中存在量子霍尔效应吗?如果有,电子的运动机制是什么?

    观测到量子霍尔效应 但电子运动机制并不明确

    6年前,修发贤加入复旦大学物理学系。2014年,在拓扑半金属领域,他选择了材料体系非常好的砷化镉“试着研究一下”,谁料“一发不可收拾”。从大块的体材料,到大片的薄膜,再到纳米类结构和纳米单晶,他带着学生们孜孜不倦地深耕于此,乐此不疲。

    “我们在砷化镉纳米片中看到这一现象时非常震惊,三维体系里边怎么会出现量子霍尔效应?”2016年10月,修发贤及其团队第一次用高质量的三维砷化镉纳米片观测到量子霍尔效应时,就像目睹汽车飞到空中那样又惊又喜。

    很快,他们的这一发现发表在了《自然—通讯》上。随后,在样品制备过程中借鉴修发贤团队前期已发表的经验,日本和美国也有科学家在同样的体系中观测到了这一效应。但遗憾的是,基于当时的实验结果,实际的电子运动机制并不明确。

    课题组提出了他们的猜想:一种可能的方式是从上表面到下表面的体态穿越,电子做了垂直运动;另一种可能是电子在上下两个表面,即在两个二维体系中,分别独立形成了量子霍尔效应。

    研究人员决定“打破砂锅问到底”。但是,面对千分之一根头发丝粗细的实验材料和快如闪电的电子运动速度,这实验该怎么做?

    把“房子”放歪 发现来源于外尔轨道的运动机制

    “我们把‘房子’放歪了!”实验材料虽小,灵感却可以从日常生活而来。修发贤课题组想了一个办法,他们创新性地利用楔形样品实现可控的厚度变化。“屋顶被倾斜了,房子内部上下表面的距离就会发生变化。”修发贤比划出一个“横倒的梯形”。

    通过测量量子霍尔平台出现的磁场,可以用公式推算出量子霍尔台阶。实验发现,电子在其中的运动轨道能量直接受到样品厚度的影响。这说明,随着样品厚度的变化,电子的运动时间也在变。所以,电子在做与样品厚度相关的纵向运动,其隧穿行为被证明了。

    “电子在上表面走四分之一圈,穿越到下表面,完成另外一个四分之一圈后,再穿越回上表面,形成半个闭环,这个隧穿行为是无耗散的,所以可以保证电子在整个回旋运动中仍然是量子化的。”修发贤说,整个轨道就是三维的“外尔轨道”,是砷化镉纳米结构中量子霍尔效应的来源。

    至此,三维量子霍尔效应的奥秘终于被揭开了。

    对于这次成果的诞生,修发贤觉得,在砷化镉的研究方面,这才刚刚开始。

    “这是一个作品,我们第一次提出了新的机制,也得到了认可。但还有可以深挖的,还有更具体的东西,我想得继续做细做好。”他表示。

  • 原文来源:http://www.xincailiao.com/news/news_detail.aspx?id=369584
相关报告
  • 《我科学家发现基于外尔轨道的三维量子霍尔效应》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12-21
    • 量子霍尔效应是20世纪以来凝聚态物理领域最重要的科学发现之一,但100多年来,科学家们对量子霍尔效应的研究仍停留于二维体系。 为实现这一领域的突破,复旦大学物理学系修发贤带领其课题组在拓扑半金属砷化镉纳米片中观测到了由外尔轨道形成的新型三维量子霍尔效应的直接证据,迈出了从二维到三维的关键一步。相关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12月18日零时在线发表于《自然》主刊。 早在130多年前,美国物理学家霍尔就发现,对通电的导体加上垂直于电流方向的磁场,电子的运动轨迹将发生偏转,在导体的纵向方向产生电压,这个电磁现象就是“霍尔效应”。但以往的实验证明,量子霍尔效应只会在二维或者准二维体系中发生。三维体系中存在量子霍尔效应吗?如果有,电子的运动机制是什么? 为解答这一问题,修发贤团队在一种特殊的材料体系中,也就是拓扑狄拉克半金属砷化镉材料里,观测到三维量子霍尔效应。该效应与传统的二维量子霍尔不同,存在特殊的电子轨道,称为外尔轨道,电子可以从上表面穿越到下表面,然后再回到上表面。 修发贤表示,课题的难点在于材料的制备和器件的测量。首先对材料的要求非常高,必须能够精确控制厚度,必须有很高的迁移率。课题组从2014年开始生长这个材料,目前可以达到厚度的可控性(50—100纳米),迁移率达到10万。第二个难点在于,测量必须在极端条件下进行:低温和强磁场。温度在几十毫K(也就是零下270多摄氏度),强磁场在30多特斯拉(地磁场的百万倍)。 “我们的这个研究属于自由探索型的基础研究,在凝聚态物理方面,我们发现了三维量子霍尔效应,可以为今后的进一步科研探索提供一定的实验基础。”修发贤说。
  • 《二维材料中的“谷态”有可能用于量子计算》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9-09-24
    • 二维二硫化钨(WS2)的新研究可能为量子计算的发展打开大门。 在9月13日发表于《自然通讯》上的一篇论文中,科学家们报告说,他们可以通过对编码量子数据有用的方式来操纵这种超薄材料的电子特性。 该研究涉及WS2的能量谷,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布法罗大学的物理学家郝曾将其描述为“晶体固体中电子结构的局部能量极值”。 谷对应于电子在材料中可以具有的比能,并且一个谷与另一个谷中电子的存在可以用来编码信息。一个谷中的电子可以用二进制代码表示1,而另一个谷中的电子可以表示0。 控制可能在何处发现电子的能力可以在量子计算中取得进步,从而可以创建量子信息的基本单位量子位。量子位具有神秘的品质,不仅能够以1或0的状态存在,而且能够以与这两个状态相关的“叠加”状态存在。 《自然通讯》上的论文标志着向这些未来技术迈出的一步,展示了一种在WS2中操纵山谷状态的新颖方法。 UB文理学院的物理学教授Zeng博士与UB杰出物理学教授Athos Petrou博士以及内布拉斯加奥马哈大学物理学主席Renat Sabirianov博士共同领导了该项目。其他合著者包括UB物理研究生Tenzin Norden,赵川和张佩瑶。该研究由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 改变二硫化钨的能量谷 二维二硫化钨是三原子厚的单层材料。在此配置中,WS2具有两个能量谷,两个能量谷都具有相同的能量。 过去的研究表明,施加磁场可以使波谷的能量向相反方向移动,降低一个波谷的能量使其“更深”,并且对电子更具吸引力,同时提高另一个波谷的能量使其成为“电子”。更浅。 这项新研究在以前的工作基础上,增加了另一项创新。 曾说:“我们表明,如果在二硫化钨下面放置一层薄薄的磁性硫化euro,则两个谷的能量转移可以扩大两个数量级。” “当我们再施加1特斯拉的磁场时,我们能够实现谷能量的巨大转变-相当于我们可能希望通过施加约100特斯拉的磁场来实现,如果硫化euro不存在。” 彼得鲁说:“这种影响的范围非常大,就像使用磁场放大器一样。” “令人惊讶的是,我们不得不多次检查以确保我们没有犯错误。” 最终结果?操纵和检测山谷中电子的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其质量可以促进量子计算的量子位控制。 山谷国家作为量子计算的量子位 与其他形式的量子计算一样,基于山谷的量子计算将依靠亚原子粒子(在本例中为电子)的古怪品质来执行强大的计算。 电子的行为可能看起来很奇怪-例如,它们可以一次在多个地方。结果,在使用谷底电子作为量子位的系统中,1和0并不是唯一可能的状态。 Zeng说,量子位还可以处于这些状态的任何叠加,从而使量子计算机能够同时探索多种可能性。 曾说:“这就是为什么量子计算在某些特殊任务中如此强大的原因。” “由于量子计算的概率性和随机性,它特别适用于人工智能,密码学,财务建模和量子力学模拟等应用,以设计更好的材料。但是,仍然需要克服许多障碍,如果可扩展的通用量子计算成为现实,可能还需要很多年。” 这项新的研究基于Zeng和Petrou的先前工作,他们使用硫化euro和磁场改变了另一种2D材料:二硒化钨(WSe2)中两个波谷的能量。 尽管WS2和WSe2相似,但是它们对“山谷分裂”演习的反应却有所不同。在WS2中,“更深”的山谷类似于WSe2中的“更浅”的山谷,反之亦然,这为探索这种区别如何在技术应用中提供灵活性提供了机会。 两种材料共享的一个特征可以使量子计算受益:在WS2和WSe2中,填充两个能量谷的电子具有相反的自旋,即角动量形式。 Zeng说,尽管这种特性对于创建量子位不是必需的,但它“提供了对量子态的某种保护,使它们更加健壮”。 ——文章发布于2019年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