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新冠病毒来治疗癌症?研究显示,新冠刺突蛋白能抑制肺癌发展》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22-12-09
  • 早在2021年1月,British Journal of Haematology 期刊就报道了一个神奇的案例【1】,一位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感染了新冠病毒,四个月后,他体内的肿瘤竟然神奇般的几乎消失不见了。研究人员猜测,可能是感染新冠病毒触发了患者体内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激活的免疫系统成功清除了体内的癌细胞。

    虽然这只是一个特殊案例,但这也提示了我们,新冠病毒或许具有开发改造为溶瘤病毒的潜力。

    近日,美国拉什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在 Cancers 期刊发表了题为:Regression of Lung Cancer in Mice by Intranasal Administration of SARS-CoV-2 Spike S1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显示,新冠病毒(SARS-CoV-2)的刺突蛋白(S蛋白)能够导致肺癌细胞凋亡,并在肺癌小鼠模型中抑制肿瘤生长。这项研究提示了我们,困扰全世界三年之久的新冠大流行或许能够带来一种治疗癌症的新方法。

    我们知道,新冠病毒入侵人体细胞时依赖于其刺突蛋白(S蛋白)与人细胞表面的ACE2蛋白的结合,ACE2在人体中发挥着调节血压及其他细胞过程的关键作用。

    之前的研究显示,包括肺癌在内的癌症患者的ACE2表达水平会增加,改变ACE2表达水平可能有助于控制肺癌肿瘤生长。之前也有一些案例报道,有一些肺癌患者在感染新冠病毒后病情有所好转,这也说明新冠病毒或许是对抗癌症的盟友。基于这些发现,研究团队计划进一步探索用新冠病毒刺突蛋白对抗肺癌的研究。

    肺癌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但它是导致癌症死亡的第一大因素,全世界每年有180万人死于肺癌,占癌症死亡总数的18%。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对最难治、最致命,也是最主要的肺癌类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进行研究。他们使用商业化的刺突蛋白,将其与培养皿中的人类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结合,观察与癌细胞生长有关的蛋白及其他分子的水平。

    他们发现,刺突蛋白与NSCLC细胞结合后,刺突蛋白诱导了细胞凋亡。具体来说,刺突蛋白降低了细胞生存所需的Bcl-2的水平,增加了Bcl-2相关死亡促进因子(BAD)水平。而高水平的Bcl-2和低水平的BAD会抑制癌细胞的凋亡。

    接下来,研究团队在肺癌小鼠模型上测试了刺突蛋白的治疗效果,一组肺癌小鼠隔天进行鼻喷刺突蛋白的生理盐水溶液,另一组小鼠则使用生理盐水作为安慰剂对照。

    经过四周的刺突蛋白治疗后,对小鼠实施安乐死并进行进一步检测。研究团队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接受刺突蛋白治疗的肺癌小鼠的肿瘤的数量和大小都有所减少,肿瘤细胞的死亡水平也更高。

    论文通讯作者 Kalipada Pahan 表示,如果这些研究结果可以在肺癌患者身上得到重复,将为治疗肺癌找到一种令人鼓舞的新方法,即通过鼻内刺突蛋白给药靶向肺癌细胞。

    据悉,研究团队目前正在寻找合作伙伴,以推进刺突蛋白在人类肺癌患者找那个的临床应用。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大多数广泛使用的新冠疫苗是以刺突蛋白为靶点,后续研究还要回答一个问题,就是这些疫苗的接种是否会降低刺突蛋白用与癌症治疗的效果。

  • 原文来源:https://news.bioon.com/article/fa8ee51057d0.html
相关报告
  •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新冠病毒或能治疗癌症》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
    • 编译者:闫亚飞
    • 发布时间:2023-01-04
    • 据生命科学前沿公众号12月8日消息,美国拉什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团队首次发现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S蛋白)能够导致肺癌细胞凋亡,并在小鼠模型中成功抑制了肺癌的生长。该团队将一种商业化的克隆新冠病毒刺突蛋白与人类细胞一起培养,发现与对照组的NSCLC细胞相比,刺突蛋白诱导了癌细胞发生细胞凋亡。重组新冠病毒刺突蛋白S1通过与ACE2受体的相互作用导致人类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死亡,在小鼠肺癌模型中,经鼻给予重组刺突蛋白S1可导致体内肿瘤的消退。该研究为晚期肺癌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未来有望通过鼻内吸入新冠病毒刺突蛋白制成的药物来治愈肺癌。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Cancers 期刊。
  • 《化亲和力为武器 假体蛋白能抑制新冠病毒及其突变株》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病毒学领域知识资源中心
    • 编译者:malili
    • 发布时间:2020-12-02
    •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科学家一直致力于了解病毒入侵机理,研究破解之道。疫苗以及抗体作为预防和治疗新冠肺炎的重要手段,目前已经取得相关进展。除了这些手段之外,是否还有其他方法能有效遏制新冠病毒? 11月12日,西湖大学党波波团队、周强团队与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陆路团队在《细胞研究》联合发表最新成果。他们基于对新冠病毒受体ACE2的设计与改造,构建了多种ACE2三聚体蛋白。联合研究团队制造了一个ACE2假体蛋白“迷惑”病毒,其对病毒的“吸引力”比ACE2本身要高1000倍以上,极大提高了病毒抑制能力。 让病毒优先与假体蛋白结合 ACE2的中文名叫“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是人体内一种参与血压调节的蛋白。其主要生理作用是促进血管紧张素的成熟,在肺、心脏、肾脏和肠道广泛存在。 此前研究发现,新冠病毒感染人体细胞的关键在于冠状病毒的刺突蛋白“劫持”了原本控制血压的ACE2,通过与它的结合入侵人体。 “既然ACE2蛋白是病毒入侵人体的闸门,是否能设计出一个ACE2假体蛋白,用诱敌战术达到抑制病毒的效果?”党波波介绍说,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刺突蛋白以三聚体形态存在,就像三根手指被胶水黏在一起。“因此我们设想构建一个ACE2三聚体蛋白实现3对3或者至少2对2的结合,使两者的结合更加牢靠。” 为此,研究人员首先详细分析了新冠病毒刺突蛋白本身的结构,根据刺突蛋白的结构来假设其与ACE2三聚体蛋白结合的方式,从而建立两者结合的模型。随后他们根据模型选取了将ACE2单体构建成三聚体的不同链接模块以及三聚化模块,以此构建多种不同的ACE2三聚体蛋白。 经过一系列设计改造尝试,研究人员得到了一个三聚体蛋白T-ACE2。实验结果显示,这一T-ACE2蛋白与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的亲和力,比ACE2单体与刺突蛋白的亲和力提高了1000多倍。 “亲和力高了,病毒就会优先结合T-ACE2,从而失去结合细胞表面ACE2的能力,因此T-ACE2具有了非常强的病毒抑制活性。”党波波补充道,在设计之初,团队并不确定ACE2三聚体蛋白能否达到理想的效果。“诱敌战术奏效,这对于理解刺突蛋白与受体蛋白ACE2的相互作用应该有着重要的启示。” 还能抑制其他冠状病毒 随着疫情发展常态化、病毒变异的积累,已有的蛋白抑制剂(例如抗体)对于新冠病毒及其潜在突变株的作用面临考验。开发能够广谱抑制新冠病毒及其突变株的抑制剂,将成为应对新冠病毒变异及疫情常态化的有效手段。 “所谓抗体,指一类特定的蛋白。团队改造后的ACE2和抗体是一个平行的概念,他们都从属于蛋白抑制剂。”党波波介绍说,二者相当于在完成同项工作的不同工种。 记者了解到,设计改造假体蛋白“迷惑”病毒的做法,在病毒研究里面以前有提出过,比如非典暴发时期,已有科学家提出直接用受体ACE2去抑制病毒,但是因为ACE2本身对病毒亲和力较低,抑制效果比较一般。 “在ACE2三聚体蛋白设计改造过程中,我们尝试了很多种方案后才找出最优解。”党波波说,为了最大程度保留改造后蛋白对于病毒及其突变株的广谱适用性,研究人员选择完全保留天然ACE2的序列,因为基于天然ACE2序列的改造可以适应多种突变病毒。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员也证实T-ACE2对新冠病毒、8种不同天然新冠突变株、非典病毒以及两种新冠类似病毒均有很强的抑制活性。 由于新冠病毒侵染人体细胞需要通过受体蛋白ACE2这一“通用渠道”实现,基于受体蛋白ACE2设计的抑制剂,相比抗体对新冠病毒突变株有着更广谱的抑制能力。此外,基于受体ACE2设计改造的蛋白,也将很有可能用于抑制新发或者再次出现的其他新冠类似病毒。 “不过T-ACE2作为病毒抑制蛋白的临床应用前景尚待以后更深入的实验验证。”党波波说,T-ACE2因为和病毒刺突蛋白有非常强的亲和力,还有望被用于病毒检测方法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