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局:能源生产多轮驱动强劲保障体系完善 》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19-09-23
  • 9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国能源发展成就。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表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能源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开辟了中国特色能源发展新道路。据统计,截至目前,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率达到50.7%,相比2016年提高了12.5个百分点,替代的散烧煤约1亿吨,对大气污染物减排贡献突出。

      能源生产方面,我国已发展成为世界能源生产第一大国,实现了从供给短缺到总体宽松的巨大转变,走上了多轮驱动强劲、保障体系完善的新路。2018年,我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37.7亿吨标准煤,是1949年的158倍,年均增长7.6%。其中,煤炭产量36.8亿吨、原油产量1.9亿吨、天然气产量1600亿方、发电量71118亿千瓦时,分别比1949年增长114倍、1574.9倍、22894.7倍、1652.9倍;煤电、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居世界第一,核电装机容量世界第三、在建规模世界第一,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提高到40%左右。

      能源消费方面,我国实现了从一煤独大到清洁绿色的巨大转变,走上了节能降耗、集约高效的新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推动形成能源节约型社会,传统能源利用方式加速转变,清洁低碳转型步伐明显加快,形成了“两下降”“三提升”的良好态势:煤炭消费比重下降9.5%,历史性降至60%以下;单位GDP能耗下降23.3%;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升至14.3%,天然气消费比重提升至7.8%,电力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提升至25.5%。

      能源技术方面,实现了从跟随模仿到并行引领的巨大转变,走上了动力转换、创新发展的新路。70年来,我国能源系统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升,千万吨煤炭综采、三次采油和复杂区块油气开发等技术装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清洁煤电体系和全球规模最大的电网,新建三代核电机组综合国产化率达到85%,深水钻探、页岩气勘探开发等技术实现重大突破。

      能源体制方面,实现了从计划管理到市场为主的巨大转变,走上了深化改革、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路。煤炭行业取消了重点电煤合同,实现了电煤价格并轨,建成了市场化的煤炭交易体系;大力推动电力体制改革,完成了政企分开、厂网分开、主辅分离等标志性改革任务,电力市场化建设覆盖全国、纵深发展。

相关报告
  • 《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提速》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4-01-17
    • 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提速 发布时间:2024-01-12 来源:经济日报大 中 小   东北广袤草原,国内在运最大陆上风电基地全容量投产发电;西南长江干流,6座梯级水电站组成的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全力顶峰保供;东南蔚蓝大海,全球首台超大容量16兆瓦海上风机并网发电……2023年,我国推动 能源安全新战略走深走实,全力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加快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充足动能。   能源安全保障有力   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循环高效利用,提高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   作为我国能源保供的“压舱石”,2023年煤炭供需紧张形势有效扭转。受入冬以来最强寒潮影响,近期全国多地气温骤降,电网负荷创冬季历史新高。值得欣慰的是,2023年煤炭供给充足,发电有保障。当前,全国煤炭生产供应平稳有序,全国统调电厂存煤超过2亿吨、可用26天,处于历史最高水平。煤炭市场运行也愈加平稳,煤炭现货价格向合理区间回归。   我国有序释放煤炭先进优质产能,核准一批智能化水平高、安全有保障的现代化煤矿项目,确保煤炭产能平稳,推动已核准煤矿尽快开工、在建煤矿加快建成投产、停产停建煤矿抓紧复工复产。2023年前10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原煤产量38.3亿吨,同比增长3.1%。   提高能源自主供给能力,要补上油气产能短板。2023年12月,经过两年勘探攻坚,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在甘肃省环县洪德地区发现地质储量超亿吨级整装大油田。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副总经理牛小兵介绍,截至目前,长庆油田已在这一地区提交石油探明储量5024万吨、预测石油储量5620万吨。   数据显示,通过大力推动油气增储上产,2023年新建原油产能2250万吨、天然气产能420亿立方米,全年原油产量稳定在2亿吨以上,天然气产量超过230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超过4.5%。   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表示,2023年,国家能源局坚持把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为首要职责,充分发挥煤炭兜底保障作用,强化电力安全保障,多措并举增加油气供给,能源安全稳定供应能力稳步增强。   能源结构绿意更浓   2023年,我国可再生能源总装机突破14亿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比重超过50%,历史性超过火电装机。这是能源发展史上一项伟大成就。   2023年12月20日,由长江干流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三峡和葛洲坝6座梯级电站共同构成的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迎来全面建成一周年。一年来,6座梯级电站累计发电量突破2700亿千瓦时,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2.2亿吨,满足2.8亿人一年的生活用电需求。   西北地区变成了新能源发展的沃土。2023年11月29日,全国单体规模最大的光伏治沙项目——三峡集团蒙西基地库布其2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并网发电,修复治理沙漠面积10万亩。从种草种树再到“种”新能源,我国为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沙漠治理提供了样本。   《“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明确,大力推进风电和光伏发电基地化开发。其中,以“沙戈荒”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总规模达到4.55亿千瓦,相当于20座三峡水电站的装机容量。截至2023年11月底,我国风电光伏基地建设进展顺利,第一批已建成并网4516万千瓦。   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过半,高水平利用也至关重要。山东省光伏装机位居全国首位,提升电力调节能力需求尤为迫切。2023年12月23日,在山东省荣成市龙眼港工业园里,工作人员正加紧进行京能成山共享储能项目并网前的各项准备。   国网威海供电公司调控分中心负责人董桂岩介绍,项目充电一次可储存电量40万千瓦时,相当于6万家庭一天的用电量,投运后将有力提升威海电网系统调节能力。   通过强化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我国新能源利用率继续保持较高水平,自2018年以来连续多年超过95%。我国实现高水平新能源利用,为全球破解新能源消纳难题提供借鉴。   改革创新纵深推进   在可再生能源跃升式发展背景下,我国亟需通过市场机制创新,推动能源电力生产方式绿色转型。   在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通过购买4620万千瓦时绿电,共抵消4.6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企业只需登录‘e交易’电力交易平台,就能在线购买新能源电量。”国网台州供电公司客户经理余新勇表示,企业凭借绿色电力交易凭证,经过核算即可抵扣相应的碳排放量。绿电交易让用能企业多了一个减排路径,持“绿证”的外向型企业也更具国际竞争力。   为助力新能源消纳,华东能源监管局建立健全华东区域内绿电交易规则,明确绿电交易价格由发电企业与电力用户或售电公司通过市场化方式形成。积极衔接区域内外绿电资源,推动扩大跨省绿电交易规模。2023年前9个月,长三角区域共有2382家企业购买可溯源绿电交易电量108.8亿千瓦时,是上年同期的4倍。   我国加快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多层次统一市场体系已基本形成,适应新能源高比例发展的市场机制逐步完善。中长期、辅助服务市场已实现全覆盖。电力现货市场建设稳妥推进,23个省份启动电力现货市场运行。   国家能源局预计,2023年全年市场化交易电量达5.67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占全社会用电量的61.3%,通过辅助服务市场挖掘调峰潜力超1.17亿千瓦、增加清洁能源消纳1200亿千瓦时。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落实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的攻坚期。章建华表示,要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新型电力系统,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记者王轶辰) .
  • 《能源发展方向定调 构建全新能源体系》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12-23
    • 12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白皮书全面阐述了新时代新阶段中国能源安全发展战略的主要政策和重大举措,提出大力推进低碳能源替代高碳能源、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等内容。 白皮书明确,将面向重大共性关键技术,部署开展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可再生能源与氢能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此外,还将加速发展绿氢制取、储运和应用等氢能产业链技术装备,促进氢能燃料电池技术链、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发展等。 新能源板块表现强劲 21日,新能源相关多个板块上涨。Wind数据显示,截至收盘,两市股指全天震荡走升。在龙头股引领下,创业板劲升超3%。宁德时代涨超12%创新高,市值突破7500亿元并首次跻身A股前十。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龙头比亚迪以涨停收盘,再度逼近前期历史高点,公司总市值突破5000亿元,今年以来累计涨幅超过300%。 概念指数方面,锂矿、动力电池指数分涨5.7%、5.6%,比亚迪、中矿资源、永兴材料涨停。亿纬锂能涨超6%。光伏屋顶指数涨5.62%,隆基股份涨停并创新高。通威股份涨超6%。主题行业中,电工电网、汽车指数均涨超5%。江铃汽车、东风汽车涨停,长城汽车涨7.7%。 回顾2020年,电力设备与新能源板块经历了“波澜壮阔”的一年,光伏需求从停滞到爆发,风电迎来退坡前的冲刺阶段。东方证券分析指出,2020年上半年,电力设备与新能源板块整体涨幅和沪深300接近,节奏有所差异,下半年全面跑赢;电力设备指数年初至今上涨34.21%,涨幅在30个行业中居第2名。从二级子行业来看,不同板块分化明显,其中光伏和工控板块表现优异,分别上涨113%和111%,新能源汽车上涨45%,风电上涨28%;核电上涨4%。 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从过去的政策驱动逐步转化为消费驱动,随着近年来锂电池相关技术不断突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也在不断提升。国元证券分析预计,在全球销量共振基础上,2021年新能源汽车有望开启一轮快速渗透的成长周期。 银河证券认为,动力电池有望在未来5年内迎来4倍的产值提升空间,6000亿元产值可期。具体而言,基于需求端特斯拉、国内造车新势力、海外传统车企共同发力,预计2021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431万辆,同比增长40.4%。展望2025年,预计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1330万辆,对应动力电池系统产值有望超过6000亿元。 “十四五”加快清洁能源开发利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2021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之一,明确提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要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 “这为我们构建一个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出了一个明确的时间表。”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十四五”期间将进一步创新发展方式,加快清洁能源开发利用。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2030年要达到25%左右,意味着接下来能源增量70%以上以非化石能源为主。 按照我国在气候雄心峰会上透露出的目标,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 “到2020年底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预计达到4.6亿千瓦,以后每年的增量还是很大。”章建华称。据此测算,未来十年,风电、光伏每年的平均新增装机将不低于7400万千瓦。业内的预估更为乐观。中国光伏行业协会表示,“十四五”国内年均光伏新增装机规模一般预计是7000万千瓦,乐观预计是9000万千瓦。 如此大规模的增量,消纳将是巨大挑战。“‘十四五’新能源发展面临消纳和接入两个问题并存。”国家能源局法制和体制改革司司长朱明认为,要解决消纳问题,一方面要加快构建适应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新型电力系统。另一方面,切实完善和落实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的保障机制。 银河证券方面分析认为,近年来,我国减少碳排放的工作取得积极进展。预计2021年,新能源行业整体的回暖态势有望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