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研究团队在《自然·化学工程》发表革命性微芯片制造技术,通过新型金属有机光刻胶(metal-organic resists)和化学液相沉积(CLD)工艺,实现比当前10纳米标准更精细的电路雕刻。该技术利用锌等金属与咪唑类有机物的组合,有效吸收"超极紫外光"(B-EUV)并引发精准化学反应,为未来十年芯片制造工艺升级铺平道路。
研究团队发现金属有机物光刻胶(锌+咪唑)相比传统材料对B-EUV辐射具有更强吸收和反应效率,使更高精度雕刻成为可能。开发化学液相沉积(CLD)技术,可在硅晶圆上实现纳米级厚度控制的溶液沉积,突破传统气相沉积的效率和精度限制。不同金属-有机物组合适配不同辐射波长(锌在B-EUV波段表现优异),为多波长光刻系统提供材料库支持。
研究团队已开始测试10余种金属与数百种有机物的组合优化,预计B-EUV光刻技术将在未来10年内投入量产。该技术得到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等机构联合验证,标志着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在半导体领域的成功实践。
该项研究突破当前EUV光刻精度极限,支持3纳米以下制程工艺发展。有效成本控制,溶液沉积工艺相比气相沉积更具经济性,有望降低先进制造成本。为全球芯片制造设备商提供替代技术路径,减少对单一光刻技术的依赖。此项突破将推动智能手机、汽车电子、航空设备等所有依赖微芯片的行业向更小、更快、更节能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