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737元/吨》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1-12-31
  • 本报告期(2021年12月22日至2021年12月28日),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报收于737元/吨,环比下行3元/吨。

    从环渤海六个港口交易价格的采集情况看,本期共采集样本单位83家,5500K热值(硫分:0.6%-1%)的现货价格范围为800-950元/吨。从计算结果看,本报告期,24个规格品中,价格下降的有20个,跌幅为5-15元/吨;其余规格品价格均持平。

    分析认为,尽管冷空气带来了终端短暂消库,但并未如期给予沿海煤炭市场有力支撑,随着岁末效应凸显,港口交易活性明显转“凉”,整体煤炭市场趋弱。本周期,环渤海动力煤价格延续下行走势。

    一、成本“坍塌”逻辑加深。大型煤企接连大幅下调外购价,加重了市场悲观情绪,矿方在售货源跟风降价,致使煤炭到港发运成本持续走低,“产地—港口”循环降价模式逐步形成。而煤炭市场供需关系的改善,也倒逼供给侧调整,目前主产区多以安全生产、疫情防控为主,部分矿方减产减量,集港货源出现萎缩,其中大秦铁路单日运量跌至120万吨附近。

    二、寒潮降温提振作用有限。最冷寒潮深入华南地区,雨雪降温重心移步南方,带动煤炭消费快速上涨,但基于前期天气普遍偏暖、冷空气持续时间不长,此轮降温并未迎来终端大规模消库,沿海八省库存水平仍高于去年同期五成左右,终端用户北上采购积极性偏差。

    三、先期指标继续下挫。北方港口交易活性的降低,进一步打击了沿海煤炭运输市场,煤炭运价继续下挫,较前期高点跌幅近六成,个别航线甚至逼近七成。此外,现货市场走弱诱发资本转向看空,动力煤2205合约期价回升乏力、在700元/吨以下窄幅波动,本周期最低探至670元/吨附近。先期指标整体表现偏差。

    目前沿海煤炭市场看空情绪积聚,供需偏宽格局下,价格运行受到较大压力。而中长期合同定价机制悬而未决,试行方案仍在征求意见中,随着月度调价窗口临近,市场对1月份价格猜测颇多,关注度再次升温。

    沿海航运市场方面,秦皇岛海运煤炭交易市场发布的海运煤炭运价指数(OCFI)显示,本报告期(2021年12月22日至2021年12月28日),海运煤炭运价指数延续跌势,后期走平。截至12月28日,运价指数收于802.40点,与12月21日相比,下行196.05点,环比下行19.64%。

    具体到部分主要船型和航线,2021年12月28日与2021年12月21日相比,秦皇岛至广州航线5-6万吨船舶的煤炭平均运价报40.0元/吨,环比下行14.3元/吨;秦皇岛至上海航线4-5万吨船舶的煤炭平均运价报25.3元/吨,环比下行11.0元/吨;秦皇岛至江阴航线4-5万吨船舶的煤炭平均运价报27.2元/吨,环比下行11.0元/吨。

相关报告
  • 《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报收于559元/吨》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10-15
    • 本报告期(2020年9月30日至2020年10月13日),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报收于559元/吨,环比上行8元/吨。 从环渤海六个港口交易价格的采集计算结果看,本报告期,24个规格品价格全部上行,涨幅为5-10元/吨。 十一长假,环渤海地区下水煤供需两弱,煤价整体呈现易涨难跌的抗跌性,受制于下游短期需求的走弱及铁路集港的稳定,现货交易价格涨速较节前明显放缓,但月度长协价的大幅上调,促使本期环渤海动力煤价格综合指数扩幅上涨。 一、进口煤减量,支撑内贸需求。海关总署数据显示,9月份全国共进口煤及褐煤1867.6万吨,环比减少198.7万吨,下降9.6%,同比减少1161.2万吨,降幅高达38.3%,这是进口煤累计量今年首次出现同比负增长。在煤价上涨通道中,又传出澳煤限制措施,短期进口煤放松政策难以预见,对冬储时内贸供应要求提高,支撑煤价进一步上涨。 二、月度长协价格大幅上涨,抬高总体交易价格水平。由于10月份大型煤企调整月度长协定价机制,月度价格更市场化、灵活化,更贴近现货价格,发布周期由原来的月度变为周度,且将主要的市场煤价格指数纳入计算体系,导致本期各热值区间的月度平仓指导价涨幅均在50元/吨以上,月度价格在平仓交易中存在一定比例,促使综合价格指数出现较大涨幅。 从另一些角度来看,一些因素有效地遏制了供应紧张情绪,环渤海现货价格走势已出现平稳迹象。首先过高的销售价格短期缺乏下游配合,秦唐沧调出需求明显减少,存煤暂为稳定。虽然大秦线进入集中修,但蒙冀增量补充且朔黄运行平稳,存煤总量较节前小幅上涨。其次,各主产区陆续加强保供增产措施,促进优质矿井产能释放。再次,现货价格挺近红色区间后,尤其是冬季用煤高峰前,保障供应、稳定供需的政策调控预期加强。目前市场恐高行情显现,价格趋向稳定。 沿海航运市场方面,秦皇岛海运煤炭交易市场发布的海运煤炭运价指数(OCFI)显示,本报告期(2020年9月29日至2020年10月13日),海运煤炭运价指数调头上行。截至10月13日,运价指数收于796.1点,与9月29日相比,上行61.04点,环比上行8.3%。 具体到部分主要船型和航线,2020年10月13日与2020年9月29日相比,秦皇岛至广州航线5-6万吨船舶的煤炭平均运价报36.2元/吨,环比上行2元/吨;秦皇岛至上海航线4-5万吨船舶的煤炭平均运价上行2.3元/吨至27.3元/吨;秦皇岛至江阴航线4-5万吨船舶的煤炭平均运价报29.1元/吨,环比上行1.9元/吨。
  • 《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报收于546元/吨》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07-26
    • 本报告期(2020年7月8日至2020年7月14日),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报收于546元/吨,环比上涨1元/吨。 从环渤海六个港口交易价格的采集计算结果看,本报告期,24个规格品中,价格上行的有7个,涨幅均为5元/吨,其余17个持平。 分析认为,环渤海地区动力煤现货价格经过上期快速上涨后逼近红色区间底部,继续上涨压力增大。随着市场对集中寻货需求的消化和供应的增加,港口区域的供需偏差得到改善,价格在上涨通道中失速,以下具体因素导致本期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涨幅明显收窄。 一、 旺季保供政策下,港口供应能力增强。7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从中长期合同制度改革、储备制度改革、交易制度改革和强化重点区域协同保供四个方面,安排部署今年煤炭迎峰度夏的保供工作。基于旺季保供需要,市场对上游增产、进口松动的预期渐强。另外,在港口煤价上涨,上游发运出现利润空间后,本期港口调进量有所增加,存煤总量环比上涨约60万吨,供应的增加对煤价上涨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 二、港口供需矛盾改善,相关指标释放转弱信号。由动煤07合约高交割配对量带来的高卡低硫煤的集中寻货需求,已经基本被消化,港口交投再度回归冷清,15日秦唐沧煤炭锚地船舶跌至70艘次,调出作业需求的不足引发港口空泊面积放大,拉运需求的减弱难以支撑煤价继续走高。 三、长协煤优势扩大,稳定市场功能再度凸显。沿海现货煤价逼近600元/吨的红色高压线后,长协煤的价格优势再度放大。叠加下游主要腹地今年早梅雨、长梅雨期的出现,高耗能迟到,据国家气象局预测,未来十天长江淮河流域仍有强降雨,电厂补库时间充裕,当前拉运以长协兑现为主,船舶主要集中在长协量占比较多的秦皇岛港和黄骅港,低价长协煤的兑现对稳定市场起到重要作用。 沿海航运市场方面,秦皇岛海运煤炭交易市场发布的海运煤炭运价指数(OCFI)显示,本报告期(2020年7月8日至2020年7月14日),海运煤炭运价整体呈现下行走势,周期末端止跌上扬。截至7月14日,运价指数收于548.03点,与7月7日相比,下行81.05点,环比下降12.88%。 具体到部分主要船型和航线,2020年7月14日与2020年7月7日相比,秦皇岛至广州航线5-6万吨船舶的煤炭平均运价报28.8元/吨,环比下行4.3元/吨;秦皇岛至上海航线4-5万吨船舶的煤炭平均运价下行5.4元/吨至15.6元/吨;秦皇岛至江阴航线4-5万吨船舶的煤炭平均运价报18.1元/吨,环比下行5.6元/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