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业自动化到智能机器人双轨道战略布局 | OPT2025产品发布会圆满落幕》

  • 来源专题:宁夏重点产业科技信息服务
  • 编译者: 刘 悦
  • 发布时间:2025-06-23
  • 6月18日,OPT华东视觉产业园正式启用,并发布了“从工业自动化到智能机器人”的双轨道战略。OPT总裁罗前表示,公司自2006年成立以来,历经SMT、3C、光伏和锂电等行业的高速发展,如今借助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将工业级技术迁移至智能机器人领域。 副总裁贺珍真回顾了OPT在光学、结构、电子、算法、软件及AI等六大核心技术的协同发展,介绍了公司从纳米级光学成像技术到全球最小体积的CXP相机等多项技术突破。研发高级总监曹玲强调了OPT在工业AI、视觉软件和智能硬件领域的创新,通过良品学习算法和智能样本生成技术解决工业AI应用的核心痛点。 全新发布的SmartWorks视觉软件采用引导式流程方案,效率为拖拽式编程的三倍,支持AI对话、编程及多语言翻译,实现从代码开发到全球服务的智能闭环。技术总监刘标展示了OPT在2D-3D全场景检测方案上的进展,并发布了适应复杂环境的CoaXPress相机和多种3D测量产品。 OPT还推出了多款具身智能产品,如鱼眼相机、RGB相机、结构光相机、TOF深度相机及激光雷达。项目部副总经理董瑞指出,OPT通过多合一集成方式,实现了在锂电等行业的高效应用,优化了35%的成本。 发布会还设置了圆桌论坛,邀请行业专家共同探讨工业自动化与具身智能的分化与融合。
  • 原文来源:https://www.robot-china.com/news/202506/20/93245.html
相关报告
  • 《2020硅藻新材料科研成果新闻发布会圆满落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01-07
    • 1月5日下午,由深圳泰利能源有限公司主办,国际绿色经济协会、华盛绿色工业基金会、南方科技大学、北京泰利京鸿研究院、深圳兆凯生物科技研发中心、江西尊创新能源有限公司联合协办的2020硅藻新材料科研成果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国际饭店圆满落幕。   联合国原副秘书长、国际绿色经济协会名誉会长沙祖康,国务院参事、国家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原国家环保局第一副局长程振华,泰利首席科学家美国工程院院士王兆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文强,国务院研究室工交贸易司原司长唐元,国际绿色经济协会执行会长邓继海,华盛绿色工业基金会执行会长李洪彦,华盛绿色工业基金会副会长张志雄,华盛绿色工业基金会秘书长陈建波,深圳泰利能源董事长刘洪,江西省德兴市市委常委兼统战部部长刘栋义以及来自主办方泰利能源硅藻相关科研机构的专家教授学者、硅藻相关产业的企业家、商界新闻界相关人士近150多人出席了本次发布会。   据了解,本次发布会是泰利能源在硅藻新材料领域第一次对外进行科研成果发布,在国内率先开启了硅藻新材料的产业化应用,第一次向社会各界全面展示了完整的硅藻生态产业链。   马斐院长现场表示,泰利硅藻生态产业链模式主要分三块:一是硅藻的养殖,二是硅藻水,三是硅藻成分的提取。硅藻既是农产品,又是工业产品,可以作为食品,也可以作为工业的原材料。他向现场介绍到,硅藻是再生的,泰利能源通过硅藻的养殖,可以获取油脂,解决能源枯竭的一些问题。   硅藻新材料科研成果现场展示环节,北京泰利京鸿科学技术研究院与北京师范大学杨晓晶教授对硅藻在锂电池负极材料中的应用进行了展示。杨晓晶教授及航天五院崔方明、张策研究院团队课题组发现硅藻所具有的多级多孔结构和碳化层使其适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共同研发了比容量超过900mAh/g的硅藻壳负极材料-SiO2@C负极材料。硅藻壳SiO2@C负极材料具有超薄的厚度,约15纳米,纳米孔道直径约22纳米,且孔道丰富分布均匀,这种微观结构有效缓冲了氧化硅负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膨胀,能够保持高比容量和长循环寿命,这使得锂电池的高容量能够真正实现工业应用。   随后,南方科技大学孙大陟教授介绍了硅藻壳在超疏水涂层材料上的应用。南科大-泰利联合实验室研发反应器硅藻壳涂层,基于硅藻壳材料特性开发了一种具有表面微纳结构的超疏水涂层,可使材料表面接触角达到150°以上,该涂层具有极强的耐摩擦、耐刮擦及耐腐蚀等性能,并可进行大规模制备。基于硅藻壳的超疏水结构材料可以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机械、太阳能、航空航天、海洋工程、通讯工程等领域。如将这种低表面能超疏水涂层涂覆在5G基站外壳表面后,将能有效进行防油污、防腐蚀、防积雪、防结冰等,具备较好的抗高温和低温性能,能提高设备的信号稳定性。   最后,深圳兆凯生物研究中心张江涛博士对硅藻壳在重金属吸附材料中的应用进行了展示。张江涛博士表示,硅藻壳具有独特的三维纳米结构,是很好的吸附材料。其化学组成是SiO2,性能稳定,容易再生可多次使用。兆凯生物对硅藻壳吸附处理重金属废水技术进行优化,确定适宜的硅藻壳粒径、用量、环境条件等;开发吸附饱和后的硅藻壳的再生活化技术和被吸附重金属的分离富集技术,提高吸附剂利用效率,实现重金属的资源回收。硅藻壳吸附剂可对水体常见的铜、汞、镉、铬、铅、银等污染物均有良好的吸附性,并可保持重复使用200次以上。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在硅藻材料科研与应用领域,作为泰利能源的首席科学家和硅藻材料研发带头人,王兆凯院士长期从事水产养殖工程和生物工程的工作,在微藻生物反应器、硅藻天然介孔材料的开发应用、微藻生物能源、微藻抗菌物质研发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王兆凯院士在开放式微藻规模养殖这一世界性技术难题研究上取得了决定性的突破,解决了低成本供应微藻原材料的瓶颈。王兆凯院士对硅藻科研事业的满腔热情和无私奉献,开启了泰利能源硅藻产业的蓬勃发展,硅藻材料应用产业是一个极其庞大的生态产业系统,它不仅是材料领域的一场革命,并能补充我国各种高、精、尖材料的不足,而且在农业、养殖、粮食安全、能源、医药、环保等方面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此次发布会,泰利能源首次向外界推介了硅藻新材料科研成果,展现了硅藻新材料高精尖特点及高附加值的产业化应用。深圳泰利能源有限公司是独家拥有国际领先的硅藻养殖、生物材料、生物能源技术的高科技公司,已获得多项国家专利技术及荣誉,并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是集硅藻生物材料、纯烃生物能源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于一体的创新型企业。   泰利能源刘洪董事长表示,硅藻新材料科研成果的展示将有效推动泰利硅藻产业的发展;同时,刘洪董事长也希望,通过此次发布会,社会各界有更多的科研力量参与到硅藻新材料研发中来,会有更多的朋友开始关注到硅藻新材料的开发应用,共同开启一个属于硅藻新材料的时代。
  • 《加速“机器人+AI”战略布局,珞石机器人与跨维智能达成战略合作!》

    • 来源专题:智能制造
    • 编译者:icad
    • 发布时间:2025-03-03
    • 近日,珞石(山东)机器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珞石机器人”)与跨维(深圳)智能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跨维智能”)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机器人+AI”领域展开深度合作,打造真正能落地的产业化具身智能解决方案,为行业带来全新变革。 签约仪式现场,珞石机器人研发中心总经理于文进 、跨维智能智能制造BU总经理周广兴作为双方代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珞石机器人集团董事长庹华、跨维智能董事长贾奎共同出席,见证这一重要时刻。 珞石机器人(ROKAE)成立于2015年,是全球领先的工业+协作全系列机器人产品和解决方案供应商,也是国内唯一一家同时具备工业和协作双品类机器人成熟产品线,并均已规模量产的机器人公司。 珞石机器人目前已掌握机器人动力学与运动控制、高精度力感知与力控制、视觉感知与自主规划、本体正向设计等技术,同时实现了电机驱控、精密传动等核心零部件的自主化研发生产,是机器人领域为数不多的具备机器人全栈技术能力的厂家,其产品在汽车、电子、新能源等工业制造领域,以及商业理疗、手术机器人等应用场景中均实现了批量落地,积累了深厚的场景know-how,拥有强大的场景解决方案能力。 跨维智能成立于2021年,是一家以 Sim2Real 技术为核心,研发高通用性具身智能技术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基于自研 DexVerse? 具身智能引擎,跨维智能已建立机器人自动任务理解、数字资产生成、任务仿真生成、AI 模型训练等全链条能力,形成了包含空间与具身智能传感器、基于 3D 大模型技术的 PickWiz 软件、通用具身智能机器人等的产品矩阵。 面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浪潮,珞石机器人积极布局,不断探索AI在垂直应用场景中的广泛落地,已成功实现免示教焊接、柔性打磨、智能力控装配等创新应用。 另一方面,珞石在“机器人+AI”战略驱动下,积极与上下游生态伙伴合作,在基于生产大数据的机器人智能故障诊断与预测性维护、生产工艺与效率自主迭代、双臂协同组装操作、基于具身智能的双臂移动机器人柔性制造单元以及人形机器人方面,广泛开展产品技术开发以及场景应用验证。 而跨维智能作为具身智能领域规模化商业落地的引领者,基于其自研的 DexVerse? 具身智能引擎,构建了一座为机器人专属定制的“训练场与演化场”,融合了仿真渲染、几何深度学习以及深度域适应模型训练等先进技术,能够以低成本甚至无成本的方式实现成像感知一体化,为机器人提供海量、多元的数据“养料”。这种深度学习和模型训练能力,将为机器人赋予更强大的智能决策能力和精准的环境感知能力。 此次战略合作,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通过“机器人+AI”的深度协同,在具身智能“机械臂”&“智脑”&“慧眼”方面强强联合,不断提升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感知、决策与执行能力,使机器人能够快速理解周围环境,高效完成任务拆解,扩展更多AI垂直应用场景,并为大规模落地提供可行的路径。 跨维智能智能制造BU总经理周广兴表示:“跨维智能与珞石机器人的此次联手,将开启一个新时代,让生产线上的机器人不再只是重复运动的机械臂,而是能够理解环境、适应变化、自主决策的“智能工匠”,重新定义“中国智造”的竞争力内核,推动中国机器人技术走向世界,为全球客户提供更高效、更智能的自动化解决方案,助力各行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 珞石机器人研发中心总经理于文进表示:“珞石与跨维智能的合作不仅是技术叠加,更是工业自动化从‘功能机’向‘智能机’跃迁的关键一步。基于珞石全栈自研的核心技术能力、领先的工业+协作全系列机器人产品,结合跨维智能的具身智能引擎和空间智能感知技术,将真正实现能解决实际场景问题的具身智能产业化落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