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重磅发文!高质量发展新材料产业!》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1-12-10
  • 吴头楚尾,粤户闽庭”,江西作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的腹地,不仅交通通达,矿产资源更是丰富,尤其是稀土资源之丰闻名中外,是众多材料企业趋之如鹜的落地地点。

    近日,江西省工信厅印发的《江西省 “十四五”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更为希望落户当地的材料企业带来了多个利好信号。

    《规划》指出到2025年,全省新材料产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培育1个千亿级、2个五百亿级、3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培育5家以上营业收入达到100亿元以上企业,培育10家国内领先的新材料领域“小巨人”企业,产业规模突破6000亿元。

    根据《规划》,江西将按照“需求引领、特色发展、集约集聚”的原则,打造“一轴、双核、两翼、多点”的产业发展格局。

    做大做优一批包括先进有色金属材料、先进钢铁材料、化工新材料、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在内的传统领域先进基础材料

    重点突破一批包括稀土新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先进半导体材料、新型能源材料在内的关键战略材料

    谋划布局一批前沿领域新材料,不断延伸产业发展链条,优化产品品种结构,扩大高端应用

    值得一提的是,《规划》附件环境影响评价中,提到在确保优先给予规划重点项目的用地指标前提下,江西省土地资源可以支撑规划实施,需要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实施“节地增效”行动,企业“亩产论英雄”、工业“标准地”、建设用地“增存挂钩”、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并且,江西省及周边拥有丰富矿产资源,完全能支撑新材料产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总体来看,江西省资源环境承载力可保障规划实施。

    交通运输便捷、资源丰富、产业政策环境优渥,让越来越多的材料企业希望落地江西。对于这些企业而言,首先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载体。《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2018版)显示,江西当地共有国家级开发区19家,省级开发区78家,其中主导产业和新材料相关的超过20家。

相关报告
  • 《新材料成武汉产业发展新热词》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11-28
    • 新材料,作为武汉的“隐形硬核”,有实力有底气冲入第一产业方阵。11月17日,长江日报在头版头条刊发新材料的深度报道,连日来,新材料成武汉产业发展新热词,签约与创业大赛,频现新材料项目。新材料已被列为武汉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专家建议,发展新材料产业,应加大成果转化,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新材料产业。 签约与创业大赛现场,频现新材料项目 “我们发明的高导电石墨烯膜材料,性能全球领先,真正发挥了石墨烯材料的核心性能,实现了高端应用。”11月21日,国内最有影响的华侨华人引智引资活动——华创会,第19次在汉开幕,汉烯科技公司签约入孵岱家山科技企业孵化器。 在本届华创会上,加拿大籍人才马虹蔚与材谷金带(湖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签约,担任总工程师,将在“钢都”青山开展材料科学及金属成型学科的交叉学科研究。 同一天,同一个活动,签约两个新材料项目。近来,在武汉各种产业发展场合,新材料成为武汉新的城市热词、关键词之一。 创业武汉星光大道品牌活动已成功举办了五届,是创业企业成为创业之星的优质平台,是区域创新创业大赛的标杆。新材料是2019年创业武汉星光大道6个行业专场之一,在11月21日举行的年度总决赛中,前三名中有两个都属于新材料。 11月19日至20日,百万校友资智回汉·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专场活动举行。新洲区政府与入园企业签约50个招商引资项目,总金额1056.6亿元。签约项目中不乏新材料项目,其中武汉工程大学纳米新材料等项目颇具看点。 11月15日,在第二届大学之城创新创业大赛复赛上,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纳米复合材料专业的卢鹏荐掷地有声:“我们要做属于中国人自己的超高纯度新材料!” 他从研究生期间开始,从事纳米复合材料领域创业,从武汉理工大学创业中心一间30平方米的房间出发,带领团队试图“改变一直以来在半导体芯片核心原材料一直依赖进口的局面,致力于成为中国高端精细功能材料的引领者。”目前,拓材科技已能够根据客户的具体需求定制开发新的高纯材料产品。 发展新材料产业,要从发文章走向应用 “武汉作为新一线城市正处在新兴产业发展和产业提档升级的关键时期,整个大武汉充满着大创新、大发展、大变革的奋斗氛围,落户武汉是我们的必然选择。”长江日报的头版头条报道,让武汉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喻学锋坚定了在武汉发展的信心。 一年前,武汉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落户武汉经济开发区,这也是中国科学院在武汉市成立的第一家新型研发机构,具体由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武汉市和武汉经济开发区联合组建,致力于实现部分“卡脖子”关键材料和技术的产业突围,努力建成国内一流的“硬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 “一代材料,一代产业”,喻学锋坦言,选择落户武汉,一是这里有丰富的新材料科研资源,二是显著的示范效应,三是巨大的新材料市场空间,“与其说是我们选择了武汉,不如说是武汉和我们是互相选择”。 11月29日,武汉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承办的武汉市第九批科技成果转化·中国科学院新材料与智能制造专场上,将有20个项目进行签约转化。 “重点发展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等,建成我国重要的新材料研发与生产基地。”市政府已把新能源与新材料产业列入了武汉高质量发展的八大重点产业之一。 “当前,武汉在新材料领域既拥有明显优势,也有一定挑战,需要结合自身特点推进产业发展。”喻学锋认为,发展新材料产业,应加大科技成果转化,要引导科研人员从发文章走向科技应用。 喻学锋建议,发展新材料产业,还可共建新材料产业的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科技服务、标准制定、检验检测等各类产业联盟,通过设立更多新材料产业相关基金,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新材料产业。
  • 《重大利好!国务院发文 促进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0-08-05
    • 日前,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以下简称《若干政策》)。 《若干政策》的财税政策明确: 国家鼓励的集成电路设计、装备、材料、封装、测试企业和软件企业,自获利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按照25%的法定税率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国家鼓励的集成电路设计、装备、材料、封装、测试企业条件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相关部门制定。 在一定时期内,集成电路线宽小于65纳米(含)的逻辑电路、存储器生产企业,以及线宽小于0.25微米(含)的特色工艺集成电路生产企业(含掩模版、8英寸及以上硅片生产企业)进口自用生产性原材料、消耗品,净化室专用建筑材料、配套系统和集成电路生产设备零配件,免征进口关税;集成电路线宽小于0.5微米(含)的化合物集成电路生产企业和先进封装测试企业进口自用生产性原材料、消耗品,免征进口关税。具体政策由财政部会同海关总署等有关部门制定。企业清单、免税商品清单分别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相关部门制定。 《若干政策》的研究开发政策则提出: 聚焦高端芯片、集成电路装备和工艺技术、集成电路关键材料、集成电路设计工具、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应用软件的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不断探索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做好有关工作的组织实施,积极利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给予支持。 在先进存储、先进计算、先进制造、高端封装测试、关键装备材料、新一代半导体技术等领域,结合行业特点推动各类创新平台建设。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优先支持相关创新平台实施研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