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与年龄相关的脑功能障碍有关的关键蛋白质的机制》

  • 来源专题:脑科学与类脑研究
  • 编译者: 苑亚坤
  • 发布时间:2023-11-08
  • 西奈山的研究人员对一种关键蛋白质的机制进行了有价值的揭示,这种蛋白质调节海马的可塑性和功能,海马是大脑中涉及记忆和学习的关键区域,随着老鼠年龄的增长而减少。

    该团队的研究结果发表在《分子精神病学》杂志上,可以为更好地理解这种被称为金属蛋白酶2组织抑制剂(TIMP2)的蛋白质如何潜在地靶向与年龄相关的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以帮助恢复大脑中受影响的分子过程铺平道路。

相关报告
  • 《近代物理所揭示放射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修复机制》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亮点监测
    • 编译者:yanyf@mail.las.ac.cn
    • 发布时间:2018-07-31
    •         近期,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利用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HIRFL)提供的碳离子束,对放射性认知功能障碍发生及修复的分子调控机理进行了研究,获得新进展。   放射性认知功能障碍是原发性及转移性脑肿瘤患者放疗时常见的副作用之一。随着综合治疗及精准放疗的发展,患者生存期显著增加,对放射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预防及治疗方法的研究已经成为放射医学关注的热点。   此项研究成功建立了重离子诱发的放射性认知功能障碍小鼠模型,识别了63种海马组织线粒体差异表达蛋白,它们主要参与线粒体能量代谢途径与氧化应激。科研人员发现,海马组织中线粒体自稳态被严重干扰,氧化还原平衡被持续破坏,继而导致了能量衰竭以及持久的氧化胁迫。研究进一步阐明了NRF2 (NF-E2-related factor 2) 和PINK1 (PTEN induced putative kinase 1)信号通路共同抑制引发的线粒体功能紊乱,是放射性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关键信号途径。反之,在离体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和活体小鼠海马组织中通过上调NRF2和PINK1的表达水平,恢复了细胞线粒体功能,使得放射性认知功能障碍被逆转或修复。   此项研究首次揭示了重离子介导的放射性认知功能障碍发生/ 修复的关键调控机制,首次提出了NRF2和PINK1成为放射性认知功能障碍防治的潜在靶点,为肿瘤放射治疗过程中受牵连正常组织的精准辐射防护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该研究得到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大科学装置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及中国科学院西部人才项目的资助。   研究结果发表于Redox Biology, 2018,17:143-157。
  • 《HIV蛋白酶抑制剂在肠屏障功能障碍和肝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 来源专题:重大新药创制—研发动态
    • 编译者:佟琦
    • 发布时间:2014-12-24
    • 在控制HIV病毒感染方面,过去二十年间,HIV蛋白酶抑制剂的发展是最重要的研究进展之一。目前,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是最有效的艾滋病治疗方法,HIV蛋白酶抑制剂已被成功用于该治疗方法中。在HAART中,HIV蛋白酶抑制剂能够持续抑制病毒的复制,极大地降低HIV病毒感染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延长HIV患者的生存期。然而,药物引起的消化道副作用和肝中毒是HIV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尤其是那些在治疗中使用HIV蛋白酶抑制剂的患者。在本综述中,作者阐述了HIV蛋白酶抑制剂相关的消化道副作用和肝损伤作用机制的主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