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解供应链审查声明》

  • 来源专题:宽带移动通信
  • 编译者: 张卓然
  • 发布时间:2019-10-21
  • 尽管在昨日的供应链审查声明中几乎没有提及,但仍有一些有趣的进展值得关注。

    英国数字、文化、媒体和体育部长Jeremy Wright在下议院发表讲话时,正如大多数人所预料的那样,他回避了关于华为的决定。虽然我们被承诺过在3月前做出决定,但这位狡猾的政客设法为自己创造了足够的喘息空间,让他能撑到九月。

    尽管一些人对英国通信基础设施的竞争格局缺乏清晰性而感到失望,但也还是有一些收获。

    跨大西洋地缘政治的干扰是无法避免的。

    每一位政客都会告诉你,做出决策的唯一依据是什么对英国人民最有利,但在这个环节是不可能避开美国的。白宫及其咄咄逼人的政策正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严重破坏,英国也不能幸免。

    从根本上说,如果不对华为做出决定,就没有明确的投资方向,数字经济的进展也将步履蹒跚。

    Wright表示,不论美国的政治影响如何,都会对华为做出决定,但美国的干预是不可避免的。

    “这位尊敬的阁下说,他所在意的是,确保这个决定是关乎英国利益的,而不是美国政府的优先事项,我理解这一点。”Wright在回应文化、媒体和体育部影子秘书Tom Watson有关美国影响力过大的说法时表示。

    “我可以向他保证,我们做出的决定将是符合英国利益最大化的决定,但他应该知道,这是一个高度互联的行业,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到这种互联,就不可能对电信业做出明智的判断”。

    由于华为被列入实体名单,其产品的性能、弹性和安全性在未来可能受到影响。Wright曾表示,在掌握所有事实之前,他不会对华为做出决定,而中美关系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行缓兵之计以避免惹恼新老板

    尽管来自有影响力的议会团体和电信行业的压力迫使Wright做出决定,但在新老板入主唐宁街10号之前,他不太可能再发表任何言论。

    Boris Johnson是新任首相,他希望在这一事件进程中留下自己的印记。对华为的决定是一个重要的部分,不仅是对英国5G基础设施而言,还在于它将影响与美国的关系。Boris Johnson已经显示出自己有点像美国总统的宠儿,并且很可能想要培养这种关系,因为只有他知道如何做。

    Wright不想过早做出决定,这可能会激怒新老板,尤其是在面对一个潜在晋升机会的时候。

    司法部长David Guake已经辞职。教育部长Anne Milton也离开了。财政部长Philip Hammond公开表示,如果BoJo获胜,他将辞职。国际发展部部长Rory Stewart于上午11点18分通过推特正式宣布辞职。最后,Boris Johnson竞选首相的竞争对手、外交部长Jeremy Hunt,很可能会被调往别处。

    “事实是,这份声明只是为了证实进一步的拖延。为什么现在要把决定权留给新首相?这仅仅是把保守党置于国家利益之上的又一个例子吗?”苏格兰民族党议员Alan Brown质疑道。

    作为少数几个在事件进程中保持中立的政治人物之一,Wright可能很快就会发现自己将领导一个新的部门。

    安全框架将使英国更加安全

    这也许是从一个相对浅薄的声明中总结出的最令人鼓舞的片段;每个人的安全需求都将得到加强。

    “从根本上说,我们必须在符合我们安全利益的基础上做出决定,但他也是正确的,如果我们只专注于一个公司或一个国家,我们将错过一个更广泛的重要观点,即不论设备来自哪里,我们的电信供应链必须具有弹性和安全性,因为风险可能会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而且我们的人民有权期望无论设备来自哪里,我们所采取的方法都将安全置于其核心地位”Wright表示。

    尽管关于新安全要求的详细信息还很少,但Wright建议建立更严格的框架,并进行持续评估以确保标准得到维持。这将适用于每个供应商,与他们来自哪个国家无关。

    首先,这将是电信公司的一项自愿计划,但很快它将通过立法得到巩固。这需要时间,但令人鼓舞的是,政府认识到威胁可以来自任何地方,人人都有全球化的供应链,网络罪犯的能力正变得越来越强。

    如果政策不可能保证100%的安全,而且每个人都是潜在的威胁,那么风险缓解级别应该设置得更高。这是达成一个弹性和安全网络的最佳可能方法,能够处理与它们的来源或意图无关的威胁。

    供应商多元化不过是个烟幕弹

    这听起来是一个很不错的插曲,但暗示英国将鼓励供应链的多元化,不过是分散注意力,吸引DCMS的公关点。

    Wright说:“此外,如果我们要推动创新,降低对单个供应商依赖的风险,我们必须拥有一个具有竞争力、可持续和多元化的供应链”。

    “因此,政府将采取有针对性的多元化战略,以支持网络中那些构成安全和弹性风险的新参与者的成长。我们将推动支持新进入者和小企业成长的政策”。

    在声明中,Wright承诺将努力让规模更小、更具创新性的参与者为5G热潮做出贡献。这听起来不错,从理论上说,解决了电信界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但我们不能太超前了。

    多年来,电信业一直试图建立一个更加多元化的供应链,并调整采购模式,以确保较小的公司能够在充满繁文缛节的迷宫中穿行。迄今为止进展甚微,DCMS的干预不太可能带来任何实质性的变化。

    你还不得不怀疑Wright是否正在正面应对挑战。Wright指出,资金已直接用于西米德兰兹郡和其他创新中心,但这并不是电信业一直面临的问题。有限的供应链在接入网或核心网之类的领域危害最大,这一块的供应商太少,竞争一直在影响部署成本。

    Wright或许在鼓励初创企业的多元化和成长,但不要被这种说法愚弄;他并没有直接解决行业面临的最大竞争挑战。

    姗姗来迟的立法改革和Ofcom授权

    多年来,立法和监管领域一直需要更新,Wright对此充满希望。这不仅使安全框架将成为法律,还将确保Ofcom有权在数字经济中发挥效力。

    Wright表示:“我们将尽早寻求立法,为Ofcom提供更强大的权力,以便有效执行电信安全要求,并为政府建立更强大的国家安全保障权力”。

    “在新法规出台之前,政府和Ofcom将与所有电信运营商合作,确保在自愿的基础上遵守新的要求”。

    许多管理电信和科技行业的规则如今已经过时了。考虑到当今社会发展的速度,这种结果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规则必须被带入21世纪。

    立法将赋予政府对商业通信基础设施更大的影响力,而Ofcom将努力增加自己的权威。这是一个姗姗来迟的更新换代。

    话不多,但有进步的潜力

    总体而言,Wright在实质性进展方面几乎没有没有表态,但有足够的证据表明,英国正朝着与上下文语境相关的方向前进。我们昨天看到了一些进展的迹象,但切实地说,新首相及其政府将在未来的数月和数年里决定事态的进展。

相关报告
  • 《中广核联合五千四百多家企业夯实核电产业链供应链侧记》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11-27
    • 14年,参与中广核“华龙一号”项目建设的产业链企业超过5400家,累计签订联合研发协议300余份,审查联合研发技术文件10000余份,联合开展设备鉴定与评定超过10000次,获得300余项发明专利,超过1000台套核电高端设备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可控,核岛主设备等400多项关键设备实现国产化。 ▲图为我国西部地区首台“华龙一号”——中广核广西防城港核电站3号机组。 孟冬时节,晨光穿过薄雾,唤醒浙江省最南端的滨海集镇——霞关镇。这里,是温州市苍南县辖镇,也是长三角地区首个“华龙一号”项目——三澳核电站所在地。临海而建的现场塔吊林立,两座拔地而起的核岛已“加冕”穹顶,设备安装渐入佳境。 在距离霞关镇2000多公里的四川省德阳市,亚洲最大汽轮机制造基地——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厂区内,为三澳核电站量身定制的核电汽轮机正在加速孕育。 从设计图纸到逐步成型的汽轮机,从设备制造厂到核电建设现场,温州到德阳这一瞥,足以窥探“华龙一号”的产业链条。 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形态以及产业运行和发展的基础,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反映一国经济抵抗风险能力,对现代化经济体系运行具有重要影响。核电产业技术密集,几乎涵盖所有工业门类,是各国抢占科技制高点的战略性产业,提升其韧性和安全性对推动我国装备制造业升级、建设创新型国家、保障能源安全意义重大。 ▲图为中广核浙江三澳核电项目“华龙一号”建设现场。 在日前举办的中广核核电设备国产化联合研发中心(以下简称“联合研发中心”)全体理事会暨“华龙一号”产业链建设会议上,联合研发中心理事长、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宁小平通过数据和案例,讲述了中广核依托联合研发中心和国内产业链企业,共同开发新技术、研制新装备、持续突破关键设备核心技术,实现核岛主设备等400多项关键设备国产化的历程。基于成果,宁小平总结道:“通过产业链建设,我们建立起一套国际先进的自主核电标准体系,提升了我国核电产业链的韧性和实力。” 成果背后,是中国核电产业持续40年的自主化发展,是核电产业链夯实基础固链、提升技术补链、加强融合强链的协同实践,更是5400多家企业合力打造“华龙一号”现代化产业链的坚定共识。 从0到95% 稳步提升核电设备国产化率 国产化率是指核电设备在国内生产部分所占的比例。在制造业领域,国产化率越高,意味着一个国家在生产制造技术、产业、市场等方面的竞争力越强。 中国核电的国产化之路,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与之同频共振的,是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成长蜕变。 彼时,我国引进法国先进压水堆核电技术(M310堆型),在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建设了中国首座大型商用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其间,法国公司全面主导包括核电站设计、设备制造及建造在内的电站建设全过程,中方参与并学习核电站建造技术,逐步了解建设的相关标准、法规。可以说,大亚湾核电站设备国产化率几乎为零。 到了上世纪90年代,我国继续引进法国先进压水堆核电技术,建设岭澳一期核电站(以下简称“岭澳一期”)。这次,中方积极参与全过程,逐步了解掌握核电站设计、制造及建造技术,以分包形式参与蒸汽发生器、稳压器、核岛堆内构件、控制棒驱动机构、主管道、核岛辅助容器等设备的设计制造,由此逐步培养起国内的核电装备产业链,进而推进设备国产化。当时,岭澳一期的设备国产化率达到30%。 2004年以来,我国二代改进型CPR1000核电项目进入批量化建设阶段。为进一步推进核电设备国产化,中广核成立了国产化工作领导小组和国产化推进办公室,并制定国产化战略和中长期规划,依托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全面推进CPR1000核电设备国产化工作,推动气动辅助给水泵、K1类电缆及 K3 类大截面动力电缆、燃料贮存格架等设备设计、制造逐步实现国产化与本地化,设备国产化率从岭澳一期的30%提升到红沿河核电二期的87%。 另一组数据更具说服力。据了解,联合研发中心成立14年,依托批量化核电项目建设,逐步提升核电设备自主创新能力且成果丰硕——会员单位从最初的50余家增至目前的139家,参与“华龙一号”项目建设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超过5400家,累计签订联合研发协议300余份,审查联合研发技术文件10000余份,联合开展设备鉴定与评定超过10000次,获得300余项发明专利,实现超过1000台套核电高端设备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 ▲图为中广核浙江三澳核电基地“智慧工地”系统。 “依托 20余台CPR1000机组批量建设,中广核积极引导构建聚焦质量、竞争有序的核电设备供应市场,带动产业链5400多家企业共同发展,基本形成完整的核电设备产业链。” 中广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郭利民表示。 随着中广核对国内核电装备产业链的牵引带动能力持续释放,“华龙一号” 的设备国产化率再次实现跃升。据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设备采购与成套中心主任徐晓冬介绍,目前,“华龙一号”在建项目设备国产化率已从联合研发中心成立之初的64%升至95%以上,产业链关键技术自主掌控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立足当下,郭利民指出,面对新一轮“华龙一号”批量核电项目开发和建设,产业链各单位应充分把握“华龙一号”规模化发展战略机遇,进一步构建系统完整、安全可靠、自主可控的核电产业链供应链,不断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实现核电技术高水平自立自强,共同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和潜在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集群。 协同创新, 增强“华龙一号”产业链韧性 在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重型二分厂车间,“华龙一号”汽轮机不同种类的转子如同巨型哑铃,稳稳立于可承重300吨的滚轮支架上,等待进一步加工;在焊接数字化车间,两台自动焊接机器人对准“华龙一号”汽轮机凝汽器壳体的一面光滑板材,密密麻麻打出两万多个整齐划一的管孔;在汽轮机叶片加工数字化车间,基于5G、工业互联网、数字孪生等先进数字技术的应用,“华龙一号”汽轮机高精度叶片在悄无声息中完美呈现。 ▲图为东方汽轮机打造的国内首个叶片加工无人车间及黑灯产线。 东方电气“智”造核电汽轮机,只是强韧“华龙一号”产业链的一个缩影。 作为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采用177组堆芯燃料组件、双层安全壳、能动与非能动相结合等多项设计特征,反应堆堆芯功率较国内二代核电机组提升约9%,单台机组年发电量近100亿千瓦时。依托首堆及批量化项目建设,中广核联合产业链企业持续开展核电关键设备国产化及核心技术的攻关研发,实现多项重大突破。 以中广核体量最大自主化研发项目——“华龙一号”应急柴油机为例,该设备从设计环节开始就从零起步,制造环节面临国产零部件的质量挑战,试验环节单可靠性试验需要开展1000小时验证,各阶段研发难度巨大。“面对挑战,项目组以制造厂为家,通宵试验是家常便饭,柴油味是最熟悉的味道。最终,煎熬和痛苦换来了最甜美的果实。产品研发成功并通过鉴定那一刻,就是大家最自豪、最骄傲的时刻。”回忆起研发历程,徐晓冬心生感慨。 “华龙一号”反应堆压力容器是三代核电反应堆核心设备,安全指标和技术性能达到国际三代核电技术的先进水平。与二代改进型机组相比,其使用寿命由40年提升至60年,技术要求更高、制造标准更严、制造难度更大,代表了我国三代核电关键设备研发制造的最高水平。 在广西防城港核电二期反应堆压力容器制造过程中,中广核与中国一重先后攻克M170大直径螺栓螺距加工、大尺寸厚壁径向支撑键组焊、镍基材料安全端组焊等多项技术难关。针对焊接和机加工工序,双方首次实现反应堆压力容器关键路径所有主锻件内壁大面积堆焊、承载焊缝、马鞍焊缝、安全端和径向支承键镍基焊缝探伤一次100%合格、关键机加工工序一次100%合格和水压试验一次合格,实现了“制造周期最短,综合质量领先”的既定目标。该产品2018年发运入堆,标志着我国已掌握百万千瓦级反应堆压力容器制造关键技术和先进工艺,核电重大装备国产化能力再升一级。 “中广核始终给予一重巨大支持,两家企业共同见证了我国核电装备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全过程。”谈及参与核电设备自主研发的经历,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中国一重股份公司副总经理许崇勇说,“中国一重已成为中广核产业链管理互通、业务共荣的最大受益者之一,未来将进一步加大研发力度,共建现代化‘华龙一号’产业链。” 共迎挑战, 助力“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 在“华龙一号”产业链建设会议期间,参会企业讨论最多的,就是安全质量、订单、供货量和价格。订单多不多,供货量能不能跟得上,中标价格如何,这些话题都指向一个关键词——核电项目。 ▲图为中广核浙江三澳核电项目1号机组蒸汽发生器出厂。 的确,应用场景是科技攻关、试验验证、工程应用等各个环节向高端延伸的牵引。这也是产业链企业洞悉和关注核电前景和市场空间的原因所在——只有规模化、批量化的核电项目应用场景,5400多家企业研发的产品才有“用武之地”,这些产品的可靠性才有验证的环境,巨额研发投入才有回报的可能,企业才能积累经验和口碑。 从2019年开始,我国核电产业在“积极安全有序发展”的政策引导下迎来新一轮规模化发展,五年陆续核准16个核电项目,合计31台核电机组。目前,包括“华龙一号”在内的自主三代核电已稳步实现批量化建设。而基于“双碳”目标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背景,行业普遍预计,到2035年,我国在运核电装机将达1.5亿千瓦,在建规模5000万千瓦,未来新增装机“主角”正是以“华龙一号”等为代表的自主三代核电机组。 ▲图为中广核广东太平岭核电项目2号机组反应堆压力容器发运现场。 “‘华龙一号’作为三代核电机组主力机型将迎来建设高峰,实现规模化、批量化发展,为现代化产业链建设与发展提供了足够的市场空间和资源支持。”徐晓冬说。 技术方面,中广核“华龙一号”技术于2020年10月20日通过欧洲用户要求(EUR)符合性评估,并获得EUR认证证书,于2022年2月7日通过英国通用设计(GDA)审查,获得设计认可确认(DAC)和设计可接受性声明(SoDA)证书。 项目建设方面,当前中广核 “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正稳步推进。其中,我国西部首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广西防城港核电站3号机组已于今年3月25日投产发电,分布在广西防城港,广东惠州、陆丰,浙江苍南,福建宁德等地的另外9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同时在建,已形成多基地、多机组同时在建格局。广西防城港核电站4号机组于11月12日完成热态功能试验,预计明年上半年投产。华能山东石岛湾核电厂扩建一期工程1、2号机组也将采用中广核“华龙一号”技术。 面对日益复杂的国内外市场环境,基于对核电产业链仍然与现代化产业链存在一定差距的清醒认识,中广核表示,后续将以太平岭核电一期、三澳核电一期和陆丰5、6号机组、宁德核电二期工程等项目建设为依托,以科技创新引领带动核电设备产业链供应链转型升级,全面实现核电设备自主可控,不断提升中国核电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高质量完成我国核电建设任务。
  • 《美国和欧盟发表联合声明支持非洲基础设施建设和对关键矿产供应链的多元化投资》

    • 来源专题:先进材料
    • 编译者:李丹
    • 发布时间:2023-09-13
    • 据白宫网站9月9日消息,在二十国集团(G20)新德里峰会期间,美国和欧盟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将进一步开发跨非洲的“洛比托走廊”(Lobito Corridor)项目,以改善刚果(金)加丹加地区(Katanga)和赞比亚铜带省(Copperbelt Province)与安哥拉洛比托港(Port of Lobito)之间的交通连接。欧盟和美国将联手支持该项目的发展,包括启动赞比亚和安哥拉之间新建铁路线扩建的可行性研究。该项目全面投入运营后,将显著减少赞比亚、安哥拉和刚果(金)之间的平均运输时间,从而降低金属、农产品和其他产品出口以及潜在矿产开发的物流成本和碳足迹。美国和欧盟计划在3个具体领域进行合作: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促进贸易、经济发展和过境的措施;支持相关部门,以推动安哥拉、赞比亚和刚果(金)的长期包容性和可持续经济增长及资本投资,包括开发清洁能源项目以增加周边社区的电力供应、支持对关键矿产和清洁能源供应链的多元化投资、扩大数字化访问、发展农业价值链以提高当地粮食生产等。 来自全球技术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