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脉冲激光烧蚀合成的壳聚糖稳定硒纳米粒子对白色念珠菌生物膜的协同抗真菌作用。》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 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8-05-07
  • 背景:白色念珠菌是一种主要的机会性真菌病原体。导致念珠菌病发病机制的最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是其形成生物膜的能力。念珠菌生物膜的一个关键特性是它们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由于与生物膜相关的耐药性有显著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新的纳米技术方法来预防与生物膜相关的感染。

    方法:在本研究中,我们首次报道了以纳米秒脉冲激光消融在液体壳聚糖中作为一种盖层剂,通过辐照硒微丸合成硒纳米颗粒的方法。利用Chou-Talalay的组合指数定理对硒纳米粒子和壳聚糖的杀菌效果进行了定量分析。

    结果:这种药物组合对一种以剂量反应方式形成的C. albicans生物膜具有很强的杀菌效果。通过先进的电子显微镜技术,我们记录了壳聚糖的粘附性和渗透性,因此允许硒纳米颗粒进入酵母细胞壁被破坏和扭曲。最重要的是,当硒和壳聚糖等化合物结合在一起时,我们证明了一种有效的定量协同效应。

    结论:这些壳聚糖稳定的硒纳米颗粒可用于表面和生物医学设备的灭菌器等体外应用。

    ——文章发布于2018年5月3

相关报告
  • 《银纳米粒子诱导多细胞靶点的改变,这对真菌病原体(白色念珠菌)的药物敏感性和致病性至关重要。》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8-05-07
    •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广谱抗真菌药物的可用性有限,真菌感染和耐药性的发生率显著增加。纳米药物对各种耐药微生物具有重要的抗菌作用。银纳米粒子(AgNps)以其抗菌性能和较低的宿主毒性而闻名;然而,对于临床应用,评估其对细胞和分子水平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一种常见的真菌病原白色念珠菌的细胞和分子机制。 方法:采用化学还原法合成AgNps,采用紫外可见光谱学、x射线粉末衍射、透射电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和zeta电位。用肉汤微稀释法和斑点法测定了AgNps的抗念珠菌活性。通过监测细胞内活性氧(ROS)的产生和天然抗氧化剂的存在、表面形态学的变化、细胞超微结构、膜微环境、膜流动性、膜麦角甾醇和脂肪酸的变化,评估了AgNps对细胞和分子靶点的影响。 结果:球形AgNps(10 - 30海里)显示最低抑制浓度(所需的最低浓度抑制生物)的增长90%在40µg /毫升。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AgNps诱导的剂量依赖性的细胞内ROS产生了抗真菌的作用;然而,即使是通过抗氧化剂清除活性氧,也不能提供抗AgNp介导的杀伤作用。用AgNps处理后的表面形态学、细胞超微结构、膜微环境、膜流动性、麦角甾醇含量、脂肪酸组成,特别是油酸。 结论:综上所述,AgNps影响了多种细胞靶点,对真菌细胞的耐药和致病性至关重要。该研究揭示了AgNps的新细胞靶点,其中包括脂肪酸,如油酸,对菌丝形态形成至关重要(念珠菌的致病特征)。酵母菌对菌丝的转化是毒性和生物膜形成的关键,靶向毒性可能会成为发展纳米银基治疗真菌治疗临床应用的新范例。 ——文章发布于2018年5月3日
  • 《通过真菌子囊菌属叶霉菌实现的银纳米粒子的生物合成及其对念珠菌属曲霉菌和镰刀菌的抗真菌活性》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chenfang
    • 发布时间:2016-05-17
    • 吉林大学和千叶大学的相关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的目的是发现可以利用生物合成的抗真菌的银纳米颗粒(AGNPS)一种或多种真菌菌株。利用形态学和分子方法,Arthroderma fulvum资源被确定为合成AGNPS最有效的真菌菌株。紫外可见范围显示在420nm的单峰,其对应于AGNPS的表面等离子体吸收。 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表明,该生物合成AGNPS在性质结晶为15.5±2.5纳米的平均直径。许多因素可能会影响生物合成的过程中,主要的因素是在这里讨论。优化的结果表明:1.5毫该底物浓度,碱性pH值,55℃的反应温度,和10小时的反应时间分别为AgNP生物合成的最佳条件。生物合成AGNPS针对所测试的真菌菌株表现出相当大的活性,包括念珠菌,曲霉属物种,和Fusarium属,尤其是假丝酵母属。