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将从推动钢铁新材料发展等四方面支持特钢产业发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10-31
  • 工信部公布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7404号建议的答复,表示下一步,将从以下几方面支持特钢产业发展。

    一是巩固钢铁去产能成果。2019年下半年,我部将联合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开展淘汰落后和化解过剩产能督导检查,对钢铁产能违法违规行为始终保持露头就打的高压态势。

    二是抓好行业规范管理。不断改进行业管理方式方法,针对新形势新要求,适时启动修订行业规范管理办法,持续做好行业规范的动态管理,维护钢铁行业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三是引导发展短流程炼钢。研究制定引导短流程炼钢发展的指导意见,通过加强废钢资源保障体系建设、降低用电成本、鼓励金融机构支持采用短流程炼钢的先进特钢企业等措施,有序引导电炉钢发展,支持特钢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

    四是推动钢铁新材料发展。将以钢铁新材料为抓手,引导特钢企业深入参与钢铁新材料平台建设,通过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加快解决部分关键钢铁材料“卡脖子”问题,推动特钢产业发展。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7404号建议的答复

    一、关于制定《特钢行业生产经营规范条件》

    2013年起我部组织开展钢铁行业规范管理工作,将符合《钢铁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纳入规范企业名单,为钢铁行业事中事后监管奠定良好基础。2016年,为引导督促企业持续规范经营,我部开始“有进有出”动态管理,对于不符合条件要求的企业撤销资格,对于在环保、安全等方面存在问题的企业要求整改。目前,我部已分四批公告了257家规范企业,其中包括50多家特钢企业,涵盖了我国大部分优势钢铁企业。针对您提出制定《特钢行业生产经营规范条件》的建议,由于已存在钢铁行业规范条件,我们认为不宜再以政府名义出台《特钢行业生产经营规范条件》,但我们支持行业协会牵头,通过加强行业自律、制定行业标准、团体标准等方式,引导特钢企业规范经营。目前,特钢协会已着手制定《工模具钢行业规范条件》,已公示征求意见。我们将继续加强与协会的沟通协调,支持特钢产业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支持特钢产业发展。一是巩固钢铁去产能成果。2019年下半年,我部将联合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开展淘汰落后和化解过剩产能督导检查,对钢铁产能违法违规行为始终保持露头就打的高压态势。二是抓好行业规范管理。不断改进行业管理方式方法,针对新形势新要求,适时启动修订行业规范管理办法,持续做好行业规范的动态管理,维护钢铁行业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三是引导发展短流程炼钢。研究制定引导短流程炼钢发展的指导意见,通过加强废钢资源保障体系建设、降低用电成本、鼓励金融机构支持采用短流程炼钢的先进特钢企业等措施,有序引导电炉钢发展,支持特钢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四是推动钢铁新材料发展。将以钢铁新材料为抓手,引导特钢企业深入参与钢铁新材料平台建设,通过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加快解决部分关键钢铁材料“卡脖子”问题,推动特钢产业发展。

    二、关于市场化债转股

    降杠杆部际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密切沟通协调,推出多项政策措施,帮助实施机构降低筹资成本,支持社会资金投资债转股项目。

    一是为实施机构提供稳定的低成本中长期资金支持。人民银行于2018年7月采取定向降准措施,用于支持市场化债转股。银保监会与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共同研究明确了定向降准资金支持市场化债转股过程中的操作性问题,打通定向降准资金使用渠道,帮助实施机构降低资金成本,更好帮助企业减轻债务负担,增强发展活力。

    二是鼓励和支持实施机构筹集社会资金开展债转股。2018年6月,银保监会制定发布《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管理办法(试行)》,允许金融资产投资公司通过发行私募资产管理产品、发行金融债券、申请成为私募股权投资管理人等方式筹集社会资金。银保监会与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共同发布《关于鼓励相关机构参与市场化债转股的通知》,鼓励实施机构依法依规通过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私募资产管理产品、专项债券等方式筹集社会资金开展债转股业务,有效拓宽了实施机构社会资金筹集渠道。目前,五家金融资产投资公司或其附属机构均申请成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人,并成立了相关私募基金,部分金融资产投资公司成功发行私募资产管理产品和专项金融债券。

    下一步,银保监会将与有关部门一道,鼓励实施机构进一步加大对符合条件企业开展市场化债转股的力度,帮助更多企业缓解债务负担,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三、关于税收优惠政策

    在增值税方面,债转股环节不属于增值税征税范围,不征收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方面,为支持包括债转股在内的企业重组改制活动,国家出台了有针对性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按照《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规定,企业发生债权转股权业务,符合规定条件的,对债务清偿和股权投资两项业务暂不确定有关债务清偿所得或损失,股权投资的计税基础以原债权的计税基础确定,暂不需缴纳企业所得税。印花税方面,债转股协议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中列举的应税凭证,不需要缴纳印花税。金融机构参与市场化债转股符合现行政策条件的,可以适用有关优惠政策。金融机构将用足用好现行政策,积极参与市场化债转股,更好地支持特钢产业发展。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相关报告
  • 《工信部副部长王江平调研新区新材料产业发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04-01
    • 3月2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江平一行,赴江北新区新材料科技园、产业技术研创园、智能制造产业园调研新区新材料产业发展情况。工信部原材料司司长王伟,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谢志成,南京市副市长蒋跃建,市工信局局长陈光,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李保平参加调研。 王江平一行先后来到塞拉尼斯南京一体化生产基地、扬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责任公司、南京钢铁集团、南京聚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苏膜科技产业园进行调研。考察中,王江平一行听规划、看产品、问发展,详细了解各家企业在促进新材料生产应用,推动新材料产业快速发展方面的经验举措,并鼓励企业进一步加强管理创新,实现最优效率,不断提高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研发水平。 王江平对南京江北新区新材料产业发展情况表示肯定。他强调,培育发展新材料产业,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产业创新体系薄弱环节为重点,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校和科研机构为支撑、产学研用协同促进的新材料产业体系,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 要加快推进新材料企业信息化建设,协同推进数字车间、智能工厂改造,实现全方位、实时精准的控制和对产品使用的智能化感知、预测、分析和管理。要强化产用结合,将应用和产业化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着力提升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要坚持企业管理创新。利用管理创新完善管理规范,实现最优效率,更好服务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化。要始终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全面加强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不断强化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执法检查,确保企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 《江苏省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方向》

    • 来源专题:绿色化工
    • 编译者: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5-08-27
    • 近日,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正式发布了2025年江苏省首批次新材料认定结果,共有33项新材料产品入选。 首批次新材料,是指在行业内实现原始创新或显著技术突破,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进入市场初期尚未形成规模化应用的新材料产品。本次认定的33项省首批次新材料,广泛服务于半导体、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等先进制造业集群。这些产品在使用功能、性能参数、品种规格等方面均有重大突破,总体呈现技术含量高、自主创新强、市场空间大、应用前景好等特点,代表了江苏新材料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 在半导体领域,徐州博康信息化学品有限公司的“KrF光刻胶-HTKN601”、江苏艾森半导体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铜凸块工艺用高性能厚膜负性光刻胶”、瑞红(苏州)电子化学品股份有限公司的“I线正性光刻胶”以及晶瑞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5纳米制程用超净高纯半导体级过氧化氢”等产品,直接瞄准芯片制造的关键环节,助力解决“卡脖子”难题。 航空航天与高端装备方面,江苏美特林科特殊合金股份有限公司的航空发动机单晶叶片用合金、江苏隆达超合金航材有限公司的超高纯合金锭和深海舰船用合金管、中复神鹰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的SYT70干喷湿纺超高强碳纤维和SYM40X高强高模碳纤维、江苏恒神股份有限公司的HM50E级和T1100级碳纤维、南京春辉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的医用激光光纤等,展现了江苏在关键基础材料领域的硬实力。 新能源材料表现亮眼,常州第六元素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石墨烯及氧化石墨、仁烁光能(苏州)有限公司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组件材料、太仓巨仁光伏材料有限公司的耐高温抗氧化易焊接光伏焊带、江苏金发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的长寿命耐高电压无卤阻燃聚酰胺材料等,为光伏、储能和新能源汽车提供了高性能解决方案。 此外,江苏太平洋石英股份有限公司的半导体用石英舟、江苏聚成金刚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超细高强度钨丝金刚石线锯、海安浩驰科技有限公司的新型智能变色控温节能自清洁薄膜、江苏视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SK防蓝光单体等,均在各自细分领域具有突破性意义。 在应用环节,江苏省工信厅积极推广应用《江苏省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中的新材料产品架构起“目录推广—产品认定—应用示范”的梯度支持政策体系。江苏省省工信厅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新材料和首版次软件研发应用的政策举措》,为省首批次新材料配套了推广应用“一揽子”增量政策:首先是政府采购支持,推动首批次新材料纳入科技创新采购政策范围,并探索在省属企业中建立应用尽职免责机制,将其纳入考核。其次是招标投标便利,首批次新材料参与投标时,仅需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即可视同满足市场占有率等要求。此外还有“免申即享”的示范应用支持,简化流程,加大对示范项目的扶持力度。 在强化政策协同方面,资金支持是打通应用链条的关键一环。为增强企业获得感,江苏省级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创新联合体研发首批次新材料和相关中试平台建设;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相关专项基金也将积极投资首批次新材料应用项目。此外,江苏省还积极落实国家首批次新材料保险补偿政策,鼓励企业为目录内产品投保,有效分担应用风险。在“智改数转网联”和设备更新方面,新材料企业亦可享受省级财政贴息和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项目支持,用于新材料产业的绿色化、智能化升级改造。 中国新材料产业第一城苏州。江苏新材料产业基础雄厚,集群综合竞争力全国领先,拥有苏州(中国新材料产业实力最强城市)、无锡等一批的新材料产业高地,培育了苏州纳米新材料、常州新型碳材料、苏南特钢材料3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及21个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度新材料产业城市竞争力TOP50排行榜揭晓,苏州以91.58的产业竞争力指数荣登中国新材料产业城市榜首。 另外,苏州实验室是江苏拥有材料领域唯一的国家实验室,江苏累计建设了4家省级以上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级2家)、650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8家),建立56个新材料领域中试平台培育库,形成了一批实力突出的企业梯队和创新载体。 据统计,2023年苏州市规模以上先进材料产业产值成功跨越万亿元大关,成为该市第三个万亿级产业集群。苏州在新材料领域拥有纳米新材料、先进金属材料及高性能功能纤维材料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据统计,苏州化工新材料领域已集聚相关重点企业755家,规上企业683家,其中全球化工50强独资或参与投资建设的企业52家(截至2024年9月)。2024年上半年,苏州化工新材料产业规模达到1413亿元。 纳米材料方面,苏州工业园区已成为国家纳米产业和人才集聚度最高的区域,并成功跻身全球五大纳米产业集聚区之一。此外,苏州纳米新材料产业集群也成功入选首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集群规模约占全国总量的30%,稳居行业首位。多年来,该集群持续深耕纳米电子信息材料、纳米生物医用材料、纳米能源环境材料及纳米功能材料等前沿领域,同时拓展至光电子、传感器、微纳制造等应用领域。 高性能功能纤维材料方面,拥有盛虹控股集团(超细纤维、差别化功能性纤维)、恒力集团(聚酯纤维)、国望高科(东方盛虹控股,民用涤纶长丝)、超美斯(间位芳纶纤维、高性能芳纶纸)等代表性企业。2022年,苏州高性能功能纤维产业工业产值达2900亿元左右,高端纺织入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关于苏州的化工新材料产业,可以查看我们往期分析文章中国新材料第一城,里面详细分析了苏州在氟硅材料、烯烃高分子材料、新能源锂电池材料、电子化学品、油脂化工及衍生专用化学品、酚酮及衍生材料等高端化工材料与精细专用化学品的重要生产基地分布情况与代表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