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糊精调制的I型胶原蛋白自组装来制备仿生角膜植入物》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8-31
  • I型胶原蛋白是人体内最常见的一种蛋白,在很多组织中发挥着结构基元的重要角色。在角膜中,胶原蛋白形成直径约36纳米的纤维,并且纤维进一步平行排列得到层状结构,从而满足了坚固、透明组织的功能需要。临床上,开发角膜替代物来代替人体器官移植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经有基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聚(2-羟乙基丙烯酸甲酯)等合成聚合物的现成角膜替代品,但是这些移植物不能有效与周围组织融为一体并最终会被排出眼外。最近,胶原蛋白基的生物角膜替代物也得以成功合成,相对于聚合物来说它们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然而缺乏结构组织限制了其功能特性。因此,从开发角膜替代物的角度来说,获得合适的材料机械性质以同时满足缝合和视力透明度的要求仍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成果简介

    近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ennifer H. Elisseeff教授、Anirudha Sing教授与郭琼玉教授合作,利用环糊精实现了胶原蛋白纤维化和纤维排列的调制,成功得到了一种高度透明且机械强度高的胶原蛋白玻璃胶移植物,该移植物具有模拟天然角膜的超微结构。研究表明,环糊精能够与胶原蛋白分子相互作用,从而影响玻璃化过程并促使胶原蛋白原纤维形成片状结构。该成果以题为"Cyclodextrin Modulated Type I Collagen Self-Assembly to Engineer Biomimetic Cornea Implants"发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

    本文中通过环糊精调制I型胶原蛋白玻璃化过程中的自组装,成功开发了一种透明且坚固的角膜替代物,该种角膜替代物具有与天然角膜类似的超微结构。环糊精能够抑制原纤维形成并调制层状组织,从而得到直径更小的纤维和片状结构,而且该植入物能够促进组织整合和支持再上皮化。因此,添加环糊精能够有效调节胶原蛋白自组装,提供了一种制备角膜仿生代替物的简单方法。

    文献链接:Cyclodextrin Modulated Type I Collagen Self-Assembly to Engineer Biomimetic Cornea Implants (Adv. Funct. Mater. 2018, DOI: 10.1002/adfm.201804076)

相关报告
  • 《我国研究团队成功制备可加速骨修复的植入物材料》

    • 来源专题:先进材料
    • 编译者:李丹
    • 发布时间:2024-12-09
    • 转自全球技术地图 据中国科技网12月4日消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的研究团队利用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技术,成功一步式制备了含钴钛基骨植入物。该材料在无须摄入外源性重组蛋白或抗生素的条件下,依然具有降低感染并加速骨修复的功能,为骨骼感染和功能恢复提供了潜在的治疗方案。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先进科学》期刊。
  • 《一种可植入式多功能复合型蚕丝蛋白微针阵列及其制备方法》

    • 来源专题:生物科技领域知识集成服务
    • 编译者:陈方
    • 发布时间:2019-05-03
    • CN105030657B一种可植入式多功能复合型蚕丝蛋白微针阵列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申请人: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植入式多功能复合型蚕丝蛋白微针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蚕丝蛋白微针阵列由微针和基底组成,与传统微针相比,具有多功能、可控缓释、柔性、高效、低价、易制备、生物相容性好、可自然降解等一系列突出的优势。根据实际需要,不仅可以在微针和基底、微针之间选择包裹不同的药物组合,实现药物组合在空间的不同分布,根据具体用药需求实现功能上的多样化、模块化、集成化和自由化;还可以改变微针和基底的几何尺寸、固化工艺以及所用蚕丝蛋白的种类,控制降解速率,从而实现对药物释放顺序和速率的可控,提高药物利用效率,具有较好的应用开发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