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芯片之争,中国绝非无能为力》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1-04-12
  • 图灵奖得主、美国杰出计算机科学家艾伦·凯曾表示,“真正认真对待软件的人应该自己制造硬件”。这句话在21世纪仍然适用。

      目前,全球因种种原因面临“芯片荒”。在此背景下,中国科技发展的脚步依然不止,美国却试图对向中国出口芯片进行遏制。

      近日,德国《商报》发表题为《芯片之争,中国绝非无能为力》的评论称,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芯片市场,而美国希望通过切断芯片供应让中国陷入停滞,迫使中国屈服,这“并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因为在芯片之争中,中国绝非像美国一些所谓的“战略家”认为的那样无能为力。

      美收购计划告吹凸显中国市场重要性

      《商报》首先提及了近日美国的一次失败的收购计划。

      美国最大的半导体制造设备企业应用材料公司原计划从美国投资公司KKR手中收购国际电气公司。KKR工厂设在日本,因生产薄膜沉积设备而闻名。美国应用材料公司此前一直认为,如果收购成功,就有望“更上一层楼”,在半导体存储器市场等业务上扩大份额。

      根据应用材料公司官网数据显示,其2020年在中国大陆的市场营收高达15.76亿美元,占总营收的34%,远超美国、欧洲、日本、朝鲜等国家或地区市场,可以说,中国是其第一大市场。

      据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的数据,中国已于2020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制造设备市场。美国应用材料公司的收购会对市场产生巨大影响,因此必须获得中国监管部门的批准。

      然而,美国应用材料公司3月22日发布消息称,由于在完成收购的最后期限之前未能获得中国监管机构的批准,收购计划已告吹。

      据日经中文网3月30日报道,由于收购失败,美国应用材料公司将向KKR支付1.54亿美元的解约费。

      “尽管买家和卖家都在美国,但无视中国政府的态度并不是一种好的选择。”《商报》评价道,“中国市场实在太重要了,美国应用材料公司离不开它。哪怕等待了快两年,他们仍然宁愿放弃收购。”

      美国应当结束与中国的对抗路线

      评论文章认为,美国在芯片领域对华“卡脖子”,却激励了中国人建立自己的具有竞争力、影响力的半导体产业。虽然这需要一些时间,但在太阳能、高铁、汽车等产业领域,中国已经证明其完全有赶超美国的实力。

      文章称,中国希望美国主要的半导体制造商在中国市场进行投资,而美国公司也试图扭亏为盈,因此中美之间达成协议似乎并非不切实际。

      英特尔的新任首席执行官帕特·基辛格最近宣布,要在美国亚利桑那州进行投资,他还希望将来在欧洲建厂。然而,这个行业的领头羊离世界上最大的销售市场——中国市场还很遥远。

      因此,文章认为,如果中美能够互相靠拢,将会是一件好事,欧洲也将会从中受益。

      基于上述原因,《商报》指出,美国应当结束与中国的对抗路线,转而尽快与中国进行对话,否则美国将会付出高昂的代价。

  • 原文来源: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21-04/09/content_465650.htm?div=-1
相关报告
  • 《人工智能芯片之争:抢夺智能时代的入场券》

    • 来源专题:声学研究所所级服务
    • 发布时间:2016-08-25
    • 作者: 赵广立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6/8/23 9:23:48 选择字号:小 中大 . . 人工智能芯片之争:抢夺智能时代的入场券. . Xeon Phi芯片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本报记者 赵广立 当地时间8月17日,英特尔数据中心集团执行副总裁戴安·布莱恩特在开发者大会(IDF)上宣布,将在2017年推出专为机器深度学习设计的芯片——Xeon Phi,代号Knights Mill。在此之前,英特尔刚刚以4亿美元收购了一家专注深度学习开发平台研究的初创公司Nervana Systems。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英特尔人工智能(AI)战略的快速推进,人工智能芯片“群雄逐鹿”的格局正在形成。 “无论传统芯片巨头如英特尔、英伟达、高通,还是互联网巨头如谷歌、FaceBook,以及类似于地平线、寒武纪等这样的新锐势力,大家竞争的焦点虽然是针对于人工智能应用的芯片上,但其实都在布局自己在未来智能时代的一席之地。”地平线机器人技术创始人兼CEO余凯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
  • 《研发自有芯片 中国正推进这些“大动作”》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19-11-04
    • 据彭博社、美国《华尔街日报》等多家美国媒体报道,中国建立了规模约为290亿美元(1美元约合7.1元人民币)的国家基金,旨在投资半导体行业,以降低对外部技术的依赖。 彭博社称,这项总金额为2041.5亿元人民币的基金将推进中国建立自己的半导体供应链(从芯片设计到直接生产)的计划。美国《华尔街日报》则注意到,根据企业注册信息,这只政府支持的基金是10月22日成立的,规模比2014年发起的一只类似基金大,那只基金筹集了约1390亿元人民币。 有舆论注意到,近半年来,中国为推进本土芯片产业发展所做的“大动作”不只设立国家基金。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网站此前报道称,中国曾于今年5月宣布为本土半导体企业和软件开发公司减税。 按照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的说法,中国财政部发布的相关公告称,依法成立且符合条件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和软件企业,在2018年12月31日前自获利年度起计算优惠期,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按照25%的法定税率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并享受至期满为止。 随着政府层面支持力度的加大,多家中国科技企业亦不断提升对芯片研发的投入,并取得一定成果。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网站就刊文称,中国已经能生产自己的芯片。例如,华为拥有麒麟和昇腾芯片。紫光展锐也准备明年将5G芯片推向市场。小米和阿里巴巴也在这一方面有所进展。 有舆论认为,在政府支持与企业投入“齐头并进”的背景下,中国芯片产业取得一定发展在意料之中。新加坡《海峡时报》网站认为,中国通过优惠政策来实现芯片专业技能的崛起,这些措施鼓励中国国内和跨国企业加速新的铸造项目。 这家新加坡媒体曾刊载题为《中国芯片专业技能在崛起》的文章称,中国在半导体领域成为世界领导者的最新努力取得了初步成功。报道称,美国集成电路研究公司介绍,今年,中国在全球晶圆产能中所占份额已经超过北美的12.5%。该公司还预测,未来5年中国的产能将增加一倍,达到470亿美元(1美元约合7.1元人民币)。 在境外媒体看来,中国对发展芯片产业的确抱有雄心。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网站认为,中国的目标是到2020年生产自己所使用半导体的40%,到2025年再提高到70%。 尽管有媒体指出,短期内,中国国产芯片完全取代外国芯片并不容易,但有分析认为,中国芯片产业未来高速发展的势头已难以阻挡。 英国广播公司网站援引美国数据创新中心的一份报告指出,中国发展资金充裕的人工智能芯片初创企业以及在芯片设计方面的进步表明,它或许能够至少缩小部分差距。东京理科大学研究生院教授若林秀树在接受《日本经济新闻》网站采访时更直言,关于半导体等高科技,中国或将在五至十年后实现国产化。十年以内,在半导体等领域,中国也存在席卷市场的可能性。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网站则认为,中国在大力发展芯片产业的同时,西方的竞争对手也不会原地踏步,将不断完善自己的技术。因此,未来十年围绕全球芯片领导者地位的争夺将会异常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