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2型糖尿病合并潜伏结核感染患者体内由结核杆菌诱导的CD8+T细胞中细胞因子受损及细胞毒性标志物表达增强的研究》

  • 来源专题:结核病防治
  • 编译者: 李阳
  • 发布时间:2016-03-24
  • 2型糖尿病是潜伏结核感染人群进展为活动性结核的一个危险因素。基于此,来自印度国家结核病研究所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合作探讨了糖尿病对潜伏结核感染人群CD8+T细胞应答的影响,其相关成果于2015年10月20日发表在The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上。

    研究人员比较了结核潜伏感染合并糖尿病与不伴有糖尿病人群体内细胞因子和细胞毒性标志物的表达模式,发现结核潜伏感染合并糖尿病人群在结核杆菌抗原刺激作用下,其CD8+Th1、Th2和Th17细胞数量会下降,而CD8+T细胞表达的细胞毒性标志物数量则会增加,表明并发糖尿病会调控潜伏结核感染患者体内CD8+T细胞的功能。

相关报告
  • 《结核杆菌特异性CD8+T细胞在伴有潜伏性结核的HIV感染人群体内的脱颗粒及增殖能力受损状况研究》

    • 来源专题:结核病防治
    • 编译者:李阳
    • 发布时间:2015-03-27
    • 伴有潜伏性结核的HIV感染人群进展为活动性结核的比率要明显高于伴有潜伏性结核但未感染HIV的人群。为了探索由HIV诱导的结核杆菌特异性CD8+T细胞功能缺陷,来自埃默里大学医学院和埃默里疫苗中心的研究人员比较了南非伴有潜伏性结核的HIV感染人群(CD4+T细胞计数中值为522/μL,四分位距为318-585/μL)和未感染人群中CD8+T细胞的干扰素-γ(IFN-γ)分泌、脱颗粒以及CD8+T细胞增殖对结核杆菌肽(ESAT-6/CFP-10)的响应状况,其相关成果于2014年9月9日发表在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上。 研究发现HIV感染人群中结核杆菌特异性CD8+T细胞脱颗粒和增殖能力均受到损伤,表明潜伏性结核人群发生HIV合并感染会损害其CD8+T细胞的功能。
  • 《一种与IFN-γ+IL-2+ CD4+细胞和IFN-γ+ CD8+ T细胞相关的新型多级亚单位疫苗对结核感染的保护作用》

    • 来源专题:结核病防治
    • 编译者:李阳
    • 发布时间:2015-07-06
    • 蛋白质亚单位疫苗用于控制结核病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新研究领域。基于此,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基础医学院及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布隆博格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人员合作探讨了一种与IFN-γ+IL-2+CD4+细胞和IFN-γ+CD8+T细胞相关的新型多级亚单位疫苗对结核感染的保护作用,其相关成果于2015年3月30日发表在PLoS One上。 该项研究首先基于结核杆菌与宿主间的相互作用,从活动性结核患者、潜伏性结核患者及健康对照人群中获取42份全血标本,并利用其中的T细胞识别出5个参与结核发病机制的结核杆菌特异性抗原——Rv1813、Rv2660c、Ag85B、Rv2623和HspX;其次利用这些抗原合成了多级多聚蛋白A1D4作为一种潜在有效的新型亚单位疫苗;再次,研究人员利用佐剂MTO[单磷酸脂质A、6,6-二十二酸酯海藻糖(TDB)以及MF59的组分]对A1D4进行了乳化,并比较了经过乳化的A1D4与卡介苗在C57BL/6小鼠体内的免疫原性和保护效力。 结果显示:根据A1D4特异性Th1型免疫反应来判断,可知A1D4与佐剂MTO联用对结核感染的保护作用要明显优于单用佐剂MTO。然而,依据小鼠肺和脾中的细菌载量以及肺组织中的病理变化来判断,发现A1D4的效力要弱于卡介苗;抗原特异性IL-2分泌细胞及其与分泌IL-2的CD4+T细胞进行不同程度的联用是有益的,且与卡介苗诱导的结核保护作用也存在一定的关联关系;抗原特异性IFN-γ+IL-2+CD4+T细胞是惟一一种由A1D4/MTO诱导的显著有效的生物标志物;A1D4/MTO免疫能够产生最大数量的抗原特异性IFN-γ+和IFN-γ+TNF-α+CD4+T细胞,可能与体内的抗原载量有关。此外,A1D4/MTO免疫通过模拟潜伏结核感染或可治愈结核患者的免疫模式,还可以产生最大数量的IFN-γ+CD8+T细胞。 综上所述,该研究基于多级抗原合成了一种新型结核疫苗,并利用潜伏结核感染动物模型对悬浮于MTO佐剂中的亚单位抗原A1D4进行了临床前评价,评价结果表明A1D4可能会提高卡介苗的接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