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电网:到2025年分布式光伏接入空间预计将达50GW》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8-06
  • 日前,南方电网公司在高质量发展大会上部署全面推进电网设备大规模更新,预计2024年至2027年,大规模设备更新投资规模将达到1953亿元。其中,2024年年中将增加投资40亿元,全年投资规模达到404亿元,力争到2027年实现电网设备更新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52%。

    南方电网公司输配电部负责人介绍,设备更新是电网安全可靠运行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本轮电网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将重点聚焦电网本质安全提升、防灾减灾建设、数字电网提升、节能增效提升、绿色环保升级五个方向。通过这些措施,公司致力于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到2027年综合供电可靠率超过99.95%,综合电压合格率超过99.9%。

    在防灾减灾方面,南方电网公司将加强电网综合改造,完成85个示范地下配电站房“下改上”搬迁改造,在灾害多发的重点地区配置5G应用、清障、特种作业车、全地形运输、卫星通信、水陆两栖、专业化UPS电源等先进装备,以最大程度降低自然灾害对电网及用户用电的影响。

    数字电网建设方面,到2027年,南方电网全网变电站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比例将达到55%,配电自动化有效覆盖率不低于90%,同时进一步推广应用电鸿物联操作系统、“大瓦特”大模型等先进技术装备。

    节能增效提升方面,南方电网公司将在2025年全面淘汰S7(含S8)型,以及运行年限超25年且能效达不到准入水平的配电变压器,力争到2027年,设备装备能效水平比2023年提高1倍。同时,推动电网绿色转型,确保公司资源回收利用率、危险废物处置率达到100%。

    配电网可靠性提升工程在本轮设备更新改造中占有重要地位,投资比重达到14.66%。南方电网公司通过提升配电网可靠性及承载力、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双重治理,达到供电可靠性、设备可靠性等指标的提升。预计到2025年,配电网将达到5000万千瓦分布式光伏、250万台充电桩接入水平,2027年基本实现柔性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型。

    农村电网持续巩固提升。2024年至2027年,南方电网公司计划投资超过1000亿元,通过农村电网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提高农网自动化有效覆盖水平,提升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承载力。在此基础上,南方电网公司将推进“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和“千家万户沐光行动”,保障乡村分散式风电和分布式光伏“应并尽并”,促进农村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服务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力量。

    通过开展大规模电网设备更新,南方电网公司不仅将提升电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还将为推动能源行业的绿色转型和数字化升级提供坚实基础。

  • 原文来源:https://www.in-en.com/article/html/energy-2333920.shtml
相关报告
  • 《江苏2023全年分布式光伏新增12.17GW》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4-02-05
    • 近日,记者从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获悉,2023年江苏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月增百万千瓦,全年共新增1217.1万千瓦,推动该省绿色转型步伐进一步加快。 分布式光伏是在用户附近建设运行,就近接入配电网,以自发自用为主、多余电量上网的光伏发电设施。与集中式光伏相比,分布式光伏接入电压等级较低,装机容量较小,一般不超过0.6万千瓦,布局以分散布置在建筑物屋顶为主。 “十四五”以来,江苏风光等新能源飞速发展,以年均新增装机994万千瓦的增速迅速突破6000万千瓦大关。其中,分布式光伏增长尤为突出。2022年,江苏分布式光伏装机月均新增容量48.4万千瓦,2023年月均新增容量达101.4万千瓦,是2022年月均新增容量的2.1倍,增速位居全国第二位。 截至2023年底,江苏分布式光伏装机已达2772.2万千瓦,占光伏装机容量的70.6%、新能源装机容量的42.0%、电源总装机容量的15.4%,相比2022年末分别提高8.6、11.4和5.8个百分点。全年新增分布式光伏并网户数超25.0万户,同比增长208%,并网数量和增速均创历史新高。 “双碳目标大背景下,江苏近年来绿色转型步伐不断加快,光伏产业蓬勃发展,成本持续降低,盈利能力有效增长。”国网江苏经研院规划发展研究中心能源研究室主任李琥介绍。光伏产业作为江苏重点培育的优势产业之一,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已形成功能齐全、配套完整的产业体系。据江苏省光伏产业协会统计,2022年江苏光伏制造企业约450家,覆盖了硅料、硅片、电池、组件、辅材辅料、装备制造和光伏应用系统等,全年共完成营收6159.24亿元,同比增长86%。 在龙头企业引领下,江苏光伏产业集聚效应明显,技术加速突破。位于盐城的江苏润阳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在2020-2022三年间光伏电池片销量均位居全球第三,该公司设施部经理陈刚表示,为了跟上行业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工厂每18个月就要进行全套车间设备置换。 同时,全产业链规模化量产,带来成本快速下降。目前,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度电成本已由2010年的1.7元/千瓦时下降至2023年的0.22-0.32元/千瓦时,已明显低于火电成本,全面进入了平价上网时代。 2023年8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能源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全覆盖工作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的通知》,明确分布式光伏上网电量可核发可交易绿证,相当于分布式光伏项目在获得电价收益的基础上,还可以通过参与绿证交易获得额外收益。 以江苏为例,截至2023年底,江苏绿证交易规模达101万张,折合电量10.1亿千瓦时。“按目前绿证成交的平均价格估算,可为分布式光伏用户新增0.03元/千瓦时的额外收益,这有效调动了分布式光伏产业投资的积极性。”李琥说。 此外,江苏省内用能的庞大需求和技术的更新迭代也为分布式光伏提供了进一步的发展空间。自2005年起,江苏全社会用电量平均每3-4年增长1000亿千瓦时,预计到2025年,江苏全社会用电量将达8250亿千瓦时,用能需求十分旺盛。同时,近年来我国光伏发电技术快速发展,TOPCon(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 HJT(异质结)等新型晶体硅高效电池与组件技术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已具备规模化生产能力和较强国际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了光伏企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自身性能。 “在支持政策、用能需求、技术优势的三重影响下,江苏分布式光伏仍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预计2024年底装机达3300-3500万千瓦,2025年底达4000-4500万千瓦。”李琥表示,在光伏产业的带动下,江苏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将进一步加速,有力支撑江苏能源电力领域绿色低碳转型。
  • 《推广分布式光伏电站还需要哪些支持?》

    • 来源专题:广州能源研究所信息监测
    • 编译者:giecinfo
    • 发布时间:2016-03-15
    • 太阳能作为一种可永续利用、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有着巨大的开发应用潜力。太阳30分钟辐照地球的能量就够全世界1年的能源消耗。近年来我国光伏发电技术迎头赶上,截至2015年累计装机容量达43.18吉瓦(GW),但也仅占全国电力总装机容量的2.87%,仍有巨大发展空间。记者了解到,光伏发电技术的开发始于20世纪50年代,并于近年得到迅速发展。截至2015年,全球累计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超过220GW,欧美和日本等国家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其中以德国最为突出,截至2014年底,德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约占德国电力总装机容量的21.5%。   虽然我国光伏装机总量上有了较大增长,但是集中式地面电站和分布式屋顶电站分布得极不均衡。   晶科能源总裁陈康平对记者表示,从2006年开始的金太阳工程,到2013年全国各地新一轮针对分布式的初装补贴、度电补贴等,均给予分布式光伏发展大力扶持。但具体到2014年,在年度新增装机10.6GW中,分布式光伏电站仅占19%,剔除其中的20MW以下农光、渔光互补集中式地面电站后,真正意义的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仅582兆瓦(MW),占比5.59%,与德国分布式装机占比超过80%相去甚远。   一方面是分布式光伏装机占比严重落后,另一方面是集中式地面光伏电站弃光严重。在国家能源局公布的2015年光伏发电相关统计数据中,其光伏发电利用小时为1133小时,较上年大降18%,西北部分地区出现较为严重的弃光现象,例如甘肃弃光率31%、新疆26%等。   自2013年8月国家发改委出台对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补贴0.42元/千瓦时以来,各级地方政府也陆续出台了初装补贴、度电补贴等相关政策;2014年,国家能源局又发布了简化申报流程的相关文件;2015年光伏项目被列入国家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但由于行业新、政策出台时间短、项目规模小等,在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实际操作中,仍然障碍重重,亟待多方支持与协调解决。   对此,在2016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晶科能源总裁陈康平提交了两份议案,其中一份是关于落实分布式光伏电站发展的建议。陈康平对分布式光伏电站发展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统一电网接入的技术标准和要求,简化手续。虽然2012年国家电网公司就陆续发布了简化并网手续的通知,但具体到各地供电部门实施时,一般一个系统前后需要5次以上的当面沟通和申报,方可并网。涉及到部分村集体的几十千瓦(KW)级规模时,部分地区更是提出10千伏(KV)并网、按大电厂的标准加装远操装置等,各项费用少则几十万元,多则百万元,高额的额外费用导致项目根本无法实施。   陈康平建议国家能源局、国家电网公司等相关部门,通过统一技术标准和要求明确相关内容,根据分布式项目的实际技术特点及要求,明确6兆瓦(MW)以下的项目全部采用低压并网。另外,对于部分尚无法满足分布式光伏电站要求的区域电网,明确电网改造的责任和时间表,从而彻底打通分布式光伏电站并网的硬性障碍。   二是由电网公司或地方政府先期垫付补贴。在分布式光伏电站推广时,用户最为担心的是补贴能否及时到位。而陈康平通过对全国多地进行调研了解到,补贴拖欠的确普遍存在,其中以集体或企业用户最为严重,补贴多数延迟6个月甚至更久,给用户及其他社会投资者带来较大疑虑。考虑到国家财政的相关政策,建议明确相关补贴由电网公司或地方政府先期按月垫付,若发生延迟,按照市场规则向用户支付滞纳金,按照季度或年度由电网公司或地方政府向相关财政部门统一结算,从而打消用户的疑虑,消除分布式光伏电站发展的后顾之忧。   三是相关部门应建立行业标准,规范竞争。由于分布式光伏电站起步较晚,目前行业规范缺失,部分不良商家为了谋取短期利益,将产品以次充好,对市场的冲击极大。陈康平建议国家相关部委、相关协会,尽快制定标准,一方面从能够为用户提供20~25年的服务为出发点,从企业资质、经营实力、行业经验等方面进行规范,发布指导名录;另一方面,从系统技术指标、系统主要组成部件的技术要求等进行规范,使得电站的性能、寿命等有所保障,从而切实引导和规范市场的有序竞争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