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石珊瑚精卵具有相似的遗传功能》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liguiju
  • 发布时间:2020-09-03
  • 当与月球的周期同步发生大规模产卵事件时,石珊瑚会在水下同时释放出大量的精子和卵进行受精。根据发表在《PeerJ》期刊上的一项研究,科学家们首次证明:尽管珊瑚卵很大,精子细胞又小又多,但在浮游阶段,卵和精子表达的基因功能似乎惊人地相似。此外,科学家们还确定了两个基因,它们可能与动态海洋海水中的珊瑚精子和卵彼此识别并允许受精有关。

    珊瑚礁可以保护海岸线免受侵蚀和暴风雨的侵袭,并作为鱼类的栖息地、苗圃和产卵场。根据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NOAA)的数据,该项目将为约5亿人口及其生计提供食物。但是珊瑚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威胁,气候变化使海洋变暖、海平面上升和海洋酸化,并导致珊瑚白化、病化。其他威胁包括不可持续的捕鱼作业、陆地污染、热带风暴、船只造成的伤害、海洋垃圾和入侵物种。

    由于卵和精子都容易受到气候变化和其他因素威胁,如果没有强大的精子和卵子,珊瑚的繁殖周期就会大大增加。因此,需要更详细地了解自然选择如何作用于珊瑚配子以确保它们的生存,从而促进成功受精。

    通过分析夏威夷石珊瑚Montipora capitata的基因,研究人员揭示了珊瑚卵和精子如何运作的蓝图。下一步研究包括对珊瑚基因组的进一步分析,以鉴定它们产生的物质,确保其生存和受精。研究小组还对在受精前不会将精子和卵释放到水中的珊瑚物种进行调查,并将结果与石珊瑚研究进行了比较。

    这项研究是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资助开展的。NSF海洋科学部项目主管Mike Sieracki指出,考虑到珊瑚在不断变化的海洋中所承受的压力,更好地了解珊瑚的繁殖周期非常重要。

    (李亚清 刁何煜 编译)

  • 原文来源:https://www.rutgers.edu/news/surprising-coral-spawning-features-revealed
相关报告
  • 《研究发现遗传途径可以提高珊瑚的存活率》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19-07-23
    •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分校的三位研究人员最近有一项突破性的进展,可以提高珊瑚礁在迅速变暖和充满疾病的海洋中的生存能力。在《英国皇家学会会刊》(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发表的论文中,科学学院生物系的Bradford Dimos、Laura Mydlarz和Mark Pellegrino报告了他们对濒临灭绝的珊瑚物种中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的鉴定。细胞应激反应促进线粒体蛋白质的内平衡,自由基排毒和先天免疫。但先前研究并不知道它在珊瑚中是否存在。 生物学助理教授Pellegrino表示,通过实验室的反应途径诱导出靶基因,这种靶基因主要用作患病和受到威胁的珊瑚的生物标志物。Pellegrino是线粒体和细胞生物学方面的专家,从未研究过珊瑚。而Mydlarz专注于珊瑚免疫,在两人的讨论中,他们假设调查珊瑚中线粒体未折叠的蛋白质反应可能与保护珊瑚礁有关,实验证明了这一点。 本次研究是一项真正的跨领域研究,Pellegrino提供实验工具,而Mydlarz提供数据支持,而Bradford凭借他在研究线粒体方面的经验,确定了整个项目的调查方向和内容。他们发现的基因是一个“主要调节因子”,可以解锁并调节数百个其他基因。这个“主要调节因子”是具有广泛影响的单一目标。这是在采取任何干预措施以更有效地保护珊瑚方面向前迈出的一大步。 Pellegrino指出,该团队计划在模型生物体中测试遗传途径,以确定新发现的基因是否能够抵御珊瑚在海洋中面临的热应激和感染。在这条路径中的很多基因都参与保护线粒体,除了防止热应激外,这种应激反应途径还可能通过其调节先天免疫的作用来预防感染。珊瑚构不仅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也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了解这种基因的存在与否,意味着我们有可能确定珊瑚在出现死亡或漂白之前是否经历过压力。预测珊瑚生存的能力将有助于科学家和环保主义者分配资源,并确定哪些物种优先考虑环境越来越不稳定。这一突破将如何帮助我们保护重要珊瑚礁生物,以确保生物多样性。 (李亚清 编译) 图片源自网络
  • 《研究发现三种珊瑚可以在酸化的海洋环境下生存》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19-07-09
    • 珊瑚礁面临着二氧化碳增加导致的全球海水酸化的生存威胁。最近,由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主持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至少有三种加勒比海珊瑚物种能够在比本世纪预期的可能发生的更严重海洋酸化条件下生存和生长,尽管它们的骨骼密度低于正常水平,该研究结果已于6月26日出版的《英国皇家学会会刊B》(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上发表。 该实验地点位于墨西哥尤卡坦半岛加勒比海岸线,这里的海水因为海底喷泉排放出低pH值的液体,使得此地区成为天然的试验区。实验为期两年,研究小组将三种遗传相同的珊瑚碎片分别移植到受泉水影响的地点和附近不受泉水影响的控制地点,然后监测珊瑚礁的生存,生长速度和其他生理特征。 论文的通讯作者Adina Paytan指出:实验的结果是珊瑚可以存活并沉积碳酸钙,但是它们的骨骼密度会降低,这意味着珊瑚礁骨架不健壮,易受到风暴破坏和生物侵蚀。 在所移植的三种珊瑚物种中,对低pH条件下表现最佳的物种是大星珊瑚(Siderastrea siderea),是一种生长缓慢的、形成大型圆顶形结构的珊瑚礁。另一种表现相似的是生长缓慢的穹顶形物种芥菜山珊瑚(Porites astreoides),但是它的存活率降低了20%。这两个物种的表现均优于快速生长的分枝珊瑚Porites porites。 本研究的共同作者、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的生态学和进化生物学教授Donald Potts表示,移植的三种物种在整个加勒比地区都很普遍。缓慢生长的圆顶形珊瑚往往更能忍耐极端条件,它们对于建立珊瑚礁的永久性结构非常重要,它们具有在酸化条件下持久生存的潜力。并且加勒比珊瑚物种有长期的化石记录,表明它们在地球历史的重大变化中持续存在,这些现象表明这几种物种具有生存和耐受的历史。 实验还发现S. siderea和P. astreoides在低pH的位点具有较高的叶绿素浓度,表明它们的藻类共生体正在积极响应并可能增加珊瑚可用于抵抗压力的能量资源。在酸化条件下表现良好的两种生长缓慢的物种都有内部受精并育种它们的幼虫,因此它们的后代有可能立即在同一地区定居。这意味着,在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下,连续几代人有可能进行局部遗传适应。珊瑚物种在酸化条件下的存活和钙化之间的差异可能是珊瑚礁恢复工作的有用信息,甚至可能对珊瑚进行基因改造以使其具有更大的抗压性提供帮助。 尽管世界各地的珊瑚礁面临着许多威胁,但研究人员仍然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他们认为这些珊瑚比我们想象的更强大。它们有能力面对海洋的酸化,但它们需要能量来应对海洋酸化,所以我们必须尽一切努力减少其他压力因素,如营养物污染和沉淀。 (李亚清 编译) 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