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纳米所梁伟等在高重复频率窄线宽外腔激光器领域取得进展》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22-10-26
  • 随着自动驾驶的发展,调频连续波激光雷达(FMCW LiDAR)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FMCW方案使用连续扫频激光光源,原理是目标反射光与参考光在探测器混合拍频,目标距离与拍频信号频率相对应。与基于飞行时间(TOF)的脉冲 LiDAR相比,使用相干探测的FMCW LiDAR可以很好的抵抗阳光直射和其他激光雷达的干扰。FMCW激光雷达分辨率与扫频范围相关,不需要使用高带宽的器件就能实现较高的分辨率,更重要的是利用多普勒效应通过单次测量可以同时得到距离和速度信息。窄线宽线性扫频光源是FMCW LiDAR的关键器件,激光器线宽会影响探测距离和测量灵敏度,而重复频率则会影响激光雷达的点云密度。

    近日,苏州纳米所梁伟研究员团队开发了线宽5.06kHz、重复频率100kHz的外腔窄线宽扫频激光器,为实现较长距离的调频连续波激光雷达测距提供了一种有效光源。

    线宽测量系统装置示意图如图 1 所示,插图是封装好的激光器。利用外差干涉仪测量了激光器的线宽,20dB洛伦兹线宽为71.6 kHz,对应的激光器线宽为5.06 kHz。

    通过搭建光纤干涉仪评估了该激光器的测距性能,当驱动电流重复频率1 kHz时,连续线性扫频范围超过1 GHz。增大扫频重复频率至100 kHz时,扫频范围降低到228.9 MHz,对应的自由空间分辨率为0.7129 m。从图3中可以看出,当光纤长度为156米(对应于自由空间110米反射)时,信噪比 SNR仍然高于35 dB 。

    该团队利用外腔压缩激光器线宽,改变驱动电流实现频率调谐,开发了线宽5.06 kHz、重复频率100 kHz的外腔窄线宽扫频激光器,可以满足自动驾驶数百米测距的需求。最新研究成果中,通过优化调频机制,连续线性扫频范围已经达到4GHz,对应测距空间分辨率约为3.75厘米。

    相关成果以“Narrow linewidth external cavity laser capable of high repetition frequency tuning for FMCW LiDAR”为题发表于国际期刊IEEE Photonics Technology Letters。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所为该论文第一完成单位,纳米器件研究部博士后吴映和博士生邓力华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纳米器件研究部梁伟研究员为论文通讯作者。

    以上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

     

             论文链接:https://ieeexplore.ieee.org/document/9872030/

  • 原文来源:http://www.sinano.cas.cn/news/kyjz/202210/t20221014_6531394.html
相关报告
  • 《苏州纳米所梁伟团队在外腔超窄线宽半导体激光研究领域取得进展》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3-03-07
    •   未来的诸多高新技术应用和重大科研项目都迫切需要高性能、低成本、小型化的窄线宽激光,这些应用领域包括未来自动驾驶普及可能采用的调频连续波激光雷达,低轨道卫星网络使用的相干激光通讯,即将开展的太空引力探测,以及量子信息等。成熟的窄线宽固体和光纤激光在过去10年间线宽停留在kHz量级,体积大成本高,无法满足上述经济发展和科研项目对激光性能、成本和体积提出的更高要求。   使用高品质光腔通过光反馈自注入锁频压窄半导体激光线宽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可在性能、体积、大小、功耗各项指标超越传统的固体和光纤窄线宽激光。其中回音壁和片上微环腔是近些年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制作的外腔窄线宽激光性能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材料吸收和非线性效应的限制,这些固体微腔外腔激光的噪声和功率都难以进一步改进。中空FP光腔热效应和非线性效应非常低,是制作外腔窄线宽激光的理想选择。传统的超稳FP腔尺寸过大,需要复杂的系统维持高稳定度,只能用于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所梁伟研究员团队开发了mm级腔长和>108高品质因子的FP光腔,使用自注入锁定技术研发了小体积、低成本的超窄线宽半导体激光,其洛伦兹线宽低于Hz,积分线宽低于100Hz,性能优于已报道的片上微环混合集成窄线宽激光。该成果可极大加速基于FP高Q微腔的窄线宽激光技术走向实用化,该成果以Compact sub-hertz linewidth laser enabled by self-injection lock to a sub-milliliter FP cavity为题发表在Optics Letters。该论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为梁伟研究员。   此外,梁伟研究员与深圳量子院和阿联酋、俄罗斯多位学者联合撰写了题为Recent advances in laser self-injection locking to high-Q microresonators的综述,介绍激光自注入锁定技术进展,发表于Frontiers of physics。该论文第一作者为阿联酋阿布扎比技术创新研究所Nikita M. Kondratiev研究员,通讯作者为Nikita M. Kondratiev研究员和南方科大刘骏秋教授。   以上两项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中国科学院基础研究团队计划、江苏省和苏州市外国专家计划等项目的资助。
  • 《前沿 | 外腔窄线宽半导体激光器研究进展》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3-05-19
    • 窄线宽激光具备极高的频谱密度、极低的相对强度噪声和相位噪声以及超长的相干长度,在冷原子干涉测量、光学原子钟、相干激光通信、相干激光雷达、高精度光纤传感和精密光谱等诸多前沿科学研究领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频率选择结构分布在有源腔内外的不同,一般将窄线宽半导体激光器分为内腔反馈型和外腔反馈型激光器。当前,外腔窄线宽半导体激光器商业化应用具备举足轻重的地位。 近期,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的研究团队以“外腔窄线宽半导体激光器研究进展”为主题进行了综述研究,重点介绍了当前具备代表性的四类外腔型窄线宽半导体激光器的基本结构、关键技术、性能特点以及国际发展现状。相关研究内容发表在《光学与光电技术》期刊。 闪耀光栅型 采用闪耀光栅(Blazed Grating)作为选频光学反馈器件,很早就已被应用在基于Littrow和Littman结构的外腔激光器中,目前已经成为经典外腔半导体激光器之一。其谐振腔通常由半导体激光增益芯片(Gain Chip)、光学准直透镜或反射镜和闪耀光栅等光学元件组成。2020年,澳大利亚引力波天体物理中心D. P. Kapasi等人报道了一种基于增益芯片与衍射光栅组成的Littrow型结构的闪耀光栅外腔窄线宽激光器。中心波长为2 μm,最大输出功率9.3 mW,激光线宽20 kHz@10 ms,通过压电换能器进行调谐,最终实现了120 nm的调谐范围。该类外腔激光器的结构和性能特点比较适合实验室应用场景,能够胜任工作环境友好但对波长调谐范围和光谱分辨率要求较高的领域,如光谱检测、非线性光学测试系统、光学原子钟、里德堡原子测量系统等领域。 澳大利亚引力波天体物理中心外腔半导体激光器 体全息光栅型 体全息光栅(Volume Holographic Gratings,VHG)是一种在熔融硅酸盐玻璃中利用紫外全息曝光制作的衍射光栅器件,分为反射式和透射式两种,也可用来实现Littrow和Littman结构的外腔型窄线宽半导体激光器。相对来说,体光栅比闪耀光栅尺寸更小,工作波段可扩展至350~2500 nm,具有高光学损伤阈值以及机械和热稳定性,高温下表现出优异的稳定性,选频温漂系数小,可用来制作微型化高可靠的激光器。2020年,费迪南布劳恩研究所为JOKARUS任务研制了一款微集成窄线宽激光器,该器件采用主振荡光放大(Master Oscillator Power Amplifier,MOPA)技术体制,以ECDL作为种子源级联锥形光放大,在保持较窄激光线宽的同时大幅提升了输出功率。该激光系统中心波长为1064.490 nm,光功率为570 mW,线宽为13 kHz(1 ms),总功耗3.75 W,用于太空探测火箭上工作的碘频基准。 JOKARUS微集成ECDL-MOPA激光器件 在该领域,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也研制了14 pin蝶形金属封装体光栅扩展外腔微集成窄线宽半导体激光器。测试激光线宽小于70 kHz,无跳模调谐范围10 GHz,功率大于180 mW,边模抑制比大于60 dB,器件体积30 mm × 12.7 mm × 7.6 mm,该器件具有优异的波长和功率稳定性,且体积小、功耗低、环境适应性优良,其多项指标优于德国Sacher公司窄线宽半导体激光器产品。 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微集成窄线宽激光器 光学腔型 晶体光学腔具有较高的品质因子、较小的模式体积和性能稳定等优势,可用作光滤波器,能够实现激光器的锁定和激光线宽的压窄。光学微腔通常分为法布里-珀罗腔、回音壁模式(Whispering-Gallery Mode,WGM)微腔和光子晶体腔。2018年俄罗斯量子研发中心M.L.Gorodetsky等人报道了一种基于MgF2微腔和大功率F-P腔激光器的注入锁定窄线宽激光器以及孤子克尔光梳的产生。将功率为200 mW的F-P腔激光器的出射光注入到水平直5.5 mm,垂直直径500 μm的微腔中,在注入锁定状态得到了370 Hz的窄线宽输出,当进一步调谐激光器的电流进入红失谐状态时,产生了重复频率为12.5 GHz的孤子光频梳。 基于MgF2微腔和大功率F-P腔激光器的注入锁定窄线宽激光器以及孤子克尔光梳的产生系统 平面波导型 平面波导(Planar Light Waveguide Chip,PLC)是光子集成技术的重要应用,为外腔反馈半导体激光器中窄带滤波和光学反馈器件提供了更加多样化和灵活的选择。2021年,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W.Jin等人报道了超窄线宽混合集成窄线宽激光器,有源部分为DFB激光器,无源滤波部分为品质因子为2.6×10?的Si3N4微环,采用低限制氮化硅波导结构光传输损耗降至0.1 dB/m,最终实现了3 Hz线宽输出。 外腔结构示意图以及其注入锁定原理 目前,半导体激光器正朝向高功率、窄线宽的方向快速发展,尤其是基于体光栅的外腔半导体激光器可实现100 kHz以下线宽,以及较高的光功率,具备优异的环境适应性,该体制的性能及可靠性也已经在太空探测任务中得到验证;同时腔型结构简单,通过全自动耦合系统可以实现商业化的应用,成本较低,但是线宽难以进一步下降。基于回音壁光学腔窄线宽激光器可实现低于100 Hz的超窄线宽激光,但是需要DFB芯片与透镜、棱镜和回音壁光腔进行光耦合,耦合集成难度极高,批量生产困难,且高品质因子回音壁腔研磨加工工艺要求高,短期内难以摊薄成本。基于混合集成方案的波导光栅器件的制备与传统的微纳工艺兼容,适合以低成本进行大规模商业化制备,这种方案可以与增益芯片耦合集成即可实现高稳定性的单纵模注入锁定效果,线宽与噪声性能也十分优异并且有着很高的集成度,是现阶段商业化制备窄线宽激光器的最佳方案之一。 随着光子集成技术的发展,异质集成对冲击与振动具有较高鲁棒性,对实现低噪声、窄线宽、高紧凑度的半导体激光器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未来基于晶圆键合的硅基异质集成Ⅲ-Ⅴ族窄线宽半导体激光器必将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