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暮光带是一个位于海面以下大约200-1000米(650-3200英尺)的昏暗区域,包含地球上最大的鱼类生物量,但科学家仍未对其进行充分探索。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WHOI)正在开发一个新的观测网络,试图改变这一状况。该网络将覆盖西北大西洋25万平方公里(约15万平方英里)的区域,将在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内收集有关暮光带的全天候数据,从而提供对这个鲜为人知但极为重要的大西洋地区的空前洞察力。
WHOI的海洋网络将使用几种不同的技术,为科学家提供暮光带的全面视图;这些技术包括:配备声测系统的浮标、大量的光学和地球化学传感器以及新的连续跟踪和记录鲨鱼及金枪鱼等主要捕食者的位置标签。这些所有组件将使用水下声信号和地面上的卫星连接到网络浮标。
该网络提供的信息将改善对暮光带鱼类和无脊椎动物密度和分布的认识,揭示有关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日常进出水面的新认知,并有助于推动新的保护和决策。吸收二氧化碳作为物质来源的浮游生物进入暮光带以后被暮光带动物捕食,当动物迁徙至深水区以后,碳含量随之而发生变化。因此,该网络还将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暮光带如何影响碳循环和全球气候。
WHOI前总裁兼董事Mark Abbott表示,通过联邦为这种多学科、大规模、长周期的海洋基础设施提供资金是一项挑战。Abbott在任职期间协助规划了观测网络。不同于传统的资助渠道,他甚至求助于德国慈善家Otto Happel,Otto对WHOI在海洋暮光带的工作产生兴趣,因此Abbott得到了Happel基金会。同时,该基金会的支持将使WHOI海洋暮光带研究团队能够将其观测网络计划变为现实。相应传感器和其他网络组件的工作已经在进行中。(李亚清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