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时局牵动国际油价神经》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19-06-18
  • 受中东地区地缘政治和美国原油库存增加的影响,5月10日至23日,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多空交织大幅震荡,牵动了各方神经。

    5月21日,因担忧中东地区政治风险攀升供应趋紧,国际油价延续涨势。纽约商品交易所6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WTI)价格上涨0.31美元,至每桶63.41美元;7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上涨0.23美元,收于每桶72.2美元,均维持在4月下旬以来高点。

    但5月23日,国际油价却出现了“闪崩”行情。美国政府官员表示,近期军事目标意在震慑伊朗,希望能够阻止局势进一步升级,加之受美国原油库存大幅增加的影响,美国WTI原油一度下跌超6%,收盘报58.43美元/桶,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下跌超5%,报68.54美元/桶。

    阿联酋港口商业船事件 促使油价上升 今年前4个月,国际油价延续从高位下滑小幅波动的走势,但5月中旬,布伦特油价在70美元/桶找到了新的支撑位。市场对于中东地区供给中断的担忧提振了市场:早前报道称4艘油轮在阿联酋水域附近遭到攻击;此外,Equinor旗下位于挪威的Oseberg油田将再关停8天,超出此前市场的预计。

    5月12日有消息称,紧邻海峡的阿联酋富查伊拉港发生爆炸,造成7艘到10艘石油油轮发生大火。阿联酋富查伊拉政府新闻处立即否认发生“强力爆炸”,称港口工作“秩序正常”。 该报道是12日从一家总部位于黎巴嫩的al-Mayadeen广播公司对外公布的。富查伊拉当地新闻部门随即否认了在富查伊拉港口发生强烈爆炸事件的报道,并确认港口船舶交通一切正常。分析评论称有可能是IS分子散布谣言、扰乱人心。

    在许多人认为这是条假消息时,阿联酋外交部12日发布声明,验证了“无风不起浪”这句老话。阿联酋外交部在声明说,4艘商业船只当天在其领海水域遭遇“蓄意破坏”,阿联酋有关方面已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并正在与本地和国际机构合作对此事件进行调查。

    阿联酋外交部称,此次破坏事件发生在阿联酋富查伊拉酋长国以东的海域,事件中没有人员伤亡,也没有造成有害化学物质或燃料泄漏。声明没有说明破坏活动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声明说,对商业和民用船只实施破坏并危及船员生命安全是“严重事件”。阿联酋呼吁国际社会制止这种试图危害海上交通安全的行为。

    声明否认部分媒体此前关于富查伊拉港发生爆炸的报道,称其“毫无根据”,表示该港口运营一切正常,未受干扰。 当前,中东局势异常敏感,发生这样的事情,显然加剧了当地的紧张气氛。沙特能源大臣法利赫说,这次攻击的目的是破坏海上自由和世界各地石油供应的安全。国际社会有共同责任保护海上航行安全和油轮安全,减轻此类事件对能源市场的不利后果及其对全球经济构成的威胁。

    受此事件的影响,5月13日布伦特原油期货交易价格一度大涨2%,最高72美元/桶,收盘价为每桶70.98美元,美国WTI原油期货价格最高则反弹至62.68美元/桶。 富查伊拉港 使中东石油出口通道实现多元化 富查伊拉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中的酋长国。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全部位于阿曼湾沿岸,分为南、北两块。多山地,居民多在沿海从事农业和渔业。 2012年7月,连接阿布扎比的哈布山油田和富查伊拉港的输油管宣布开通,标志着阿联酋石油出口可绕开霍尔木兹海峡,直接输向印度洋。

    除阿联酋外,沙特也于2012年开通了连接红海的输油管,但科威特、卡塔尔等其他海湾国家仍依赖霍尔木兹海峡出口石油和天然气。 这些管线的开通无疑将对霍尔木兹海峡的“咽喉性”战略地位发起了挑战,使得中东石油出口通道更加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霍尔木兹海峡在地缘政治上影响和作用。

    当前,波斯湾地区气氛紧张,美国威胁军事打击伊朗的同时,林肯号航母打击群已越过苏伊士运河,抵达波斯湾,B-52战略轰炸机也部署到与伊朗隔海湾相望的乌代德军事基地。5月初以来,美国已经往海湾地区派遣了一艘航空母舰、一个轰炸机特遣队和防空系统。 伊朗没有任何妥协的意思,宣布中止履行伊核协议部分条款,不再对外出售重水和浓缩铀。

    伊朗总统鲁哈尼5月23日表示,伊朗不会屈服于美国的压力,即使遭到轰炸也不会向美国投降。 近期,在美国大军压境的局势下,特朗普公开表示希望与伊朗方面进行联系,已被美方贴上“恐怖组织”标签的伊朗革命卫队拒绝了这一提议,声称“美国不可靠”。伊朗此前曾多次表示,如果伊朗无法出口石油,将封锁霍尔木兹海峡。 据悉,目前,伊朗国内各类生活物资供给尚处于正常状态,但美国升级制裁的举动将给伊朗经济造成较大冲击。

    美国总统特朗普今年5月8日签署了一项法令,在去年对伊朗的能源、航运、汽车等领域制裁的基础上,又对伊朗的金属生产和出口实施新制裁。此次制裁的有关产业是伊朗政府除石油外的最大出口收入来源,占出口经济10%。 如果今后一段时间无法通过出口石油获取外汇收入,经济高度依赖石油出口的伊朗政府将面临严峻考验。 霍尔木兹海峡 对世界原油贸易有多重要 霍尔木兹海峡是连接中东地区的重要石油产地波斯湾和阿曼湾的狭窄海峡,亦是阿拉伯海进入波斯湾的唯一水道。

    霍尔木兹海峡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国家之间文化、经济、贸易的枢纽,16世纪初葡萄牙帝国开始入侵该地区,其后成为英国、荷兰、法国、俄国等争夺的重要目标。作为当今全球最为繁忙的水道之一,霍尔木兹海峡又被称为世界重要的咽喉,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和战略地位,是海湾地区石油输往世界各地的唯一海上通道。每年有大量的石油从霍尔木兹海峡运出,因此这里被誉为西方的“海上生命线”“世界油阀”“石油海峡”。

    假如美国和伊朗真的开战,世界原油会因供应短缺致使价格飙升。考虑到双方“代理人”均位于波斯湾区域以及主要城市附近,将对双方的原油设备造成巨大破坏。同时,鉴于伊朗拥有快速巡逻舰和短程火箭的武器库,可能将暂时关闭霍尔木兹海峡,从而导致大约有1800万桶/日的全球原油供给将会中断。

    国际知名投行汇丰分析师Gordon Gray近日在一份报告中将2019年布伦特原油预期从每桶65.2美元上调至67美元,以反映美国撤销伊朗产石油购买豁免规定之后,短线供应收紧的情况。该行依然预计,2020年至2021年油价将在70美元/桶,伊朗原油供应量下降70万至80万桶/天。因沙特和阿联酋不会立即行动弥补任何供应缺口,可能会导致市场短线进一步趋紧。 霍尔木兹海峡控制着全球近40%的石油贸易。

    如果伊朗封锁霍尔木兹海峡,沙特、伊拉克、科威特、阿联酋等国油轮无法从这里通过。其显而易见的结果就是:全球油价短期将会大概率暴涨,石油进口大国或将迎来挑战。 就在美国和伊朗之间的战争看似一触即发之际,局势却出现了转机。

    据美联社5月22日报道,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和代理国防部长帕特里克沙纳汉称,政府近期的目标一直是震慑伊朗,现在政府希望能够阻止局势进一步升级。 蓬佩奥还表示,美国政府已采取措施防止油价飙升。上周美国商业原油库存连续第二周显著增加,环比增幅为470万桶。市场分析师认为,美国一方面大力生产石油,另一方面抛售战略石油储备,是有意打压国际油价。5月23日,国际油价应声下跌,就是市场对预期发生改变所做出的反应。

相关报告
  • 《粮价何去何从牵动CPI神经》

    • 来源专题:食物与营养
    • 编译者:潘淑春
    • 发布时间:2008-07-11
    • 胡锦涛主席日前有关“不应把全球粮价上涨归咎于发展中大国的发展”的言论和八国峰会对全球粮价的强烈关注,让我们再次直视人类面临的30年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有8亿多人挨饿,近亿人面临死亡威胁,30多个国家出现粮荒和因之发生的社会政治动荡。各方如何加强合作并采取切实措施维护粮食安全,不仅关乎世界经济的长期走向,也对缓解我国的“CPI之痛”起着关键性作用。粮食价格何去何从,对我国下半年CPI增幅能否持续回落至关重要。
  • 《国际油价直逼140美元!》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3-07
    • 3月7日,受美国和欧盟可能禁止进口俄原油消息影响,国际基准油价之一的布伦特原油价格再攀新高,直逼140美元/桶大关,今年迄今已经上涨超过50%,市场普遍担心“第四次石油危机”降临。 3月7日一开盘,布伦特原油价格随即上涨10%至128.6/桶,截至发稿盘中一度升至139.13美元/桶的“惊人”高位;美国WTI原油开盘即上涨超过8%至125美元/桶,截至发稿已创下2008年以来最高水平,即130.5美元/桶。 “俄原油和石油产品可能全面禁运的预期,正在急速推升油价飚涨。”能源咨询机构Again Capital分析师John Kilduff 表示,“已经很高的汽油价格,将继续以不和谐的方式上涨,美国某些州的汽油价格将很快推高至5美元/加仑。”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证实,美欧国家的确正在探讨禁止俄原油进口的事宜。“对美欧而言,这一话题(禁俄原油出口)正处于非常活跃的讨论中。”他说。据了解,尽管欧洲高度依赖俄原油和天然气,但在过去24小时内,欧洲对禁止俄能源产品的想法变得更加开放。 3月4日,一个由美国两党参议员组成的小组提出了一项禁止美国进口俄罗斯石油的法案《禁止进口俄罗斯能源法案》,这最终有可能成为美国制裁俄罗斯的工具。尽管美国已经对“北溪2号”和俄炼化产业实施制裁,但迄今仍未将制裁矛头直指俄油气产业。 根据《禁止进口俄罗斯能源法案》草案,俄乌地缘政治危机对美国的安全、外交政策和经济构成威胁,美国将进入紧急状态,届时将要求禁止从俄罗斯进口原油、石油、石油产品、液化天然气和煤炭。 值得关注的是,此举无疑将给国际油市带来极大冲击,甚至美欧国家也难以独善其身。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数据,去年美国平均每月从俄罗斯进口超过2040万桶原油和成品油,约占美国液体燃料进口的8%。 目前突破120美元/桶的油价水平,已经加深了美国通胀压力。美国汽车协会数据显示,3月6日美国汽油价格已经飙升至2008年以来最高水平,汽油全美平均售价已经达到了4.009 美元/加仑,甚至在某些地区出现了5.288美元/加仑的历史性高价,石油的基本成本占美国消费者汽车加油成本的50%以上。 牛津经济研究院指出,国际油价每持续上升10美元,就会使整体通胀率同比增加0.3%。如果油价持续上涨导致美国经济出现滞胀,该国股票、债券和房地产组成的多元化投资组合最终可能亏损13%。 有分析指出,西方国家谈论将俄罗斯排出能源供应国是十分危险的,因为根本没有他国可以替代俄罗斯的原油,其约占全球原油供应的10%。 评论丨油价涨势短期难以改变 近期国际油价就像坐上了火箭,先是“破百”接着站上120美元,目前更是朝着140美元的高位冲击,这一史无前例的表现加重了市场对于原油供应过分吃紧的忧虑。在俄乌局势前景不明、俄原油或被迫“退市”、西方对俄金融限制进一步收紧、多国释储规模分量不足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短期内油价很难出现快速“降温”。 地缘政治问题无疑是油价疯涨的重要推手。一方面,俄乌紧张局势牵动着油市的神经,在需求持续反弹且供应缺口难填的背景下,即使是很小的冲突事件都可能掀起一场“蝴蝶效应”。另一方面,处于关键时刻的伊朗和美国核谈判再次陷入僵局,这让伊朗原油重返市场变得步履维艰,进一步加重了供给侧压力。 只要“欧佩克+”坚持目前较为宽松的增产计划,一旦俄原油因为西方制裁而被“踢出”市场,而伊朗原油又迟迟无法回归,全球原油供需架构必将出现极大颠覆,这无疑进一步“限制”油市平衡,油价猛增势在必行,且短期内无法得到有效缓解。 面对这一可能,美欧国家迅速祭出杀手锏——释放战略石油储备,但可悲的是,不足上万桶的数量远低于稳定市场所需的供应水平,而且一次性释储只能解决一时之渴,与占据全球10%石油供应的俄罗斯相比,根本是微不足道。 简而言之,释储只可能提供适度缓冲,这点量不足以给油市走势带来较为深刻影响,面对潜在且直接的俄原油断供预期,此举根本无法阻止油价冲高。 眼下,重新平衡油市的唯一杠杆只剩下需求侧表现,鉴于新冠疫情阶段性缓解导致需求大幅回升,油市失衡短期内缓解无望,这意味着如果市场彻底失去俄原油,国际油价冲击140美元甚至更高可能只在瞬息之间。(来源:中国能源网 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