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植物功能基因研究和作物遗传改良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近年诞生的CRISPR/Cas 基因编辑系统 (主要包括 CRISPR/Cas9 和 CRISPR/Cas12a) 与其他的基因编辑技术相比,具有操作简 单、效率高等优势,因此在动植物中均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结合 CRISPR/Cas 基因编辑技术体系的发展历史及最新 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该技术在植物领域中的应用范围和发展方向,以及基因编辑植物的靶点分析方法;对目前 CRISPR/Cas 基因编辑技术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策略。
基因功能的鉴定和作物新品种的选育离不开 突变体的获得,之前突变体的获得主要依靠自然突 变、物理或化学诱变以及T-DNA 随机插入等手段。这些方法存在突变效率低、突变位点随机等缺陷,且后续还需要通过图位克隆等耗时耗力的技术手段才能最终确定突变基因。因此,在特定的位点引入核苷酸变异,实现基因的定点编辑能高效地获得目标突变体,从而加快基础研究和遗传育种的进程。基因编辑技术主要是利用序列特异性核酸酶 (Sequence specific nucleases, SSNs) 在特定基因位点产生 DNA 双链断裂,借助编辑受体自身的 DNA 修复系统在非同源末端连接 (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 NHEJ) 过程中产生随机的 Indels(Small insertions and deletions) 或在同源重组修复过程中 插入或替换相应的基因片段,最终实现基因组序列 的突变。现有的基因编辑系统主要包括锌指核酸酶 (Zinc finger nucleases, ZFNs) 系统、类转录激活因子效应物核酸酶 (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 nucleases, TALENs) 系统以及 CRISPR/Cas (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associated protein) 系统,其中,CRISPR/ Cas 系统由于载体构建过程简单、编辑效率高等优 点,成为当前广泛应用的主流基因编辑系统。本文回顾了CRISPR/Cas系统的发现和编辑技术体系建 立的历程,介绍了CRISPR/Cas 编辑技术在植物中的应用以及编辑结果的分析方法,并展望了 CRISPR/ Cas 基因编辑技术以及编辑靶点分析技术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